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研究

2022-06-11 11:45黄泰荣卿哲玮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扎根理论

黄泰荣 卿哲玮

摘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发现和培养化学后备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活动。开展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竞赛辅导教师,而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则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初步建构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包含本体、行为、态度三个维度,以及学科素养、教学知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心理调控、价值认识、反思提升八项要素。该模型可为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标准制定、能力水平测查以及中学化学教师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扎根理论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6-0080-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6.018

一、问题提出

我国自1986年起开展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化学竞赛”),至今已发展成多层次、多级别的竞赛格局[1]。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而且实现了促进化学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等目标[2]。随着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开展,一批批中学化学教师陆续踏人化学竞赛辅导工作第一线,他们是否具备胜任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化学竞赛辅导工作、是否具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有待验证。而要考证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关键在于厘清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致力于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相关研究,并普遍认为从事化学竞赛辅导工作的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例如,宝冬梅[3,4]基于访谈结果指出,目前的高师化学教育仍不能适应化学竞赛活动开展的需求,竞赛辅导教师必须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沈丹[5]认为,化学竞赛辅导工作应让一些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承担。尽管现有不少学者对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要求进行了阐述,但相关主张都是基于经验与思辨的讨论结果,欠缺来源于教育实践资料、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缺少关于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以扎根理论为研究路径,建构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期望能为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标准制定、能力水平测查以及中学化学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文本数据。

就文献梳理而言,选择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化学竞赛”为主题检索词,筛选得到41篇硕士学位论文。之所以选择学位论文,是因为学位论文内容相对丰富,涉及多方面内容,可通过作者对化学竞赛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获取其对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的看法。

深度访谈则与6位优秀化学竞赛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这些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竞赛辅导经验,并对教师能力及成长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其访谈资料可提高本研究所提炼的化学竞赛教师能力要素的可信度和推广性。具体访谈提纲如下,并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对其进行相应调整:(1)在您看来,学校开展化学竞赛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2)您认为竞赛教师与一般老师相比,需要具备什么能力?(3)对于这些能力,您感觉自己目前的水平如何?(4)您在竞赛辅导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哪些?(5)结合您的经验,你认为高中化学竞赛培训应该怎样进行?

通过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共得到41份文献和6份访谈文本,分别标记为“L+序号”和“I+序号”,以此对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扎根理论分析。

2.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步骤,提炼化学竞赛教师能力要素,在理论诠释的基础上,构建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其中,用于构建模型的文本资料40篇,用于检验饱和度的7篇。

三、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6],要求编码要“保持开放、贴近数据”[7]。据此,本研究对上述所得的文本资料进行逐句分析,从原始文本语句中概括提炼出化学竞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并编码记录。为保证开放式编码的合理性、可靠性,随机选取10份文本资料,由两位编码员按编码方案进行独立编码,其编码一致性为0.77,已达到了编码一致性大于0.70的水平[8],说明编码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对于不一致之处,两位编码者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开放式编码阶段共生成252个一级编码(表1为部分开放式编码的示例)。

2.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指聚焦和整合数据,对开放式编码进行分类,并以新的方式重新排列[9]。其方法主要是在开放式编码中寻找存在语义关系的代码,将其彼此关联。如表2中,4份文本资料均谈到了化学竞赛辅导工作的开展,使用“现代多媒体”“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动画”“视频”“多媒体手段”等词汇,从语义、语境仔细分析,其实都指的是信息技术使用,因而归为“信息技术使用”这一概念类属。依照这样的方法,自下而上分为33个亚类属与8个类属(见表2)。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指经过对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进行系统地分析,选择“核心类属”;所選核心类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统整性[10]。在分析主轴式编码阶段得到的8个类属基础上,提取本体、行为、态度3个核心范畴编码。各核心范畴与相应概念类属的情况如表3所示。

4.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了检验理论饱和度,本研究对预留的7份文本资料加以编码和分析,最终发现并没有形成新的范畴,每个范畴内部没有产生新的概念类属,也没有形成新的关系,说明本研究得到的范畴编码达到了理论饱和。

四、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的具体描述

对化学竞赛教师能力构成情况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显示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见图1)包含本体、行为、态度三个维度,以及学科素养、教学知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心理调控、价值认识、反思提升八项能力要素。

