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醒神胶囊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2022-06-09 12:37杜雅明李惠平郭建文王立新卢鸿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死率组间胶囊

杜雅明,李惠平,郭建文,王立新,卢鸿基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神经重症科,广东广州 510120)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5%左右,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2]。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7%~38%,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3-4]。临床上,痰热证是SAP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5],且痰热易积聚肠间,出现大便秘结等腑实症状。通腑醒神胶囊是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由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等中药组成,具有通腑醒神、化痰泻浊、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卒中后并发SAP的治疗效果[6-8]。近年来,广东省中医院使用通腑醒神胶囊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现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320例。根据有无使用通腑醒神胶囊,将320例患者分为通腑组166例和对照组154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1)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9]。①急性起病;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③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出血灶;④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2)SAP诊断标准:参照《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更新版)》[10]。①无明显其他原因出现的发热(体温≥38℃)。②白细胞数减少(≤4×109/L)或白细胞数增多(≥10×109/L)。③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无明显其他明确原因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任意2项:a.新出现的脓痰,或24 h内出现痰液性状改变,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需吸痰次数增加;b.新出现或加重的咳嗽或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c.肺部听诊发现啰音或爆裂音或支气管呼吸音;d.出现气体交换障碍表现,如低氧血症(氧分压/吸氧浓度≤300),需氧量增加;e.肺部影像学检查应至少满足下列表现中的1项:新出现或进展性的浸润影、实变影或磨玻璃影(既往无心肺基础疾病患者,单次胸部影像检查具有上述表现中任意1项即可)。

1.2.2 纳入标准 ①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②年龄≥18岁;③符合上述脑出血诊断标准;④发病时间≤7 d,处于急性期;⑤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24 h内出院或死亡的患者;②合并有肝、肾及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的患者;③由脑外伤、脑肿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引起的脑出血患者;④发病时间>7 d的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可能影响疗效统计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9],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控制血糖、降压、脱水、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1.3.2 通腑组 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醒神胶囊治疗。用法:通腑醒神胶囊(为本院制剂,由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等中药组成,具有通腑醒神、化痰泻浊等功效),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7 d,若大便>3次/d则停用。

1.4 观察指标①出院后的转归(死亡或好转)。②出院时功能预后: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11]进行评估,其中,0分为无任何症状;1分为无明显残疾;2分为轻度残疾;3分为中度残疾;4分为中重度残疾;5分为严重残疾;6分为死亡。③SAP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其中,SAP的严重程度使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12]进行评估。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使用夏皮罗-威尔克检验(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154例患者中,男97例,女57例;平均年龄(61±16)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12.0(6.0-15.0)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5(2.0-35.0)分;出血量为14.6(4.8-38.0)mL。通腑组166例患者中,男116例,女50例;平均年龄(64±15)岁;GCS评分为13.0(9.0-15.0)分,NIHSS评分为11.0(4.0-20.0)分;出血量为15.0(7.0-33.7)mL。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史、既往史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基线资料(计量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measurement dat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s或M(P25-P75)]

表1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基线资料(计量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measurement dat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s或M(P25-P75)]

组别对照组通腑组P值例数/例154 166年龄/岁61±16 64±15 0.081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分11.5(2.0-35.0)11.0(4.0-20.0)0.674 GCS评分/分12.0(6.0-15.0)13.0(9.0-15.0)0.235出血量/mL 14.6(4.80-38.0)15.0(7.0-33.7)0.490

表2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基线资料(计数资料)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enumeration dat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 [例(%)]

2.2 2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后,通腑组的病死率为9.0%(15/166),对照组为18.8%(29/154),组间比较,通腑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死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 [例(%)]

2.3 2组患者出院时功能预后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后,通腑组的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分)为39.8%(66/166),对照组为29.2%(45/154),组间比较,通腑组出院时的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出院时功能预后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prognosis at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 [例(%)]

2.4 2组患者SAP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病死率比较

2.4.1 2组患者SAP发生率比较 表5结果显示:治疗后,通腑组的SAP发生率为36.7%(61/166),对照组为42.2%(65/154),组间比较,通腑组的SAP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发生率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 [例(%)]

2.4.2 2组患者SAP严重程度及病死率比较 表6结果显示:治疗后,通腑组患者的SAP病死率为9.8%(6/61),对照组为27.7%(18/65),组间比较,通腑组患者的SAP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腑组SAP患者的CPIS为6.0(4.5-7.0)分,对照组为6.0(5.0-7.5)分,组间比较(曼-惠特尼秩和检验),通腑组SAP患者的CPI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严重程度及病死率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severity and mortality of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H [M(P25-P75)]

3 讨论

中医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性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亏虚为本,风、火、痰、气、瘀等病理因素为标,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脉络闭阻或血溢脉外而发为中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多以标实为主,以风证、火热证、痰证最为多见[13]。临床研究[14-15]表明,近50%的中风患者急性期会出现痰热腑实证,多在中风后2~3 d更为显著。“痰热腑实”病机学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由于中风发生后,气机升降失调,浊气不降,痰浊阻于中焦,导致糟粕蓄积而成腑实,或因中风急性期火热之邪亢盛,灼伤津液,导致痰火互结,胃肠燥热而成腑实。腑气不通,中焦气机不畅,浊邪上扰神明,可进一步导致中风病情加重。此外,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关系,既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大肠传导失职,浊气内停,循经上扰于肺,则出现喘、咳等症状;肺失肃降,腑气不通,则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而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有关脑-肠轴、脑-肠-肺轴等中医理论对中风急性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医学研究[16]证明,大脑与胃肠道之间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等途径联系形成双向调节系统脑-肠轴,肠道内的微生物是脑、肠互动关系的重要物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可避免细菌的侵害,维持宿主的健康。急性脑出血后,脑-肠轴功能紊乱,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大量毒素通过外周血液进入脑组织,加重脑损伤。肠道菌群失调还可导致细菌易位感染,通过肺-肠轴多种信号通路,削弱肺对外界病原菌的免疫力,增加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风险[17]。因此,调整肠道功能,通过脑-肠-肺轴通路调节全身免疫及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和SAP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通腑醒神胶囊主要包括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天竺黄、瓜蒌仁等中药成分。方中以番泻叶通腑泻下,虎杖活血化瘀、化痰解毒,与番泻叶共为君药,二者合用以增强通腑之效;人工牛黄、天竺黄共为臣药,具有熄风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瓜蒌仁润肺化痰、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可迅速清泻痰瘀之邪,纠正气血逆乱,使气血得以重新输布,络脉得通,浊邪得降,则蒙蔽清窍之邪得以清除,从而达到通腑泻浊、化痰醒神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通腑醒神胶囊,可使脑出血病死率由18.8%降至9.0%(P<0.05),出院时的良好预后率由29.2%升至39.8%(P<0.05);亚组分析,治疗后SAP发病率由42.2%降至36.7%,死于SAP者从27.7%降至9.8%,且通腑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通腑醒神胶囊降低脑出血死亡率的机制可能是:(1)通腑醒神胶囊具有化痰醒神、通腑泻浊等作用,可通过纠正脑-肠轴、脑-肠-肺轴通路紊乱,降低SAP死亡率及严重程度,从而降低脑出血死亡率。(2)通腑醒神胶囊具有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通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脑出血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醒神胶囊,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并且能够降低SAP患者死亡率及严重程度。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确切的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病死率组间胶囊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胶囊要用凉开水服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我有一颗神奇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