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学生的心灵沟通

2022-06-13 22:11刘开勇
科教新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共情走廊小男孩

刘开勇

在班级管理中,沟通是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在我看来,有效的师生沟通一定要贴着心灵着陆才能事半功倍。

适当共情

几年前,我去一所学校督导新学期开学工作,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在走廊里兴奋地呼喊着:“徐老师,我来了,你看看我画的画……”小男孩话音未落,只听一句:“你会不会好好走路,说过多少次走廊里不可以跑跳,还不快回教室!”在徐老师的斥责声中,小男孩泪汪汪、气呼呼地进了教室。

事后我了解到,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在走廊里奔跑打闹。为了严格执行校规,避免给班级扣分,这个班主任“一盆冷水”泼灭了一个孩子亲师、分享的热情。

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处理方式,既能成全孩子,又能对孩子进行教育:“到老师身边来,老师看看你的画……”这是在共情,表明班主任接收到了孩子的心灵电波,愿意倾听。“在走廊里跑跑跳跳很危险,以后要注意哟!”这是在说教,可这说教里满是对孩子的在意。

班主任与学生说话时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那么学生就感受不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何谈教育效果?

关注人本身

几年前,我遭遇了一次沟通失败的打击。“蒋松,说你多少次别顺着楼梯扶手往下滑。如果扣分,就让你家长来……”我满肚子的话还没说完,蒋松已经摔门而去。事后,我冷静审视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担心的明明是“蒋松摔伤了怎么办”,言语却偏离了初心。如果我在说话时,把落脚点锁定在蒋松的人身安全上,说“这样玩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你得受多少罪”,我相信蔣松一定能体会到“老师为我好”的心意。

这次“失败”,也让我发现,自己说话时往往不善于“就事论事”,而是“以事论人”。把“人”与“事”混为一谈,不断用贴标签的方式批评孩子,这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并不能收到期待的效果。

看到积极面

凡事都有两面性,学生的言行举止同样如此。勤奋好学但考试作弊的孩子必定非常在意成绩,一个“看谁不顺眼动了手”的学生骨子里可能潜藏的是“路见不平便要出手”的担当。但在班级管理现场,如果我们不善于全面了解、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学生可能感受到的只是老师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对立情绪就会油然而生。

班里曾经有一个专爱欺负人的女生李君。有一次,我听到走廊里传来她“看我怎么收拾你”的话音,连忙走出办公室,在那一瞬间,我看到李君“闪光”的一面:她一边“教训”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边蹲下身子帮他系鞋带。“李君,你好有爱心呀。”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在李君身上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她开始以助人者的标准要求自己。FA9D78CC-5E56-4DBE-A8DF-A6243D635F1E

猜你喜欢
共情走廊小男孩
扶起小男孩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神奇的走廊
科创走廊“乘风起”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小男孩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