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勤浇灌 精巧德育伴成长

2022-06-15 11:27冯为忠
求知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成长立德树人发展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对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在德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学德育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立德树人;精巧德育;成长;发展

作者简介:冯为忠(1972—),男,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立德为先,修身为本,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和真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其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立足自身特色的德育方案体系和经验,并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明确德育目的,落实立德树人

为进一步落实德育,各学校需要把德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规划,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使课堂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品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不动摇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学校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充分整合家庭、社会等课外资源,运用多种德育方式开展德育活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江蘇省仪征市第二中学要求教师内修“师德”,通过教师的德行来熏陶渐染、感动感化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近年来,该校积极宣传激励,涌现了一批“仪征最美教师”“仪征好人”等师生先进典型,更有多名教师远赴新疆、青海等地支教。这些鲜活的事例一方面是该校立德树人的鲜明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感召力极强的真实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法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明白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从而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扭转“重才智,轻德育”的局面

在升学压力巨大的背景下,部分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存在“重才智,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秉持“做负责任的教师,办有情怀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树立“育人为本”的意识,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仪征市第二中学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追求提升学生成绩,而且一直以德育为先、贯穿德育,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如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该校在做好线上教学的同时,开展线上升旗仪式,召开线上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科学应对疫情,铭记责任与担当。此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该校组织学生参观扬州世园会,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开展励志演讲,激发学生斗志。

(三)促进师生一起成长

该校把“成长”作为德育的目标。“成长”包括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该校在图书馆内挂上“让我们一起成长”等标语,营造充满期待和愿景的人文环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该校始终把青少年的成长作为德育工作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逐渐开发和完善了以“成长”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十八岁成人仪式”“诚信演讲”“爱心义卖”“自管自育”等特色德育活动正常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长知明智。教师除“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关爱、陪伴、引领学生,使学生愿意和教师分享交流真实的想法,在师生互动中增进情感,共同进步。

二、重视德育科研,提升德育智慧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容易出现“重才智,轻德育”的现象,即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道德养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单一,还停留在苦口婆心的枯燥说教这一层次上,难以触动学生,甚至可能导致学生排斥反感,德育成效甚微。德育教研应该放在和学科教研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对此,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德育科研。

一是打造德育名师,提高德育科研水平。提高德育科研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邀请德育专家来校讲学。但是德育专家毕竟不能常来校园,并且也很难对学校情况有精准的把握,更多是在德育的宏观背景下,向中学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班主任是中学德育科研的主力,掌握本校第一手生情,因而其德育科研更有针对性,更有解决具体德育问题的有效性。为此,学校搭建平台,在班主任队伍中着力培养有事业心、有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目前学校已有1名扬州市特级班主任,4名扬州市优秀班主任,3名仪征市名班主任,通过德育名师引领,加大德育科研力度,提高学校德育科研水平。

二是举办班主任沙龙,促进德育科研交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更是德育科研的主力。仪征市第二中学的班主任沙龙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班主任沙龙立足德育中的实际问题,每期聚焦一个主题或专题,把存在的教学问题,如诚信考试、手机的科学管理等当作研究的课题,让各班主任各抒己见,一起分享经验,寻找破解德育难题的对策。沙龙活动中,参与研讨的全体班主任凝聚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整合资源,借力智慧,积累经验,提升了学校的德育成效。

三是积累典型案例,形成德育科研成果。德育科研究竟如何做?是研究出空洞理论,形成“假大空”的文章,还是注重科研与实际结合?笔者认为真正的德育科研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仪征市第二中学在学科公开课的基础上,推出班会公开课,并在对外公开教学时开放班会课堂,以期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在班会公开课上,班主任聚焦典型案例,如考试作弊、生命教育等问题,在德育需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上,观摩学习,集体探讨,寻找和优化对策,在此基础上撰写案例式德育论文,形成德育科研成果。该校借扬州市特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平台,承办了多场班主任论坛活动,吸引了多个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参与,聚焦真问题,彰显大情怀,推广德育经验,推动德育科研。BF79DA38-92B5-4690-A7E9-A500BDEC5FB2

三、精巧德育构思,创新德育方法

各学校都在做德育工作,但是如何摆脱灌输式、说教式等单一低效的德育方式值得我们思考。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否将它转化为教育内容,就看教师是否有关注和观察生活的意识[1]。为此,学校需要精心谋划德育工作,精巧安排,力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在日常活动安排中精巧设置德育点,把握最佳的德育契机,创新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能在学科学习、文化氛围、各类活动中自觉主动接受德育教化,从而使德育工作有效落实、高效达成。

