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营养素养为中介的自我图式对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

2022-06-11 06:07闵淑慧郭芮绮
医学与社会 2022年6期
关键词:图式批判性健康状况

闵淑慧,胡 依,郭芮绮,李 贝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和“合理膳食行动”作为专项行动的前2项,充分体现了健康素养及饮食行为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促进作用。营养素养作为健康素养的特定领域,是指个人获取、处理和理解基本营养信息并运用营养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改善个人营养状况的能力,营养知识越丰富,指导其自身健康饮食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2]。Guttersrud等将营养素养分为功能性营养素养(能正确阅读、理解和解释食物标签,掌握营养指南信息的能力)、互动性营养素养(日常生活中利用营养知识做出健康饮食行为选择的能力)、批判性营养素养(能够批判性分析营养信息和建议,提高营养意识与行为去解决营养障碍的能力)3个维度[3]。营养素养通过影响营养膳食摄入,造成饮食行为差异,进而影响人体健康[4]。大学是改变生活方式和形成健康行为的关键时期,但目前我国大学生还存在营养素养不高、合理膳食观念不强、饮食不规律等问题[5-6]。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个体有动机去构建理想的自我图式[7]。自我图式是在特定领域,由过去的经验衍生出来的一种概念化的自我认知结构,专注于个人认为重要的自我认知方面,组织和指导个体社会经验中包含的自我相关信息的处理[8]。自我图式可以发生在许多领域,在饮食行为领域,健康饮食自我图式者认为健康饮食对自我形象和自我描述十分重要,他们会表现出与图式一致的行为,因此他们对健康饮食会有更大的敏感性,并且更倾向符合健康饮食的行为[9]。国外以往一些涉及健康和饮食行为的理论研究证实了自我图式会影响个人的饮食习惯从而调节健康行为[7, 9-12]。但是国内鲜有基于自我图式理论对大学生的健康饮食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探究大学生健康饮食自我图式、营养素养与健康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此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营养素养。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高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且自愿接受调查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1月16日-2021年2月5日,随机抽取该校卫生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12个院系各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并由调查对象独立、自愿完成。共发放1146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88份,有效率为94.94%。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问卷包含4个部分。①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身高、体重、月生活费、健康状况等基本人口学信息。体质指数(BMI)用来评估大学生身体肥胖程度,根据《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将BMI值分为消瘦(BMI<18.5kg/m2)、正常(18.5kg/m2≤BMI<23.9 kg/m2)、超重(24.0kg/m2≤BMI<28.0kg/m2)、肥胖(BMI>28.0 kg/m2)4组[13]。②健康饮食自我图式量表(healthy eater self-schema scale)。由Sangperm编制,包含6个描述自我日常饮食行为的条目,用于评估参与者对健康饮食的自我图式描述情况,每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非常符合),其中至少有4个条目的得分为比较符合(4分)或非常符合(5分)则被视为具有健康饮食者自我图式[14]。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772。③健康饮食行为量表。改编自魏晟等人编制的成年人饮食行为量表,包括营养素摄入水平、食物选择、饮食习惯和健康饮食意识4个方面,共13个条目组成,用以评估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15]。每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计分,13个条目累计相加得分为饮食行为总分,总分范围为13-65分,饮食行为得分越高表示该饮食行为越健康,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902。④营养素养量表。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改编简易食物素养量表(the short food literacy questionnaire,SFLQ),用于评估大学生的营养素养相关情况[16]。该量表共15个条目,包含3个部分,其中功能性营养素养(8个条目),用于阅读评价一般营养知识和理解营养信息的能力(如营养资料、食物标签、营养知识科普及建议、膳食指南、盐摄入、蔬菜水果摄入等知晓程度);互动性营养素养(2个条目),用于评估与家人或朋友间营养信息的互动程度;批判性营养素养(5个条目),用于评价批判性判断营养信息或评估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长期影响的能力。每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计分,总分为15-75分,得分越高说明营养素养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89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中男性360人(33.09%),女性728人(66.91%);平均年龄为(19.80±1.47)岁;BMI正常的学生比例最高,占71.51%;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一般的比例最高,占43.20%;在获取的渠道上,通过新媒体方式获取营养健康信息的大学生最多,占87.3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大学生占55.14%。见表1。

表1 广州某高校大学生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营养素养总平均分为(43.58±8.93),其中功能性营养素养平均分为(22.19±5.62),互动性营养素养平均分为(5.78±1.56),批判性营养素养平均分为(16.61±3.21)。健康饮食行为总平均分为(41.23±8.82)。

