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土资源优势 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2022-06-11 17:31严传业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乡土资源

严传业

[摘 要]文章介绍了贺州市独特的乡土资源,阐述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及乡土资源的育人价值,并以高中生物学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例,阐明了利用乡土资源落实课程育人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乡土资源;育人目标;高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8-0093-03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国家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近几年,贺州市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本市具备的生态、健康、长寿等乡土资源优势,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各学科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一、贺州市独特的乡土资源

贺州是广西东北部的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是“国家森林城市”,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辖区市,同时也是“世界长寿市”[1]。 山清水秀、生态环保、健康长寿是贺州市的优势。据统计,贺州市人口总数约247.59万,10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有470人,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就有20人。专家认为,贺州市百岁老人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贺州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3%,尤其是大桂山、姑婆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其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姑婆山的空气负氧离子高达16万个/立方米,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而西岭山等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也很高;二是贺州市内山川河流多,水质好,各种矿质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钼、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高;三是气候温和适宜,年平均气温约20 ℃,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2100 mm,无霜期约占全年时间的90%[1]。

二、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一)呼唤学校教育关注生态、健康、长寿等社会热点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指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打造生态、健康、长寿品牌,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名城”,是贺州市的重要建设目标,更是践行这一科学论断的重要体现。学生作为贺州市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光荣使命,因此,时代与社会的责任呼唤贺州市中小学校进行生态、健康和长寿方面的教育。

(二)引发学校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都是一块远离喧嚣的净土,随着贺州市经济的发展,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闭式的管理和教学固然有利于排除外来干扰,使学生能专心而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但学生极少能关注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不能有效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二是以往过于重视对教材理论的学习,使学生缺少社会实践,例如以前学生极少有在本市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查、参观等研究性学习的经历;三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不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对贺州市的发展历史、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了解不多。因此,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优势,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目标势在必行。

三、乡土资源的育人价值

将高中生物学教学和实践活动与贺州市生态、健康、长寿等乡土资源相结合,对全面落实课程育人目标,培育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2] 显然,高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育人价值。贺州市生态、健康、长寿等乡土资源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长寿教育

贺州市百岁老人占比高,教师可借此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健康和寿命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先天的遗传为人类提供长寿的可能,是寿命长短的内在因素;绿色的生态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为长寿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敬老教育

贺州市百岁老人人数多、分布广,这可作为对学生进行敬老教育的重要素材。

(三)生态教育

长寿老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外部条件。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往往会转化为关注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贺州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加强生态教育。

(四)美学教育

生态环保、环境优美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外在因素。贺州市境内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延绵千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从而让学生陶冶性情,抒发情感,找到精神的慰藉。

(五)爱国教育

贺州市拥有丰富的生态、健康、长寿等乡土资源,这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激起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利用乡土资源落实课程育人目標的策略

贺州市丰富的乡土资源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教师可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一)在常态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常态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育人目标的主要方式,教师主要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将生态、健康、长寿等乡土资源有效整合到高中生物学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还要有效利用生态、健康、长寿等乡土资源,并善于抓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进行教学。

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机体大部分细胞衰老,人体也随之衰老,人体衰老后免疫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在“与社会联系”环节中,教师首先点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口老龄化引发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接着,教师讲述贺州市昭平县110多岁老人胡月英的故事,提问: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贺州市百岁老人的生活情况,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并提出问题“高中生如何孝敬老人?应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行动?”,让学生思考。最后,师生一起总结:高中生要尊敬老人,多关爱和帮助老人。这样教学,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化为学生的爱心行动。

2.善用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观念

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健康与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可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开展辩论赛、进行角色扮演等)进行教学,同时适当进行拓展,发挥贺州市健康、生态、长寿等乡土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例如,在教学“组成细胞的元素”时,学生了解到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贺州市水土中矿质元素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并讨论贺州市百岁老人占比和本地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具体做法:一是组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二是到学校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贺州市各县、区百岁老人分布情况及其生活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三是各学习小组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并讨论;四是根据讨论结果,找出从饮食中获取营养元素的渠道,提出营养物质均衡搭配的建议。

3.利用心理认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可从学生认同的鲜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到人吃的食物大多数来源于农作物和养殖的家禽家畜,它们具有直接价值。白毛茶是昭平县出产的茗茶,当地老人有喝白毛茶的习惯,长期喝茶是老人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贺州市珍稀植物资源丰富,现有18科31种珍稀涉危保护植物,其中包括大桂山的刨花润楠,富川的天然闽楠、火力楠、樟树,钟山的天然南方红豆杉,昭平的天然桫椤群落,南乡的千年古树“桂花王”,贺街镇的千年古榕树,等等。作为“国家森林城市”,贺州市森林覆盖率高,湿地分布广且多,水资源丰富,在净化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结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耳熟能详的身边长寿老人的事例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懂得贺州市物种多样、环境宜居,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4.通过习题检测深刻体会绿色发展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以贺州市生态环境为情境编制习题,合理设置问题,问题可包括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懂得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深刻体会了贺州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

(二)在公开课中落实课程育课人目标

公开课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目标性强,参与听课的人员一般有学生、观摩教师、专家和相关领导。课后有专家评价,观摩教师学习与交流。公开课在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落实课程育人目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贺州市举办的广西中学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将贺州市广为传唱的歌曲《坐上高铁去贺州》的MV影像作为背景:画面中群山叠翠,林中猕猴嬉戏、莺飞鸟鸣,古朴村落柏树苍翠,百岁老人怡然自乐……由此引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内容。教师结合“天人合一”的观念,阐述了贺州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关于贺州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做法的资料;到政府部门了解贺州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到贺州市“长寿阁”展馆收集关于百岁老人的资料;写一篇题为“生态贺州·长寿胜地”的文章。师生对这样落实德育目标、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给予极高的评价,并希望继续秉承这样的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实知识、能力和立德树人的课程育人目标。

(三)在综合实践课中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实践活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中可充分利用贺州市生态、健康、长寿等优势资源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1.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一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专题活动。例如,广西桂江流域昭平河段存在大量网箱养殖现象,导致河水受到污染,群众的饮水和健康受到影响,这与“世界长寿市”的形象极不相符。昭平县某学校生物科技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影响研究”为科技活动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该项研究成果获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兴趣小组成员所提出的建议被政府部门所采纳,政府部门还据此对桂江流域昭平河段网箱养殖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

二是采取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活动。每个学期,学校都组织学生参观市级、县(区)级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了解处理污水的工作流程及原理、当地每天产生的污水量、污水厂每天对污水的处理量、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排放情况等,从而使学生明白进行污水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到校进行宣讲。例如,八步区、昭平县等部分中学经常邀请市、县环保工作人员到校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绿色环保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主要采取现场讲座和互动交流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树立了“生态文明”的绿色理念。

2.在主题竞赛活动中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以生态环保、健康长寿等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可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例如,教师可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关于生态、健康、长寿知识的竞赛,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态保护、健康长寿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效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贺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贺州市概况[EB/OL].(2021-07-26)[2021-10-15].http://www.gxhz.gov.cn/zshz/hzjj/t9600934.s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乡土资源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巧用乡土资源创特色幼儿游戏活动探讨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高中生物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