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纤维化能够预防吗

2022-06-15 22:08周鹍
家庭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肌病纤维化心血管

周鹍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持续进展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引起心肌纤维化的根本原因是各种致心肌纤维化相关疾病,因此,积极防治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包炎等基础疾病,是预防心肌纤维化的根本。

生活方式干预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改善心血管疾病远期预后的药物治疗,都应建立在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注意少食膏粱厚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其次是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运动同样重要,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糖脂代谢及控制体重。

1.高血压防治。高血压病以持续的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可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使心肌发生反应性纤维化改变。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对所有高血压病人都是合理且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科学加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否需要使用降压药物,需根据血压分级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后决定。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要尽早开始药物治疗,使血压达标。常用降压药物包括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噻嗪类和洛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具体选择何种降压药物需坚持个体化原则。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在高血压患者整个病程中,血压可能会随季节变化、年龄增长等发生波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不能自行停药,否则容易造成心、脑、。肾、眼、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2.冠心病防治。国内外研究表明,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及缺乏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危险因素并存的个体发病危险成倍增加。因此健康人需定期体检,尤其是超过35岁的人群。早期发现“三高”,积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如果血脂、血糖仍控制不佳且总体心血管风险较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常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及一系列新型调脂药物等,服药需坚持个体化原则。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五类: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阿卡波糖,抑制肝糖生成为主的二甲双胍,促进尿糖排泄的SGLT2抑制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噻唑烷二酮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等。调脂、降糖药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如果已确诊冠心病,治疗原则是改善冠脉血供和减轻心肌耗氧量,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冠心病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疾病。急性期治疗目标为缓解(终止)急性发作,稳定期要积极进行二级预防,以预防再发作为目标。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可以概括为ABCDE:A是阿司匹林(aspirin)和ACEI类药物,B是B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blood),C是控制胆固醇(cholester01)和戒烟(cigarettes),D是控制饮食(diet)和糖尿病(diabetes),E是健康教育(education)和运动(exercise)。

3.心肌病防治。肥厚性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常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舒张功能异常及心肌缺血等病理生理变化,可引起心肌纤维化改变。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者,应早期积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肥厚型心肌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治疗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减少死亡危险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扩张型心肌病是另一种易导致心肌纤维化的心肌病,其以左心室增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为特点,病因复杂,涉及遗传、感染等因素。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及时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扩张型心肌病。在疾病慢性期,需结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利尿剂等,主要目标是保持心功能稳定并争取心功能逐步好转。同时应避免各种导致心衰急性加重的诱因,如劳累、酗酒、感染等。

4.病毒性心肌炎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的疾病,是导致心肌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不愈,发生心肌纤维化改变。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安静减轻心脏负荷,有心力衰竭、心脏扩大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病毒、保护心肌的药物。稳定期尽量避免心肌损伤的因素,慎用细胞毒性药物,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5.心脏瓣膜病防治。心臟瓣膜病的常见类型包括二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三尖瓣疾病和肺动脉瓣疾病,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一系列临床并发症。有呼吸困难、心绞痛、心悸、晕厥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导管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主要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症状为主,同时在生活中应避免剧烈体力劳动,预防风湿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当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

6.心包疾病防治。缩窄性心包炎是心肌纤维化的又一病因,一般由急性心包炎发展而来。急性心包炎起病隐匿,难以察觉,常表现为突发胸骨后和心前区刀割样疼痛或刺痛,亦可表现为心前区压迫感等。部分患者无胸痛而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及时诊治可防止向缩窄性心包炎转化。缩窄性心包炎主要靠外科治疗,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心肌纤维化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心肌纤维化的发展伴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最终发展为难治性心衰,成为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现有心肌纤维化的迹象,要积极就医,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发展。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抗心肌纤维化药物主要包括ACEI与ARB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及中医药治疗等,部分药物的疗效较为肯定,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今后应加大力度研究心肌纤维化的具体机制及药物对其的干预效果,以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对防治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各种导致心肌纤维化的疾病和应用抗心肌纤维化药物,心肌纤维化是可以防治的。

猜你喜欢
心肌病纤维化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