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

2022-06-09 21:33邵利荣王丽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5期
关键词:随堂实验课图象

邵利荣 王丽莉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数学实验课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y=Asin(ωx+φ)图象”和“探究三种函数模型的变化”两节数学实验课教学过程的探究,提出数学实验课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实验随堂实验专题实验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数学实验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安徽省已经举办了4届数学实验说课比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才要做实验”这一观念扎根在不少数学教师的心里,他们对数学实验教学,尚处于懵懂、探索阶段。不少教师对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还不甚了解。殊不知,数学许多内容的教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类似,实验也逐渐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数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观察现象,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归纳规律,得出一般结论,再回到实际情境中,用数据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数学实验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而且对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效果明显,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何谓数学实验教学?通俗地说,数学实验教学是为了获得某种数学理(结)论,验证某一个数学猜想,解决某一类问题,展现某一种数学情境,实验者运用一定的工具或信息化手段,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

显然,数学实验教学必须要有常规的实验步骤,即操作、观察、分析、结论,要有实验数据的提取与处理。数学实验课包含操作、观察、收集、整理、分析、结论等步骤,明显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

数学实验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是随堂实验,二是专题实验。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或验证某一个结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插入辅助小实验。随堂实验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时间短,实验环境简单,操作方便。在新课引入环节加入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上课内容产生期待,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为了巩固相关知识,可以安排随堂实验。专题实验是为了探索、验证某一个数学知识而进行的一种实验。专题实验一般以学生操作为主,时间相对较长,环境相对复杂一些,一般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下面通过案例分析分别介绍这两类数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方法和策略。

一、随堂实验教学策略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既巩固数学知识,又提升应用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见机插入随堂实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堂实验内容比较单一,过程相对简单,尤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随堂实验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随堂实验一般不需要设计完整的实验报告。随堂实验的重点是实验的设计,主要步骤是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总结;难点在于分析、探究、解释数学实验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下面以y=Asin(ωx+φ)图象为例,介绍随堂实验的具体教学过程。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A,ω,φ这三个参数对函数y=Asin(ωx+φ)图象的影响。

2.实验工具:几何画板。

3.实验过程

(1)建立函数图象

在几何画板中利用测量坐标的方法构造出三个参数:A,ω,φ。通过改变对应点的位置来改变相应参数的值,再构建函数y=Asin(ωx+φ)。

(2)具体操作过程

①第一步,教师演示,改变φ的大小,让学生观察函数y=sin(x+φ)图象位置的变化。第二步,学生操作,亲身感受φ对函数y=sin(x+φ)图象横向的影响。第三步,學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总结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随φ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

②教师改变ω的值,同①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总结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随ω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

③教师改变A的值,同①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总结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随A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

④学生分别独立操作,改变A,ω,φ这三个参数的值,仔细观察函数y=Asin(ωx+φ)图象的横向、纵向、水平变化的规律。

(3)实验结论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是将函数y=sinx的图象向或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当时向左平移,时向右平移;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是将函数y=sin(x+φ)的图象得到的;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是将函数y=sin(ωx+φ)的图象得到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图象,分析相关参数变化与函数图象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函数y=Asin(ωx+φ)与函数y=sinx的图象。但数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有时可能还需要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这些都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新挑战和高要求。

二、专题实验教学策略

学生需要用数学眼光与思维对数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索,在探索数学知识过程中提升“四基”,培养“四能”。恰当进行数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专题实验通常在一个单元开始的时候进行,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的时候进行。在单元初始阶段的实验通常是探索实验,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单元知识的来源;在单元结尾的一般是应用实验,旨在应用单元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水平,培养实践能力。专题实验教学可能需要一节课或者更多时间,很多专题实验都是课后完成的,有的专题实验可能还要借助社会力量,持续很长时间。

专题实验与随堂实验不同,专题实验的目标相对较多,过程相对复杂,在设计实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包括实验背景、目标、重难点、操作过程等,都需要仔细推敲,据此设计出合理、易操作的实验报告。专题实验报告的设计至关重要,实验报告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实验的成败。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验报告,有利于同学们按照报告进行实验,易于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方便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应结论。专题实验除了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外,还可以借助相关工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器具),也可以对某一实际情景进行调查、研究。专题实验既有探索性,又有应用性,使得数学的工具属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专题实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深厚,不仅可以培养收集数据、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实验课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尤其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相关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显著,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随堂实验课图象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校园侦探队随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