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落实

2022-06-09 05:55蒋甜甜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国统一情怀

蒋甜甜

摘要: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历史课程中应如何选取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的落脚点,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进行论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成为历史课堂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的落脚点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意在“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因此,在教学中家国情怀可以有多个落脚点,如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关注国家大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本节课则从“关注国家大事”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方面,采用多维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关注国家大事

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国家大事并非就能完全吸引学生注意力,这种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也不利于国家未来所需人才的培养。虽然初中生学业任务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时事新闻,但是当代初中生理应知道国家当前一些悬而未决,又需要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如国家未统一的问题。

初中历史需要向学生传递一个核心价值观——国家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国家的统一不仅是历史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在西方势力干涉之下,台湾没能回到祖国怀抱,而我们至今未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另外,在一些反华势力干涉下,我们国家的边疆地区也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对于这些信息可以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作为落实家国情怀的素材。

比如在讲授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时,教师将“统一问题”贯穿整节课,以史为鉴,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程落实家国情怀的任务。教师先以当前国家未完成统一这一现状入手,向学生抛出问题:“国家统一大业道路上,未完成的事业是什么?”通过这一历史问题入手,来检验学生对于本国基本历史问题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简要判断学生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情况。

然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呢?教师要明确本节课主题,向学生传递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即将本节课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直接落到对国家统一问题的关注。

因此,教师应将本节课重点落在“大一统”这个词上,虽然“大一统”与“统一”并不等同,但是汉武帝在巩固大汉王朝统一时所使用的一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给学生们以启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增加相关史料以及影视作品,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汉武帝面临的困境。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借助希沃白板,教师呈现相关地图、史料以及影视作品,学生通过仔细研读、观看,从汉武帝视角出发,将自己代入历史情境之中,并通过希沃白板自带的蒙层以及活动环节,主动帮助汉武帝解决在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方面面临的问题。为落实学生对统一问题的关注,在本节课将要结束时,抛出任务——以史为鉴:通过本节课学习,请你为国家统一建言献策。在备课时,我就预先设想过学生会主张通过武力方式解决。果不其然,有些同学确实提出了此解决方法。面对学生的提议,教师顺势而为,将历史与政治相结合,向学生们介绍当前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武力并不是完成统一的上上策。同时提供其他视角:如何能够让台湾主动回到祖国怀抱呢?学生们从课程内容出发,意识到应该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从而在思想上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

通过“以史为鉴”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国家统一的重视,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家国情怀教学目标。

(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前我国教育,大多时候,都是教导学生为美好前程而读书,为优渥生活而读书,却没有更多地去提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将教育目的局限在个人本位论之中,而没有将其落实到社会本位论之中。可能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已经崛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中国崛起任重道远,而中国的崛起跟当前青少年一代則是关系甚密。没有朝气蓬勃、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大家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又能为我们的一亩三分地提供保障呢?

于是在本节课中,为了能够发挥青少年一代在国家未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该将这句话落实在具体活动环节中,学生通过参与,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究竟何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且也能体会到周恩来这句名言并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落实这一环节成为本节课重中之重,在环节设计上教师需要尽最大可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中的一段进行齐声朗读。在此环节中,学生声音相当洪亮,从侧面体现出了青少年的蓬勃与朝气。可能学生暂时还不太能理解这些话,但是此次朗读经历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无形之中,帮助学生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历史教育关乎人生、服务人生,就必然关涉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就必然会影响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人格健全的公民和具有世界意识的国家公民。因此,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落实家国情怀

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落实对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贯彻落实对学生家国情怀的熏陶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定“落脚点”

家国情怀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宽泛,每节课所体现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本节课的“落脚点”即教学目标在家国情怀这一维度的体现。“落脚点”的确立,就是本节课的灵魂所在。

(二)设计教学活动

家国情怀侧重情感的渲染,然而情感的渲染并不是仅仅依靠教师运用语言苦口婆心地教导,讲授法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不能让学生主动地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落实家国情怀时,更好的方式应当是设置相应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以提高其主动性,同时能够增加其体验感,从而更好地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活动设计应服务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学活动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本文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为例,针对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笔者设计了朗诵活动。在活动之前,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表情、朗诵情况等,及时将孩子在此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价值观的升华。及时反馈,更能帮助教师查漏补缺,以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家国情怀,既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历史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做有高度的老师,教授有厚度的历史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关注情感升华,落实家国情怀,培养出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余冬.聚思想精髓,造素养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2019(2).

[2]徐赐成.历史意识视野下的历史学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0).

[3]袁莉.涵养家国情怀,提升历史核心素养[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18).

责任编辑:唐丹丹8D62BF0D-125F-4E00-A36A-278CA4B51C15

猜你喜欢
家国统一情怀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淝水之战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