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下的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探究

2022-06-10 01:54陈红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注重文本之间的互联和互补,有效地补充了单篇阅读思维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将读者的思维和视野引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古诗文时,应抓住古诗文意象、意境、情感等互文互释的特点,让学生在“互文”中探究古诗文的主题,在“互比”中延展古诗文的内涵,在“互转”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最终达到互联互释,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

互文性理论源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调每一篇文本形成都是对先前或者共时层面上的文学文本的延续。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巧妙引入互文性理论,可以从“这一篇”走向“这一类”,打破了单篇文本阅读的局限性。古诗文群文阅读应引入互文性理论,在“互文”中探究,在“互比”中延展,在“互转”中加深,最终达到互联互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在“互文”中探究古诗文群文的主题

古诗文通过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表达精深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教师需要以终为始,梳理出文化主题,帮助学生深度探究文本的文化内涵。

首先,基于单元主题建构“互补”性群文阅读,确定群文议题。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题,贯穿“活动·探究”的主线。教师需要以教材为纲,有效建构主题单元“互补”性群文阅读的议题。设置有效的议题可以将古诗文的核心知识和实际阅读问题有效链接,从而活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古诗文学习的生成价值。比如,围绕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进行归类整理,捕捉古诗文共同的文化元素。可设置的主题为:1.家国文化——《次北固山下》《木兰诗》。2.择友文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逢李龟年》。3.婚姻文化——《夜雨寄北》《无题》《蒹葭》《关雎》《子衿》。4.隐士文化——《饮酒(其五)》《陋室铭》。引导学生先爱家爱国、知礼明理,从理解到延展,加深对同一个主题的多重理解。比如,围绕“家国文化”这一主题,学生会衍生出以下学习目标: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精忠报国的民族意识;“月是故乡明”的家乡情思;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公的爱国思想。教师聚焦这些主题,搭建古诗词阅读的框架,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落实语文“立德树人”的任务。

其次,抓住古诗文的特点进行文本组合,形成群文阅读。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古诗文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的建构带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经典的古诗在意象、意境、语言、结构上都有其独特性,从而建构群诗阅读的形态。比如,“斜阳”与“落花”是常见的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到“多”,深刻体味其中丰富的“意境”美。笔者在执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引导学生巧妙借助互联网,寻找与诗歌意境相似的图画制作成动画。在课堂上笔者聚焦画面,评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品味“落日”与“落花”的意象所具有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任务驱动进行群诗阅读,从而深刻体悟意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具体为:1. 查阅有关“落花”“落日”的诗句,每一位同学积累5句,并且围绕其中一个意象写一则300字左右的文学鉴赏。2.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和杜牧的《金谷园》两首诗歌,勾画出落日的景象,并制作明信片。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有效地把握教材中古诗文的主题,并结合古其语言形式,精准有效地确定议题。集中的议题可以让古诗文的主题研究更加深入,而不同议题可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二、在“互比”中延展古诗文群文的内涵

不同的作家由于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往往在其作品中表達出自己主观的情感。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互比的方式,打破文本的隔膜,生成新的结构和内涵。

首先,将同一作家的古诗文互比,体会作者不同的文化心境。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诗解诗,以文带文,做到读一篇弄懂一类。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学生对陶渊明的“归隐”产生了疑问。质疑陶渊明究竟归向何处?不惑之年的他又为何而归?面对这些疑问,教师不妨引入陶渊明同一阶段的诗歌,形成群诗阅读,从而体悟出陶渊明归隐的人生诉求。笔者执教时引入《归园田居》,要求学生进行文本比对,找出文本中的相似之处。学生认为两首诗歌都表现了陶渊明的耕作之乐、发现之乐以及享受自然之乐。而《归园田居》中作者反复说自己误落尘网的三十年,《饮酒(其五)》中更多的是“饮酒”的快乐。二者相比,《饮酒(其五)》彰显出的快乐更加自由。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探究这一情感细微差别的原因:《归园田居》是陶渊明41岁所写,他11岁就开始涉足官场,离开官场有诸多无奈,而《饮酒(其五)》是陶渊明42岁时所作,这时的陶渊明毅然隐退。陶渊明选择“车马喧”还是“采菊东篱下”,诗歌留下了他思考的痕迹。

其次,不同作家相似主题诗歌的比较阅读,延展新的含义。群文阅读通过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互补式阅读,再生出诗歌新的结构和新的内涵,进而深化古诗文的文化意蕴。比如,在执教《饮酒(其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关“仕与退”的专题探究: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王绩的《野望 》,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同是隐居诗,陶渊明、王绩、龚自珍在隐居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2. 三首诗歌在所选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上有怎样的区别?

3. 朗读三首诗歌分别读出了三个怎样的隐士?

可见,在群文对比中,学生深度解读出了作家的人生追求,读懂不同作家卓尔不群的人格和与众不同的情感。同时,互比式的群文阅读充实了古诗文的内涵,拓展了阅读领域,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三、在“互转”中加深古诗文群文的意义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群文阅读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养需要在互文阅读中进行“互转”,实现“认知——实践”的学习过程。

在语言实践运用中互转,让古诗文群文阅读走向深度学习。阅读需在运用中得以巩固,并且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有效的读写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以《饮酒》《己亥杂诗》《野望》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三篇文本“归隐”的话题,完成以下读写任务:1.《饮酒(其五)》《己亥杂诗》两首诗歌都有“落花”,表达了作者对待归隐的不同态度。请围绕“落花”写一段文学评论。2. 结合三个人的生平经历,假如三人相遇,围绕“归隐”,三人会如何谈论。3. 在新时代,你是选择“乐天知命”还是“志存高远”,围绕三首诗歌作者的人生追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演讲稿。

总之,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互文性的语言和文化特点,才能在互释、互比中读出文本的生成意义。

作者简介:陈红芳(1971— ),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
连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密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