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实践探微

2022-06-09 21:33葛勤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校融合班级

葛勤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认同,实现家校融合是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班级管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树立学生成长家校责任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责任共同体的确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家庭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基础性作用。另外,作为班主任,掌握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懂得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来教育子女,是实现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有效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庭教育有效融合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重视家校协同,实现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一、树立学生成长家校责任共同体意识

实践结果表明,学生成长家校责任共同体的确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家庭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基础性作用。

1.学生成长应该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目标。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交给了学校,孩子成长就是学校的事了。秉持这种观念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是“缺位”的。与此同时,我们有的老师认为“孩子是家长的,我们只是教书而已,家长承担孩子成长的主体责任”,秉持这种思想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不到位”的。这两种思想往往会导致有关家校矛盾的“典型案件”的出现。笔者认为,在学生的成长上,家长和老师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学校必须共同参与的一个实践过程。作为班主任,笔者始终坚守学生成长是家校共同目标的意识,并与家长取得共识,从而为班级管理奠定认识基础。

2.对于学生的成长差异,家长和学校要有积极认同。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动力水平、能力水平不同,因而其学习成绩也不同。如果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则会出现“优秀”的学生和“不优秀”的学生。另外,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也会因为不同的时间段出现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成长家校责任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使各位家长承认差异、认识差异、认同差异,这是落实学生成长家校责任共同体的另一个认识基础。

3.为学生的点滴进步点赞。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往往成为班主任管理的重点,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管理时间,也影响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让笔者体会到,问题学生更需要点赞,班主任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点滴进步点赞,坚持“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渐渐少”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发现并表扬,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点滴进步点赞,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二、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融合的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需要班主任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智慧,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家校融合的效度。

1.重视家校成长微信群的沟通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家校沟通微信群的建立和使用,这是新时期家校沟通的有效渠道之一。应注重这个微信群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服务功能,班主任能把学校的工作情况及时发送到微信群里,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信息;第二个功能是家长自我教育功能,笔者的实践是经常把一些好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经过筛选甄别后发到群里,让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第三个功能是对孩子的激励功能,在这样的群里基本没有针对个体的批评性语言,大多是就孩子某个方面的进步而给予的激励性语言,对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是采取单独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从而有效促进了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

2.让家长爱上家长会。开好家长会是促进学生成长、优化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我们的家长会受家长喜欢吗?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大作用?实践中,班主任尤其要避免把家长会开成是对孩子的“告状会和批评会”。这是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因此,笔者把每一次开家长会的目标都定为师生共同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交流会和研讨会。每次开会,按照这个思路,会前准备,会后总结,及时纠错。多年来,不论是线上的视频家长会还是线下的家长会,笔者所在班级的家长和学生在每次会议后都能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和进步。家长会变成了一个有魅力的家校共同成长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爱上家长会。

3.共同确立有效激励机制。学生的进步要不要激励?如何才能有效激励?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家长要思考的问题。有着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的笔者认为,和家长共同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会更有效果。而差异性评价则是家校共同确立有效激励机制的认知基础。例如,不同孩子基础不同,他们的学习成绩指标也不同。班主任可以和家长沟通交流,确定孩子的有效学习目标,让孩子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目标激励作用。多年来,笔者和家长在差异性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的共同激励模式,使所带的班级在同年级的班级管理中的综合评价始终是比较突出的。

三、班主任要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作为班主任,要掌握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懂得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来教育子女,这是实现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有效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

1.帮助家长认识到影响学生成长的学习素养。“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期待,但是家长知道影响孩子成长的学习素养吗?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学习动力、学习基本能力、外部支持因素和其他素养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帮助家长正确分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学习素养。可以把这些学习素养以金字塔模型形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直观感知。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找出这些学习素养,并帮助其在指导孩子养成这些学习素养上给予建议和支持。

2.提升学生外部适应能力。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外部支持因素中有学校适应、教师适应、同学适应、家庭支持感知度四个维度,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这四个维度的建设,把它作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指导家长从孩子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对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适应情况及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来了解其对集体的认同感。指导家长基于教师对孩子的帮助程度、上课的吸引力、师生间的亲密感,以及在同学间交友、助人互助、正确认识竞争等方面来增强孩子的满意度,从而为学习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于家庭支持感知度,要求班主任指導家长要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思,一是孩子能否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学习方面的支持;二是家长对施爱内容和施爱方式进行自我判断;三是家长就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做出客观分析。

3.指导家长建立与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初中生属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有调查显示:八年级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家庭支持感知度比较低,部分学生认为家庭存在语言软暴力,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等等。也有心理学家把八年级称为“关键期”甚至是“危险期”,主要源于学生的身体、心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度过这个时期,亲子关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有着不同于家长的视角,所以班主任在帮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中起到特殊的作用。班主任要懂得“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的教育哲理,指导家长要真正理解孩子,以及做学校与孩子之间的“缓冲垫”,同时变“废”为“宝”,把孩子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转化为成长的资源。从多听少说、增强表达的确定性、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减少有害的评价性语言、及时中断冲突等几方面来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从而建立稳定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亲子关系。

总之,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能帮助我们厘清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不同角色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对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家校融合班级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刚柔并济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破次元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融椅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