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中的作用分析

2022-06-10 05:39张晓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后处理三维重建螺旋

张晓萌

(北京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0142)

骨肿瘤是一种发生于骨内或骨组织内的肿瘤,分为原发性、转移性、交界性等疾病类型[1]。临床对于骨肿瘤病因的研究尚未取得统一定论,认为与基因突变及家族遗传等有直接关系。骨肿瘤不同疾病类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以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较为常见,该病持续发展可并发病理性骨折及功能障碍等症状[2]。骨肿瘤发病率较低、早期无显著症状表现且具有较强隐匿性,因此临床诊断中存在较高漏诊率[3]。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及MRI诊断骨肿瘤的效果经相关研究的证实具有较高适用性及准确率[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经北京肿瘤医院确诊的80例骨肿瘤患者,就给予骨肿瘤患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作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80例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北京肿瘤医院确诊的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患者比例为47:33,年龄为27~73岁,均龄(48.76±8.54)岁,骨肿瘤分型为:巨骨细胞瘤27例(33.75%),骨肉瘤19例(23.75%),滑膜肉瘤15例(18.75%),骨样骨瘤12例(15.00%),骨软骨瘤7例(8.75%)。恶性骨肿瘤为61例,恶性骨肿瘤分期为:13例(21.31%)ⅠA期,9例(14.75%)ⅠB期,8例(13.11%)ⅡA期,11例(18.03%)ⅡB期,12例(19.67%)ⅢA期,8例(13.11%)ⅢB期。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骨肿瘤;②无碘造影剂过敏反应者;③临床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及MRI诊断资料保存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肿瘤者;②合并精神、认知障碍者;③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及MRI诊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GE Discovery CT750)诊断参数设置:管电压、电流分别为120 kV、120 mA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2~3 mm、1 mm,扫描时间为1 s,扫描矩阵设置为512×512,CT立体显示的阈值上限设置为2 000~2 048 HU,下限设置为140~300 HU,三维重建间隔设置为2~5 mm。扫描处理的范围为病变近端10 cm至远端10 cm,扫描胫骨的范围为股骨内、外上髁至骨肿瘤远端10 cm。扫描结束后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GE工作站,进行3D-DISPLIAY三维图重建等后处理。给予患者MRI(GEOptima MR360 1.5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层距分别为5 mm、1.5 mm,横轴位T2WI中TE、TR分别设置为95.8 ms、4 000 ms,横轴位T2FLAIR序列中TE、TR分别设置为146.7 ms、8 602 ms,横轴位T1WI中TE、TR分别设置为 16 ms、460 ms,DWI中TE、TR分别设置为92.8 ms、4 700 ms,FOV及矩阵分别设置为240 mm×240 mm、320×256。将0.1 mmol/kg钆特酸葡胺(生产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67,规格:15 mL:5.654 g)经静脉注射后对患者行冠、矢状位及横轴位T1WI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将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MRI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结果、诊断效能以及骨肿瘤分期检出情况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恶性肿瘤分期及诊断标准为:ⅠA期:间室内低恶性、未转移病变;ⅠB期:间室外低恶性、未转移病变;ⅡA期:间室内高恶性、未转移病变;ⅡB期:间室外高恶性、未转移病变;ⅢA期:间室内转移病变;ⅢB期:间室外转移病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与病理结果分析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59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1例;MRI诊断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5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7例,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与病理结果分析 单位:例

2.2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95.08%,均显著高于MRI诊断的77.50%、78.69%(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94.74%、73.6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n/m)]

2.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与病理诊断骨肿瘤分期对比

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与病理诊断骨肿瘤各个分期的检出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与病理诊断骨肿瘤分期对比[n(%)]

3 讨论

骨肿瘤相较于器官或组织处产生的肿瘤而言具有较低发病率,但其具有较高的概率出现恶性骨肿瘤[5]。患者出现骨肿瘤症状之后易累及骨骼、组织,对机体其他部位造成较大损伤,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6]。骨肿瘤疾病类型在临床上以原发性及转移性骨肿瘤较为常见,其中,原发性骨肿瘤包括纤维类、骨髓以及软骨来源性肿瘤[7]。良性骨肿瘤可通过以药物为主的保守治疗及以手术为主的外科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一段周期后可治愈且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恶性骨肿瘤则较难根治,且其病情发展较快,肿瘤细胞易发生转移及扩散,增加患者死亡风险[8]。由于颅骨、胸骨等骨骼结构易发生重叠,具有一定特殊性,且骨肿瘤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以传统医学检查方式如X射线片等则较难取得准确诊断结果,对于疾病的良、恶性征象显示不清晰,易使临床诊断难度提高,增高漏诊、误诊率,使患者贻误最佳诊治时期,无法有效控制疾病持续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安全[9]。因此,临床需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用于骨肿瘤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中,以确保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病情控制及预后发展。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为临床检查骨肿瘤患者常用的一项诊断方式,该技术可对患者进行多方位扫描,对于骨肿瘤病变程度、范围以及肿块位置可较清晰显示[10]。但其仅适用于局部病变组织的扫描及观察,对于骨肿瘤整体病变状态的检测及呈现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对于骨骼钙化情况的诊断与病理检查存在较大差异性[11]。近几年,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临床诊断骨肿瘤过程中的应用,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提升。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指导理论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检查手段,其分辨率较高,可较为清晰呈现横断面及细微征象,具较大诊断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将采集所得的骨肿瘤数据上传至工作站,通过计算机一系列影像处理之后可将生物结构转变为三维立体图像[12]。骨肿瘤患者行CT扫描后取得的灰阶数据经计算机技术处理后可获得由X、Y、Z轴构成的立体三维灰阶数据[13]。工作人员可通过选择X、Z轴图像获得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图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分为容积重建以及表层轮廓重建2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14]。前者是通过CT扫描物体内、外部进行数据采集,并以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色彩及透明度进行调节,最终产生三维图像的一种技术;后者是通过CT扫描物体表层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光照明亮程度及投射角度的变化提高图像了解程度的一种技术[15]。由于机体骨骼密度、成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诊断实施的基础便是不同组织间具有可显著区分的对比性,如密度差等,因此,放射性技术应用于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蔡志超等[16]在其研究中指出,单层螺旋CT诊断骨肿瘤虽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其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梯样伪影,易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多层螺旋CT不仅对机体产生较少辐射,具有较快扫描速度,还可进行较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计算机进行诊断,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便于临床医生对骨肿瘤患者开展诊治。本文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59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1例,漏诊3例,误诊1例;MRI诊断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5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7例,漏诊13例,误诊5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95.08%,显著高于MRI诊断的77.50%、78.69%(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94.74%、73.68%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付梦盈[17]在其研究中指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骨肿瘤的准确率为97.85%、灵敏度为96.55%,显著高于MRI诊断骨肿瘤的88.17%、89.6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骨肿瘤的特异度为96.55%与MRI诊断的89.66%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与其具有较高一致性。此外,本研究中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与病理诊断骨肿瘤各个分期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诊断骨肿瘤分期具有较高准确率。

综上所述,临床对骨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减少漏诊、误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患者恶性骨肿瘤分期具有较高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后处理三维重建螺旋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低剂量薄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在不同胖瘦体型患者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