一要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应注重打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让每一处景都能育人,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书香。仪征市第二中学原名真州中学,始建于1959年,现校址所在地原为仪征育婴堂。基于此,该校在“育婴”的基础上打造“育英”品牌,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突出文化底蕴,于细节中生成意义,力求“处处是教育之地”。该校的小花园设有“育英石”“育英亭”,德育活动中有“育英讲堂”等,楼宇的名称也围绕培育英才而取名,如“尚学楼”“励志楼”“厚德楼”“致真楼”等,班级廊道文化、宿舍文化布置都围绕“育英”品牌,通过精心设计,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追求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成为德育载体,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律自警自省自励。学校定期举办图书展览、读书报告会、图书漂流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用书香润泽青春的生命。

二要融合学科,让学科德育始终贯穿教学始终。学校通常在政治和语文课堂中落实德育,在其他学科中则较少渗透。《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各学科都提出了德育要求,比如培養学生创新意识、求真务实的思维品质等。让德育融合学科,首要的是让学科教师有德育意识。为此,仪征市第二中学激励教师要有德育自觉,在教授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贯穿德育目标。该校的听课评价表中,专门将德育目标写进评价标准。

三要以小见大,借助微型德育活动完成宏大目标。对真的追求、对假的摒弃,应当成为学生的自觉,而这种自觉应当从细微处培养起[2]。德育工作是由一系列活动和环节组成的,可以拆分成多种微德育活动。教师可以聚焦小问题、设置小目标,借助灵活的方法,破解德育工作中的难题,以小见大,润物无声,力求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该校开发了德育特色项目——育英微讲堂,即每天安排1名学生进行5分钟演讲,随后师生点评、互评与总结升华。许多班级还形成了文本化的成果——班刊,凝聚学生智慧,凝固青春记忆。其他德育活动也在“微”字上下功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达成一个个小目标。以班级文化布置为例,在第三届扬州市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该校获得高中组“最有范教室”“创意教室”“创意短片”等奖项。

四、构建德育体系,彰显育人特色

要完善德育体系建设,学校不仅要明确“培养什么人”的目标问题,更要增强“怎样培养人”的体系建设问题,从而切实提升德育的实效性[3]。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工作框架,通过学校层面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基于生情的德育体系。

一是德育序列化设计,形成德育大课程。仪征市第二中学坚持德育首位意识,依托重大纪念日或节日,将主题教育序列化落在实处,涉及德育中的爱党和爱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题。这些德育活动纵向连接、横向交叉,增强了该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该校努力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各个时段,拓宽德育主渠道,如建党一百周年红歌演唱比赛既培养了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也在比赛中激发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抗疫宣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生命意识、安全意识,也让学生明确每个公民在面对疫情时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德育活动的系列化开展,看似占用了日常教学时间,实则和传授学科知识形成了育人合力,两者相得益彰,促进教育效果显著提升。

二是知行合一,将德育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优秀品质。传统德育多采用灌输理论的方法,但许多“大道理”无法真正被学生消化吸收,难以转化为学生实际的道德行为,更谈不上内化为优秀品质。所以,德育要避免学生“知而不行”, 即不割裂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确保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学校在设计德育活动时,需要强调其可操作性,如结合教师节举办送教师祝福语(展板展示)、贺卡制作评比活动,以别样教师节体现浓浓师生情;在文明城市创建时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文明规范等。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在道德发展的同时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思考、去践行,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三是创新德育方法,彰显德育特色。德育工作容易落入窠臼、因循守旧,即教师容易站在固有的位置,用旧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旧的经验处理问题。事实上,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的德育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生命,需要教师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手段、增强德育实效。在学生层面,仪征市第二中学推行自管自育,选出自管自育标兵,对各班级早读质态、两操等进行量化考核,由自管自育标兵进行评比,每月对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对先进班级进行奖励,并授予流动红旗。这有效促进了各班形成竞争机制,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养成。在教师层面,学校实行集体备班制,每周固定时间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召集班级学科教师,对本周班级的班情、学情进行分析讨论,共同商讨应对办法。班主任将各科临界生、问题学生分解到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进行导师化辅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业,疏导心理。仪征市第二中学在开发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育英微讲堂”的基础上,将其升级为“育英大讲堂”,进行全校性的演讲和展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需要教师继续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负责任的教师,办有情怀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喻旭初.教育断想(一)[J].华人时刊(校长),2021(01):1.

喻旭初.教育断想(二)[J].华人时刊(校长),2021(02):1.

孟庆利,高希发.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小学校长,2017(02):29-30.BF79DA38-92B5-4690-A7E9-A500BDEC5FB2

猜你喜欢
成长立德树人发展
区域发展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