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唱给普氏野马及其守护者的质朴赞歌

2022-06-11 09:04刘元冲
出版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普氏守护者野马

文|刘元冲

40 多年来,我国在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有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名气并不太大,但其保护工作却特别曲折坎坷,它就是普氏野马(以下简称野马)。

野马是欧亚大陆开阔景观带的旗舰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物种,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 余匹。它们是有着6000 万年演化史的“活化石”,是当今地球上唯一幸存的野生马种。在19 世纪末,野马离开了其原生地准噶尔盆地,被探险家掠夺到欧洲成为观赏之物,逐渐丧失了野性,面临种族灭绝的危机。回归中国后,通过几代野马保护者的持续努力,创造性地突破人工繁殖并重建了野外种群,野马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典范。

2022 年5 月22 日是第29 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值此之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由著名科普作家张赫凡女士创作的生态文学小说《野马笔记》。该书以时间为经、以野马与野马保护者的经历为纬,把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谱成了一首给普氏野马及其守护者的质朴赞歌。

本书的作者张赫凡自大学毕业后就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工作,深入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普氏野马的饲养、繁殖和科研工作。或许正如本书开篇所讲,这一切的缘起,都来自毕业前某天夜里梦中的那匹天马冥冥之中的引领。从初来戈壁滩时的失落无助、一次次想离开,到后来的坚定不移、每次去寻找野放野马都万分欣喜——多年的相依相守早已让她与这些野生动物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大漠戈壁的荒凉和煎熬难耐的孤独,让她一来到野马中心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没有长明电、仅靠柴油发电机在夜晚发两三个小时电的日子里,她常借着暗淡的烛光,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多年坚持下来,这些日记有几十万字之多。这些珍贵的材料成了《野马笔记》这本书的文本来源。

近27 年的朝夕相伴,让张赫凡对野马这一濒危动物的习性、行为、族群关系、繁殖等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记录,她记录的这些野马繁育和野放的一手资料,其珍贵程度堪与世界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的《黑猩猩在召唤》媲美。除了饱含真情的文字外,本书还配有近200 张作者拍摄的珍贵的野马照片,读者能够方便地从生长环境、家族群体、生理特征、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全面了解野马这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曾经,世上仅存的野马主要圈养在国外动物园里。1985 年,我国引回11 匹野马,开启这项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经过十多年努力,2001年,首批27 匹野马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奔向了大自然的怀抱。野马中心成立35 年来,共繁育了6 代810余匹野马。野马中心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野马,如同一个缩影,见证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诠释了生物多样性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当然,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众多野马守护者的辛勤努力,这本书虽然是张赫凡所写,但讲的却是她以及众多和她一样的野马守护者的故事,她背后代表的是生活在中国边疆的默默无闻的野生动物守护者群体。正是有了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风餐露宿,日夜守护,才使回归中国的野马种群不断壮大,并重归自然。所以,本书不仅是一本记录女性科学家野马保护心路历程的生态文学小说,更是一部中国野马守护者的故事集。作者以质朴的文风,以自己20 多年的经历为引子,以写实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可歌可泣的野马保护历程,彰显了生态文明保护的“中国担当”。

通过阅读这本书,相信读者朋友们,特别是孩子们,可以知道野马这个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珍稀物种,并从中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拯救和恢复一个物种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关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猜你喜欢
普氏守护者野马
岛上的守护者
驯服的野马
守护者
出列!近海守护者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KOE.Kids/酷逸 守护者(BA306)
施耐德电气荣获2014普氏全球能源管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