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饮,泾阳茯茶(上)

2022-06-14 02:13蒋同团队
食品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泾阳茯茶茶类

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伴随着大国崛起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上了茶,茶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蒋同团队与陕西省泾阳县政府刚开始合作的2013年,黑茶消费量在六大茶类中已经排名第三,仅次于绿茶和乌龙茶。2014年,中国茶产业连续10年复合增长率超20%,六大茶类都在显著增长,其中全国黑茶增产5.84万吨,增长率26.33%,黑茶发展速度高于整个茶产业的平均水平,而黑茶类的茯茶又因其独特功效获得了市场的接受,占据黑茶5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非常利好泾阳茯茶的发展。

前言

2000年前,陕西人张骞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和欧亚非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中西文明的桥梁。正是在丝绸之路的连接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3年,泾阳县抢抓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将泾阳茯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丝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原属泾阳县的泾干街道办、永乐镇、崇文镇和高庄镇划到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的泾河新城管辖。自此,泾阳茯茶在泾河新城和涇阳县双力驱动下,驶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自2013年开始,和君咨询蒋同团队先后受泾阳县和泾河新城聘请,担任泾阳茯茶的战略咨询顾问,提供泾阳茯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茯茶镇的战略规划、泾阳茯茶公用品牌营销、泾阳茯茶产业基金的咨询服务。

泾阳茯茶,最早远销世界的中国茶

中国茶按发酵程度分类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泾阳茯茶属黑茶类;按再加工茶类分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茶又属紧压茶类。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其药效似土茯苓,被称为“茯茶”或“福茶”,古代为便于运输将茯茶压制成砖,又叫茯砖茶。

我国西北和中西亚游牧民族,以牛羊肉为主,高寒地区缺少蔬菜水果,当地居民以捣碎的泾阳茯茶兑奶熬制成奶茶长期饮用,可以去膻化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这些地区自古就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泾阳茯茶被誉为西北民族的“生命之茶”“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名茶”。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生长,秦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茶树在秦岭以北地区难以成活。泾阳在泾河之滨,紧邻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叶商贩把南方的茶叶运到泾阳加工集散,再远销到俄国、波斯等四十余国。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至1077年前后),泾阳茯茶散茶诞生。明洪武元年(1368)第一块砖型茯茶在泾阳定型成名,距今650多年。由于泾阳本地没有茶园,1958年,国家按照“多快好省”建设方针,把泾阳茯茶的加工生产转移到湖南安化,1959年又成立益阳茶厂生产茯茶,至此茯茶生产在陕西泾阳县全面停产。

破解产业难题

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伴随着大国崛起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上了茶,茶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蒋同团队与泾阳县政府刚开始合作的2013年,黑茶消费量在六大茶类中已经排名第三,仅次于绿茶和乌龙茶。2014年,中国茶产业连续10年复合增长率超20%,六大茶类都在显著增长,其中全国黑茶增产5.84万吨,增长率26.33%,黑茶发展速度高于整个茶产业的平均水平,而黑茶类的茯茶又因其独特功效获得了市场的接受,占据黑茶5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非常利好泾阳茯茶的发展。

不利的一面是,中国名茶众多,有1000多个县产茶。2013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茶叶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产区政府加大投入,纷纷启动品牌打造,茶叶市场竞争突然激烈起来。不要说国内占据消费主流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这些传统十大名茶,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雅安藏茶、赤壁砖茶经过数年的发展,产业发展遥遥领先泾阳茯茶。

2013年全国主要黑茶比较

而泾阳茯茶1958年停产后已中断了几十年,重新恢复生产的时间短暂,产业基础十分薄弱:

1. 泾阳没有茶园基地,茶叶原料来自全国,毛茶来源混乱,成品茶品质参差不齐。

2. 基本上都是手工作坊,没有现代化茶厂,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条件不足,无法对接大型销售渠道。

3. 企业弱小,缺乏市场意识,依赖政府。

4. 茯茶产品类型少,产品竞争力弱。

5. 生产中断了几十年,品牌知名度非常低,重新教育市场的成本非常之大。

树立产业自信

2013年,同属于黑茶的普洱茶、安化黑茶风头正劲,其他省的六堡茶、雅安藏茶、赤壁砖茶等黑茶经过数年的发展,也遥遥领先泾阳茯茶。而泾阳茯茶中断了几十年,品牌知名度非常低,2013年的时候,也只是老一辈的泾阳人知道泾阳茯茶,绝大多数泾阳人都不知道泾阳历史上还产茯茶,更不要说是陕西人了。

当时虽然有10多家企业能够生产泾阳茯茶,但都是处于作坊阶段,泾阳茯茶能否全面复兴?产业能否发展壮大?大家心里没有底。

蒋同团队对泾阳茯茶展开了内外部的调研,奔赴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广州、深圳、上海、济南、北京等多个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之后,给出这样的观点:“泾阳茯茶”是陕西省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泾阳茯茶是排序第一的可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陕西茶。

三个自信理由:

