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2-06-13 09:57纪颖张莉刘敬禹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埃希菌克雷伯青霉

纪颖,张莉,刘敬禹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在临床上主要包括败血症和菌血症。当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当血培养阳性时,排除污染菌即可确诊,定义为败血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波动大,呼吸明显加速,肝、脾肿大,皮肤粘膜瘀点,严重者可能引起谵妄、昏迷、休克及多种脏器功能衰竭。若病原微生物短暂侵入人体,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近年来,随着各种插管、介入等侵入操作技术的开展,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大量应用,引起血流感染及病原菌耐药性逐渐增加细菌耐药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不仅造成了身体的伤害,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2020年血培养分离阳性菌分布特点、菌株耐药性等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旨在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医院感染的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2020年住院患者575份血培养阳性病原菌,按医院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除去同一个患者同一次发作中的相同病原菌。

1.2 方法

标本采集:患者高热(体温>38.5 ℃)、寒战发生时,采集双套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中(成人20 mL),接种至需氧和厌氧2种含增菌液的培养瓶中,立即送检。将血培养瓶放入血培养仪中培养置于35.0 ℃培养24~48 h,若有细菌生长,则继续鉴定,接种同时作涂片染色;如5 d仍未报阳性,则为阴性。

菌种鉴定与药敏实验:菌种鉴定与药敏实验:将培养阳性的菌株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株及药敏鉴定,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比较。实验结果参考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

2.1 科室分布

本院血培养阳性患者所在科室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呼吸科、普外科、肾内科和血液科,分别占 27.13%、11.83%、6.61%、5.91%、5.22%,见表1。

表1 血培养阳性菌科室分布

2.2 血培养药敏试验结果

2.2.1 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本组资料共检出金葡菌33株,其中MRSA占27.27%(9/33)。MRSA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达100%,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04%、5.52%和10.98%;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5.82%、91.71%和74.99%,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20%以下。MRSA及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没有发现耐药的菌株。MRSA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MSSA菌株,见表2。

本组资料共检出CNS 139株,其中MRCNS占77.70%(108/139)。CN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金葡菌相似,MRCNS及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未发现耐药菌株,MS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1.28%、50.05%和54.84%,MRCNS对受试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MSCNS,见表2。

2.2.2 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6.63%和20.51%。上述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差,但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0.61%~1.84%、3.68%、5.52%和9.20%,肺炎克雷伯菌对上述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5.38%~16.67%、6.41%、3.85%和23.08%。肠杆菌属对氨苄西林、第1、2、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很高(52.17%~95.65%),对第4代头孢吡肟耐药率偏低(34.78%),见表3~4。

表2 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

表3 肠杆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和敏感率(%)

表4 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

2.2.3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23.08%和30.7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0%以上,其中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1.54%和50%。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多在30%以下,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4.76%,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0%左右,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3.81%和14.29%,对氟喹诺酮类及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在20%以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为20%以下,见表5。

表5 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分析(%)

3 讨 论

我国患者住院期间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为血流感染,它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拥有较高的致死率[1]。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为血培养,但血培养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培养周期长,因此在血流感染的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更为重要,抗生素及时且合理的使用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天数[2],但并不是所有的血培养阳性结果均诊断血流感染,必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考虑[3]。下面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2020年血培养分离阳性菌分布特点、菌株耐药性等进行分析。

本组监测资料显示:本院血培养阳性患者所在科室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感染科、肾内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是血流感染的最主要的病区(27.13%),可能与患者的基础病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

本组监测资料显示:CNS在血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为24.17%,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分离最多菌株。MRSA及MRCNS在葡萄球菌属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7.27%和77.70%,MRS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2018年中国CHINET监测网血培养检出率的78.90%,说明我院对MRSA的控制情况较好,MRCNS的检出率稍低于全国水平[4],也要注意鉴别污染菌。药敏结果显示:所有MRSA及MRCNS对青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没有发现耐药株;MSSA及MSCNS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5.82%、74.99%和61.28%、54.84%。从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及MRCNS重症病人的首选药物,虽然目前我院万古霉素对金葡菌抗菌活性较好,无耐药性,但据报道在美国、日本等地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需要引起重视。MSSA及MSCNS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不建议作为经验治疗的选择。本调查资料显示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药物),其耐药机制可能是由于该类菌株携带mecA 基因,能编码产生新型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a与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很低,因而很少或不被β-内酰胺类药物结合,仍然起合成细菌细胞壁的作用[5]。随着介入治疗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CNS感染机会越来越多,其致病机制主要是细菌对感染组织的黏附定植所引起。虽然我院CNS的检出率较高,但为了区分CNS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建议最好连续做2~3套以上血培养,如果该菌均被检出,则考虑致病菌的可能性大,若仅出现1次血培养阳性结果,则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是否升高等实验室检查来判断[6]。另外,采血培养标本时各步骤时一定要按照严格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率还可以鉴别污染菌。

本组监测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肠杆菌科的检出率是最常见的,分别占血培养阳性菌的第一位和第三位,这与血流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有关,而肠杆菌科细菌是人体消化道的正常菌群[7],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63%和20.51%,低于尧荣凤等[8]报道的57.4%和28.1%。产ESBLs菌株的耐药机制主要是:ESBLs 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多为染色体编码介导,在大肠埃希菌中则多为质粒介导[9]。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产ESBLs菌株对碳青酶烯类、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32%~18.75%),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产ESBLs细菌的首选经验性药物。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第1、2、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很高(52.17%~95.65%),对第4代头孢吡肟耐药率偏低(34.78%),这可能与临床大量不规范使用第1、2、3代头孢类药物有关,也与产ESBLs菌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逐年增加有关系[10]。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0.61%~1.84%,而对肺炎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耐药率15.38%~16.67%,考虑主要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KPC酶)[11]有关,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在逐年增高,应引起我们医院的重视,重症的肠杆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体外通常对多粘菌素B、粘菌素、替加环素敏感,我院目前尚无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建议增加该类药物检测,为进一步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本组监测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非发酵菌中最为常见,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23.08%和30.77%,对青霉素、头孢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0%以上,可以看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耐药较重,但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属具良好抗菌活性。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要密切关注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长期住院患者和老年患者,他们是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人群[12]。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多在30%以下,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4.76%,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0%左右,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3.81%和14.29%,对氟喹诺酮类及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在20%以下。这可能与医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监测细菌耐药变化、严格执行消毒和感染隔离控制等措施相关。一般认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发生常与该菌产生碳青霉烯酶、外膜蛋白(OprD2)表达减少或表达异常有关[13]。上述资料显示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有效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防止耐药菌的出现[14]。

猜你喜欢
埃希菌克雷伯青霉
肉牛源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临床克雷伯菌属碳青霉烯酶三种检测方法的实验比较研究
COPD合并肺炎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分析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110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关于生物实验教学中数码电子显微镜观察霉菌装片的难点突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