1.“本体”维度

根据编码结果,“本体”维度是化学竞赛教师胜任其辅导工作的必要成分之一。“本体”维度是指教师有效开展化学竞赛辅导工作所具备的特定学科教学知识及理解,涉及学科素养、教学知识两项要素,其开放式编码参考点数依次为22、19。学科素养主要体现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科研能力、人文素养、学科关联素养等方面。教学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如先行组织者策略、三重表征策略、翻转课堂模式、微格教学模式等。从事化学竞赛辅导工作的教师,自身应具有完善而复杂、宽厚而扎实的学科素养,既拥有化学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交叉知识和通识性文化学识,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应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将相应的教育教学重大成果运用于化学竞赛的教学。例如文献“L39”中指出,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尝试翻转课堂和微格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11]。“本体”维度是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的基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行为”维度

结果显示,“行为”维度也是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行为”维度是指化学竞赛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和活动集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心理调控四项要素,其开放式编码参考点数依次为17、75、13、14。在化学竞赛辅导工作中,教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开发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对整个过程进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控制调节,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同时注意监控學生的心理状况,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等。例如文献“L3”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奥赛训练中融人灵活的学习方式,将奥赛培训与研究性学习融合,采取策略让刚入学的学生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学习中期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降低学生的期望值[12]。毫无疑问,化学竞赛教师实践行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竞赛辅导工作的效果。从表3统计也可以看出,“行为”维度是广大学者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领域。因此,“行为”维度是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也是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

3.“态度”维度

结果表明,“态度”维度也是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态度”维度是指教师内心拥有且展现在化学竞赛教学实践中的针对工作、自身以及学生的倾向、精神与情感,包含价值认识、反思提升两项要素,其开放式编码参考点数依次为65、27。价值认识主要体现在对化学竞赛的趋势特征及其育人价值的价值,如国内外竞赛的发展趋势与试题特点,化学竞赛在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等。反思提升则主要包括进修培训、合作交流、自觉学习、教学改进、更新教育观念等方面。例如在访谈中,教师提出需研究国内外相关的化学竞赛题,“在暑假的时候跟着学生去参加一些相关的化学竞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态度”维度强调教师在化学竞赛辅导工作中的主观感性特质和价值取向认同,作为内在条件,引领“本体”维度和“行为”维度发展,为教学工作提供整体的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导,促使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态度”维度是化学竞赛教师能力提高的保障和动力。

综上,本研究构建的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模型涵盖本体、行为、态度三个维度,本体维度是基础,行为维度是核心,态度维度是保障。三个能力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动态发展,共同支撑着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的整体架构。

五、总结与启示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尝试建构了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模型,包含本体、行为、态度三个维度,以及学科素养、教学知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心理调控、价值认识、反思提升八项能力要素。该模型把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看成是一个多种成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系统,体现了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该模型不仅可以为界定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标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也为制定中学化学教师的培训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可以为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的实证测量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2.研究展望

本研究基于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对化学竞赛教师能力结构进行了理论构建,但限于人力和时间,本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资料还比较有限,后续研究可丰富样本数据,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信效度。此外,各能力要素的内涵还需进一步提炼和丰富;各能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何,有何特征与规律,普通化学教师与化学竞赛教师的能力结构有何差异,“新手型”和“熟练型”化学竞赛教师在各能力要素上有何差异等,这些问题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国庆.化学奥林匹克在中国[J].化学教育,1994(01):31-34.

[2]黄秦荣.当前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1):108.

[3] 宝冬梅.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贵州赛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4] 宝冬梅.贵州省高中化学竞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11,32(9):89-92.

[5] 沈丹.高中化学竞赛中后备创新人才的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15.

[6]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 ,73.

[7]许迈进,章瑚纬.研究型大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J].浙江大学学报,2014,44(2):5-15.

[8]赵修文,刘显红,姜雅玫.基于扎根理论的团队工作价值观结构分析及其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1):162-172.

[9]

John W. Creswell.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Ml.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1998.

[10]韦斯林,王巧丽,贾远娥,陈飞霞.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模型的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10位特级教师的深度访谈[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4):84-91.

[11]吴双.奥林匹克化学初赛试题对教学启示的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0.

[12]万长江.试论中学化学奥赛中对学生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扎根理论
对中职物理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