1. 文化遗产,民族瑰宝9851C5C4-8BA9-483D-AB45-3B038525D3B3

泾阳茯茶散茶1068年诞生于泾阳县,砖茶成形于1368年也是在泾阳县。行业公认泾阳是“天下第一茶砖”诞生地,中国茯茶之源,中国其他省的茯茶是泾阳茯茶的后续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泾阳茯茶远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承载着秦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豪迈情怀。今天的中国、今天的陕西,正处在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期,泾阳茯茶赶上了一个“千年等一回”的繁荣期。

2. 茶之茅台,独一无二

泾阳茯茶的自然环境与茅台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上,为什么茯茶中有益物质“金花”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而到泾阳就能长出来呢?泾阳本地广为流传着“三不离”说法,即“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的说法。一是泾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生长、发育、繁殖。三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工匠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如同有人想把贵州茅台镇的茅台酒引进到当地制作,无法达到茅台镇茅台酒的独特风味一样。虽然现在其他地方也能通过现代工业生产茯茶,但是品质与泾阳本地产的茯茶很不同,就像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生产酱香型白酒,但是跟茅台镇所产酱酒还是不同。

3. 文化复兴,大好时机

泾阳茯茶是我国西北和中西亚地区居民的生活必须品,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泾阳茯茶曾经远销中西亚四十多个国家,泾阳茯茶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市场基础还在,泾阳茯茶利用好一带一路的诸多利好政策,可以激活沿线国家的传统市场。

中国地大物博,一省面积人口抵得上一国,各省有稳定的地理范围,文化习惯上也各有特色,本省内部有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最浅显的体现在消费上,陕西酒的代表是西风,陕西戏的代表是秦腔,陕西饮食的代表是羊肉泡馍,陕西茶的代表过去是泾阳茯茶。近年来,陕南汉中、安康、商洛绿茶有所发展,但绿茶的传统优势省份是安徽、浙江,竞争对手强大。且陕南绿茶缺乏市场思维,政府政策倾斜在一产,产业还处在农产品的状态,茶叶大部分都成为东部地区品牌茶的原料。陕南茶在全国的竞争地位不突出,市场仍局限在区域内,泾阳茯茶有后来居上成为陕茶代表的机会。

重塑产品价值:金花

蒋同团队的咨询理念是:竞争不是打败对手,而是创造新的价值,如果你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的市场都会为你敞开大门。竞争逼迫产业(企业)要创新,创新就要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差异化的高级阶段是“独一无二”。农产品跟地理气候有关系,天生具有排他性,对手不可能复制。

举例来说,一直以来,中国好茶是西湖龙井这些传统十大名茶,这些茶是灌木型茶树,产量高、易采摘、适合规模发展。按照这个标准,云南乔木类的古树茶产量低、不适合规模化发展,曾经被砍掉很多,改种灌木类茶树。幸亏云南有些地方政府保留了大量的乔木古茶树。后来,蒋同团队协助这些地方政府,依托本地特有的乔木类古茶树,找到普洱茶的“独一無二”, 跳出了传统十大名茶的标准,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之路,不仅做大了普洱茶市场,还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还有很多历史名茶(黄山毛峰、碧螺春、铁观音、都匀毛尖、庐山云雾、狗牯脑茶等),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塑造出“独一无二”,尚在啃历史老本,暂时还可以在市场上延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新的竞争者(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吉白茶、保靖黄金茶等)不断崛起,这些传统历史名茶的市场将被挤压,甚至被代替。

泾阳茯茶“独一无二”的价值在哪里?

在调研过程中,蒋同团队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泾阳茯茶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间偶尔发现加工后的泾阳茯茶中长出 “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称其为“金花”。1987年,湖南农学院纹琼英教授等对“金花”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该菌的子囊孢子进行了电镜观察并拍摄了照片,并请中国科学院齐祖同协助鉴定,齐祖同将此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两人对该菌做了进一步研究,正式将该菌种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冠突散囊菌”是中国六大茶系中一千多个品种中独有的,在国家茶叶标准中,茯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指标的黑茶类茶品种。正因为“冠突散囊菌”的存在,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叶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这使得泾阳茯茶具有很好的调理肠胃、降三高、消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边疆牧民称:“黄金铂金不如黑金”,“黑金”就是指茯茶中金黄色颗粒“金花”。“金花”的发花工艺尤为神秘,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

2013年,市场上对于泾阳茯茶“金黄色星状斑点”有多种称呼,有叫“金花”,有叫“冠突散囊菌”,有叫 “金黄色颗粒”,还有叫“孢子粉”,“有益曲霉菌”等等,如此多的名称概念令消费者一头雾水。在蒋同团队建议下,泾阳政府协调行业统一称呼“金花”。口语化的概念,直白通俗,便于口口相传。此后,全国各地黑茶都学习起泾阳茯茶,对“冠突散囊菌”都俗称“金花”。

未完待续9851C5C4-8BA9-483D-AB45-3B038525D3B3

猜你喜欢
泾阳茯茶茶类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陕西泾阳:深山里办起扶贫车间
陕西泾阳:产业发展 点燃致富希望
泾阳社树姚家体现的陕商社会价值
去流浪,去换成长——三生三世,片片茯茶入水流
关中古道茶事新
关中古道茶事新
——陕西泾阳县茯茶小镇转型观察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
泾渭茯茶: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