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2-06-11 06:08扈芷晴孙艳君秦邦辉
医学与社会 2022年6期
关键词:链式领悟共情

扈芷晴,孙艳君,秦邦辉,何 源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66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交中有意识地做出益于他人的行为[1],并且其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与众多积极心理因素如生命意义感等有着正向的联系[2-3]。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医院中临床与行政工作人员的后备军,身上承担着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责任。因此相比于综合类高校的学生,医学生的亲社会能力将在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医疗氛围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针对群体仍以普通综合类高校大学生为主[4-5]。较少有研究针对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众多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做出理论以及实证的探讨与论证。因此本研究根据前人的调查成果,假设并验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并根据所得出的理论模型为未来提升医疗教育,稳定医疗队伍,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共情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想法,领悟他人的情感状态,并产生与他人一致的情绪体验的能力[6]。在临床医疗中,共情在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在医患交流的各个环节起到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的作用。目前已有大量针对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共情在亲社会行为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7]。共情除了能对亲社会行为起到显著的预测作用外,也能促使个体产生其他例如领悟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的积极情绪体验。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社会支持的信念[8]。有研究表明医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9]。并且已有研究指出[10],共情程度高的个体更善于倾听与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想法,因此相较共情能力差的个体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其领悟社会支持程度也会更高。还有研究者发现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个体也通常能接收到周围更多的善意,从而用更多的善意情绪与行为对待他人与社会,激发出个体更多的亲社会行为[11]。道德认同是指个体对某些道德品质的认同程度。巫江丽等人发现,道德认同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利他行为,并且在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12]。个体对社会中的道德准则越有认同感,越能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内化入自己的道德体系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进而越能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他人的行为。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假设:领悟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在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中起中介效应。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9-12月,选取江苏省4所院校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210份。在问卷分析中剔除无效问卷(包括具有极端值以及答题时间过短的问卷22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989份,有效回收率为93.12%。

1.2 测量工具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是否单亲家庭等。

1.2.2 共情量表。采用Davis编制、张凤凤等人引进并本土化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评价医学生的共情能力[13-14]。该量表共计22个条目,包括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关注与个人痛苦4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共情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79。

1.2.3 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采用Carlo等人编制、丛文君修订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15-16],该量表共计23个条目。由情绪性、依从、利他、匿名性、公开性以及紧急性6个维度组成,采用7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越强。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为0.92。

1.2.4 道德认同问卷。采用Aquino等人编制、万增奎等人修订的道德认同问卷来测量医学生的道德认同程度[17-18]。该问卷共16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道德认同水平越高,分为内隐与外显两个维度。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为0.92。

1.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Blumenthal等人编制、姜乾金等人引进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19-20],共有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个维度,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研究中将原量表中测量其他支持的项目“领导、亲戚和同事”改为“老师、亲戚和同学”。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lpha为 0.9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和核对,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检验[21]。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组间差异。依据温忠麟等人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在控制性别、是否独生、生源地的基础上[22],采用Hayes开发的PROCESS宏程序3.0中的模型6来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与Bootstrap分析[23]。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905人(30.28%),女性2084人(69.72%);生源地为城市的有1491人(49.88%),农村的有1498人(50.12%);独生子女1669人(55.84%),非独生子女1320人(44.16%);一年级医学生1123人(37.60%),二年级651人(21.80%),三年级972人(32.50%)。来自单亲家庭的医学生有334人(11.20%)。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分布特征

2.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被试者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测试,且测试对象是同一批被试,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在结果分析前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11个,未旋转时抽取的第一个主成分解释率为23.26%,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3 医学生共情、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与领悟社会支持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得分情况见表2。相关分析发现,共情、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与共情之间,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以及道德认同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中程度的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共情之间呈弱程度的相关。同时对亲社会行为在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4个变量下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男生亲社会倾向显著高于女生(t=2.423,P<0.05),独生子女亲社会倾向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584,P<0.05),生源地来自城市的医学生亲社会倾向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医学生(t=2.257,P<0.05),低年级(大二及以下)医学生与高年级(大三及以上)医学生之间亲社会倾向没有显著差异(t=1.475,P>0.05)。

表2 共情、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与领悟社会支持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2.4 领悟社会支持和道德认同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链式中介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由于变量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因此依据温忠麟、叶宝娟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在控制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的基础上,使用Hayes开发的PROCESS宏程序3.0中的模型6,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来检验中介作用,通过重复抽样5000次Bootstrap样本来计算中介效应的95%CI,模型见图1。共情能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社会支持、道德认同(P<0.001)。社会支持显著预测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P<0.001),道德认同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P<0.001)。

图1 社会支持和道德认同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表3 链式中介模型分析

如表4所示,共情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直接效应为0.30,效应量为69.3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道德认同与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CI都不包含0,这表明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在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总中介效应值为0.13,占总效应的30.69%。在医学生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中,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以下3个路径实现。第1条途径是共情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该路径的效应值为0.03,效应量为7.05%;第2条途径是共情通过影响道德认同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效应值为0.07,效应量为16.16%;第3条途径是共情通过社会支持、道德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这条路径的效应值为0.03,效应量为7.48%。

表4 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Bootstrap分析

3 讨论

3.1 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可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事业的后备军,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精湛的技术,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与个人修养。本研究探讨了医学生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这有助于理解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共情可以正向显著地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24]。Baston共情利他假设认为共情通过激发人类的利他动机来促进亲社会行为[25],因此,通过对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医学生助人、合作、利他等亲社会行为,这启示我们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应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开设更多能增强医学生共情能力的课程与活动。

3.2 共情可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道德认同的单独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本研究还证实,领悟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都会对医学生亲社会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共情可以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道德认同两条途径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该结果与曾晓强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拥有充足的社会支持时,会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周围的环境,并对他人的需要给予积极的回应,进而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27]。在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增强医学生身边的重要他人如老师、同学、辅导员与医学生平时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本研究证明了高道德认同的个体更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在现今的医学院校,应利用各方资源协同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方面不仅应加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相关人文医学类课程的建设,还应加强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

3.3 共情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关于领悟社会支持与道德认同两个中介变量构成的链式中介路径是共情影响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根据Gladstein的理论[28],共情包括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两种基本成分。认知共情是共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识别他人情绪、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而情感共情是指对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共鸣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能使个体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周围人更多的支持。同时,一个拥有更高共情能力与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更容易对整个社会有更多的善意,对社会传导的道德准则也会有更多的认同,从而拥有更高的道德认同感。最后,个体更高的道德认同感也促使其做出更多亲近社会的行为。这提示医学生的亲社会倾向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环境塑造中,既要重视医学生共情、道德认同能力的塑造,也要协同家长、老师等营造良好、温暖、包容的氛围,通过多因素协同作用来提高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以此打造更好的医疗服务与医患沟通环境。

猜你喜欢
链式领悟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上海全链式布局电影产业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