2.2 不同特征大学生的自我图式、营养素养及饮食行为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BMI、自评健康状况、关注营养信息频率与是否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级、自评健康状况、关注营养信息频率、自我图式均与大学生营养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LSD两两比较显示4个年级组的学生营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级越高,其营养素养得分越高。不同性别、年级、BMI值、自评健康状况、关注营养信息频率、自我图式均与大学生饮食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变量间的差异统计

2.3 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性别、年级与健康饮食自我图式无关;性别、BMI分组与营养素养得分无关;性别、年级、BMI分组、健康状况、关注营养信息频率、自我图式、营养素养与饮食行为得分呈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2.4 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健康饮食行为得分为因变量,以饮食行为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将年级、BMI分组等分类变量设置为哑变量,通过enter法选入变量(α=0.05)进行多重线性回归。依次将性别、年级、BMI、自评健康状况、获取营养信息频率归入模型1;健康饮食自我图式归入模型2;营养素养归入模型3,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中R2值仅为15.8%(F=22.505,P<0.001),性别(β=-2.03,P<0.001)、自评健康状况(β=-1.054,P<0.001)和获取营养息频率(β=2.828,P<0.001)与饮食行为呈显著相关;模型2中R2=33.5%(F=298.568,P<0.001),自我图式(β=7.88,P<0.001)与健康饮食行为正相关并解释了18.3%的健康饮食行为的差异;模型3中R2=44.3%(F=209.667,P<0.001),营养素养(β=0.391,P<0.001)与健康饮食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并解释了10.7%健康饮食行为的差异。见表4。

表4 健康饮食行为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5 健康饮食自我图式、营养素养与健康饮食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构建以营养素养为中介,健康饮食自我图式为自变量、健康饮食行为为因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营养素养在自我图式与健康饮食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图式对健康饮食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β=1.138,P<0.001),占总效应量的82.83%;营养素养在自我图式对健康饮食行为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β=0.247,P<0.05),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85%。见表5和图1。

表5 营养素养的中介效应分析

图1 营养素养在健康饮食自我图式与健康饮食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3 讨论

3.1 大学生营养素养水平偏低

大学生平均营养素养偏低,其中功能性营养素养平均得分较低,具体表现为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不够了解,对一般食物标签资料不够熟悉。批判性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高,即批判性判断及运用营养相关知识能力较强,表明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营养信息、批判性判断营养信息和评估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长期影响的能力,但其基本营养知识缺乏导致总体营养素养偏低。结果显示,营养素养水平随年级的增长而升高,因为年级越高,学生学习的健康营养相关知识越多,而营养知识越丰富其营养素养水平越高[17]。此外,关注营养信息频率越高的大学生,营养素养也越高,在营养信息获取渠道方面,通过新媒体方式获取营养信息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因此,高校和社会应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加强营养健康知识的宣教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其营养素养水平的提升。

3.2 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在性别、自评健康状况与自我图式方面存在差异

在饮食行为和自我图式方面,男生的健康饮食行为优于女生,可能是因为男生重视运动和肌肉锻炼,对食物营养需求较高,女生则注重保持身材,通过节食减肥等方式来控制体重[18]。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其饮食行为越健康,说明良好的自我认知对个体健康饮食行为有促进作用。超半数的大学生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且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大学生的营养素养都较高。因此,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健康饮食意识,并将健康饮食意识内化为对自我健康和自我形象十分重要的方面,形成健康饮食自我图式,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饮食行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3 健康饮食自我图式与营养素养对大学生饮食行为有正向影响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图式与营养素养对健康饮食行为都有正向影响,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11]。 Kendzierski等在对不同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状态的女大学生的营养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学生比没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学生消耗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更少的总脂肪[19]。自我图式者重视自我一致性,会将自我图式与自我行为表现相结合,即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健康饮食者,他将会坚持健康的饮食行为;一旦出现自我图式与行为相矛盾的情况,他可能会出现紧张或认知失调,为缓解这种矛盾状态,自我图式者将维持自己健康饮食行为进而达到符合健康饮食图式的状态,这也就解释了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学生的饮食行为更健康的现象。

3.4 营养素养在健康饮食自我图式与饮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素养在自我图式对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良好的营养知识能够促进健康饮食自我图式者对营养知识的编码加工与应用,能进一步促使健康饮食行为的实践。Lee等的研究也证实在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大学生中营养素养对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12]。这可能是因为健康饮食自我图示与营养素养都包含了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批判性运用的能力,但在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具有健康饮食自我图式的学生有更强的行为意愿,加之营养素养可以弥补自我图式者营养知识不足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健康饮食行为。

猜你喜欢
图式批判性健康状况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