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2-06-10 05:3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缺血性

蒋 霞

(仪征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一般以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为主。在临床中,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一直以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难度都比较大,非常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尽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行确定,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预后。现今,颈部血管超声是一种准确性比较高的诊断方式,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对患者颈动脉壁病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2]。基于此,本文以2019年1月—2021年11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者;②可正常沟通,无认知障碍者;③无检查禁忌证者;④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存在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③疑似恶性肿瘤患者;④易过敏体质;⑤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者;⑥临床资料不齐全者。同时选取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35~77岁,均龄(58.67±3.9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36~77岁,均龄(58.81±3.9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数据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和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采用线阵探头或者针对颈短、肥胖、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很难显现的患者用凸阵探头补充方法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5~12)MHz。检查前,患者取仰卧位,适当垫高双肩,并保持头部稍微后仰,将颈部露出来,在胸锁突肌前缘处放置超声探头,先进行横断面扫描,左侧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右侧从无名动脉开始,由下往上依次进行扫描,之后予以纵切面扫描,从下至上予以全程连续扫描,扫描范围包括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观察血管内径、内中膜、管壁、管腔内部回声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倘若扫描位置比较深,可采用凸阵探头扫描,缓慢移动探头,直至颈部最高点,并重点扫描斑块好发部位,如颈动脉分叉处等。同时,详细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形态、斑块形态、内部回声等状况,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病变检出率、病变部位为观察指标,之后对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病变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1.3 mm)、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内中膜增厚(内中膜厚度1.0~1.3 mm)。病变部位有颈动脉主干处、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变检出率对比

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检出率分别为88.00%、84.00%、94.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00%、8.00%、26.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变检出率对比[n(%)]

2.2 两组病变部位检出情况比较

研究组病变在颈动脉主干处、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的检出率分别为24.00%、66.00%、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16.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变部位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提高,发病原因非常多,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涉及三个病理机制,即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3]。所有影响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的各种因素,都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心内膜炎、瓣膜病等疾病均可能诱发脑缺血性疾病。除此之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如: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导致血管堵塞;斑块不稳定破裂,使得远端血管栓塞;破裂或者未破裂斑块表面粗糙,导致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被激活,形成血栓;狭窄颈动脉导致远端灌注压减小,使得分水岭区供血减少,形成低灌注性梗死或者边缘带梗死。经临床总结分析可知,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分为以下类型: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因缺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通常可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主要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可在3周内恢复正常。对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的时候,能够发现阳性局灶性神经缺失的体征,可能存在小范围的脑梗死。③进展性卒中。主要就是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与加重的情况,超过6小时后达到高峰,在脑中出现梗死病灶,多集中在椎-基底动脉系统。④完全性卒中。主要在发病后数分钟至1 h内达到高峰,一般不会超过6 h。⑤边缘区梗死。约占脑梗死面积的10%,主要为邻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⑥腔隙梗死。主要是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导致出现脑梗死,直径为3~20 mm,约占脑梗死面积的12%~25%,多集中在基底节区,很少出现在深部白质、内囊、丘脑,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者卒中样症状。一般来说,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使得诊断难度非常大,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4]。在患者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导致颈部血管内膜隆起一些斑块,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颈部血管内径,导致斑块隆起症状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程度增大,造成患者易出现复视、眩晕等症状,如果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致使斑块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卒中[5]。经相关调查发现,如果能够尽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在以往临床诊断中,脑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十分普遍,能够取得相对准确的诊断结果,但创伤性相对较大,且对操作医师的专业性要求极高,使得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现今,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对颈部血管斑块、狭窄等状况予以清晰显示,以此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准确判定患者病情程度。

在疾病早期筛查中,应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对患者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依据脑血管动力学,做出准备诊断,以此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可根据内膜增厚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厚度评估患者病变程度。一般来说,健康人内中膜厚度不会超过1 mm。当内膜厚度超过1 mm、粥样硬化斑块厚度超过2 mm时,即可判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7]。与此同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操作,不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更易于患者接受。除此之外,在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时,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结构,了解血管走向。尤其是对于颈部血管显像良好的情况,不会受到血流速度、方向等因素的干扰,可对血管狭窄程度予以准确判断[8]。采用高频探头检查颈部血管时,因为颈部血管处于体表浅层,从而可清晰显示血管形态,了解血管内膜厚度,以此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状况,评估斑块破裂脱落风险,进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指导依据。经大量研究表明[9-11],血管狭窄并非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唯一因素,斑块破裂形成栓子致使动脉血管梗塞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在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中,可通过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了解斑块形态。除此之外,利用超声检测内膜厚度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临床医师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并通过对斑块形态、回声的观察,对斑块性质予以判断。经相关调查发现,颈动脉分叉处是病变的主要部位,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此处血流冲击相对较大,导致易损伤血管内膜,造成血脂堆积,非常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病变。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变位于颈动脉主干处、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刘淑侠[12]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详细数据如下: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内中膜增厚检出率分别为90.0%、86.0%、9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变位于颈动脉主干处、颈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的检出率分别为22.0%、64.0%、8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颈部血管超声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非常高。经研究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处在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起始部位时,非常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对于颈动脉分叉部位来说,血流相对缓慢,出现湍流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导致脂质非常容易堆积形成斑块。此外,当血管内膜恰好碰到动脉分叉时,就会使血流动力学发生一定的变化,产生高切应力等情况,加之湍流损伤的作用,导致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是导致颈动脉分叉部位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果出现不稳定斑块脱落的情况,就会导致远端血管发生堵塞,血小板不断聚集,进而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呈现低灌注状态,减少脑血流量,增大阻力系数,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然,在本次研究中,因为研究的时间较短,选取的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选定的研究区域范围较小,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显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因此,为了确保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全面、准确,可适当延长研究时间,增加研究病例的选取数量,扩大研究区域的选定范围,从而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非常高,可准确检出病变,确定病变部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病知多少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