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15 10:03刘云海石昌帅
教育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思政政治

刘云海,石昌帅

(西南石油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一 引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关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领导会议上明确强调:“各门教学课程都必须切实地守好一段教学责任渠、种好一片教学责任田,使各类高校教学课程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良好教学协同效应”,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1]。作为教师,应该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实施多方位育人的综合培养,主动关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参与课程思政的全面推广,实现德育与智育并重。“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培养机械设计与制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课程内容的应用几乎影响到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当代国民经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有效促进当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推动作用。

目前,“机械设计”教学实践过程普遍倾向于基本专业技术的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承,但是在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则仍然存在重大不足,缺乏了职业道德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的培养。所以,以科学知识传递与社会价值追求有机结合为课程目标,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贯穿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融入“机械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采用“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使“机械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2-3]。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一)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讲解机械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工业技术的革命,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机械技术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作用,有助于他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改善生活的贡献。激发学生浓烈的好奇心,将他们的课程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4-5]。结合具体实践,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则涉及到课程知识结构中机械设计的一般理论[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联系到发电机组选型与结构设计相关理论;以自动控制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得现代机械工程技术的自动化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计算机模拟、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让学生熟悉现代机械产品开发的新技术。

(二) 中外对比,增进学生家国情怀

众所周知,鉴于新中国成立后“一贫如洗”的艰难现状,我国众多爱国学者为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做出许多无私奉献,以及我国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这几年成为举世闻名的创新国家。两者都是“机械设计”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撑材料。因此,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结合我国自主研制的万吨级液压机、五轴联动机、先进战斗机等典型自主案例,风电技术、高铁技术和量子技术等典型创新实例,例举美国等对我国发动机和芯片制造技术[7]封锁的案例,鼓励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学习。同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将专业技能提高与社会科技进步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爱国热情。

三 “机械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一) 强化教师育人意识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整合协调、融会贯通,积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明确自身教书育人责任。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弘扬教育理念,从教书育人到一言一行严格自我约束,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一方面,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知识,积极参与有针对性的专业学术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交流,丰富自己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就要提高道德觉悟,正人必先正己,要想带动学生,就必然将自身塑造成楷模,用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身立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才会与你无话不谈,实现双赢。

(三) 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任课教师必须要积极学习和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和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能力。作为老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必须做到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四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

(一) 发掘“机械设计”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无缝引入教学过程

“机械设计”课程中有很多包含思想政治要素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挖掘,而且要有效教学。

举个例子来说,“机械设计”概述中介绍了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绿色设计原则被大家认定为“3R”原则,可以无缝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为学生建设美丽新中国出谋划策;在疲劳强度的章节中所提到的疲劳损伤累积假说,即Miner法则,例如螺杆从裂纹的产生到失效,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工作工作都会造成少量的损坏,这些损坏会累积直到最终失效,即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完美体现;在选择螺杆直径时,既要考虑强度,又要考虑成本,直径大则强度大成本高,直径小则强度低成本低,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与统一的规律;据分析,如果一个齿轮传动发生失效,当一个齿轮轮齿折断,则整个齿轮系就会报废,这很好地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一个齿轮系,个人则是其中的一个齿轮轮系,如果个体的思想出现偏差,质量达不到最终的要求和标准,就会影响到整个群体的发展;在讲授滚动轴承配合基准时,滚动轴承外圈采用基轴制,内圈采用基孔制,都是以轴承为基准,这是因为滚动轴承是标准件,作为普通学生,必须遵循标准,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向标杆学习[8];在讲授强度设计准者时,讲到设计必须满足设计准则才能安全,拓展到做人做事要有法律底线与意识,才能安稳安全地生活。

(二) 开展与机械发展史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机器的国家之一。许多老式专用机器的设计和使用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齿轮传动的章节教学中,可以介绍晋代的“连磨”,“连磨”是中国古人对齿轮的应用,一头牛可以带动八个砂轮转动,如图1所示;在楔键连接的章节中,介绍中国古代工人发明了使用木楔来产生额外的摩擦力以将连接器固定到位。介绍上面的例子,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应用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觉意识。

图1 连磨

结合机械的历史 和中国的历史,学生更能体会“落后下来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学生必须充分锻炼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全力推动中国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赶上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在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史上,仍保留有许多科学家和机械工程师勇于探索和刻苦钻研的诸多感人事迹。他们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社会贡献,但往往不为人知、默默无闻。将这些成功案例生动地带入课堂,塑造同学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坚定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 开展与《大国重器》《大国工匠》主题相关的思政教育

《大国重器》主要包括国产航母、高铁、大型民用飞机等诸多大型高端设备。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之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高铁上使用的轴承属于高速传动零件,具有转速快、载荷大、冲击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它们非常难以制作,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存在许多技术难点,核心技术都被外国垄断,只能长时间依靠进口。为了完成轴承国产化的战略目标,洛轴、哈轴等国内知名企业的轴承工程师从无数次实验失败中汲取教训,最终成功自主研制出一批国产化品牌轴承。通过这个成功例子,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刻了解十年磨一剑的大国工匠精神,也加深理解掌握轴承核心技术的必要性。

(四) 开展与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相结合的思政教育

工程伦理是应用于工程技术的伦理原则体系。“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内容涵盖工业通用机械零件制造设计的基本技术理论,如传动齿轮、轴承、螺栓连接等,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部件虽然不起眼,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重大事故。在教学中,可以在相应的章节中介绍一些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例如,在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公司BAC1-11的挡风玻璃在高空飞行时炸裂。事故的起因是维修技师选择了比原厂小的螺钉来固定挡风玻璃,在零件选择上用肉眼经验“尽可能相似”做出选择判断,殊不知在整个飞机上显得微不足道的小螺钉在关键时刻可能是致命的。又如2017年印尼军演时,高射炮俯仰调节部位的一个小齿轮出现了问题,导致高射炮指向正在训练的士兵,直接造成15人死亡。通过深入介绍上述这些惨痛教训,提高广大学生树立作为工程师的基本工程技术伦理道德意识,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技术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真细心的职业作风。

五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机械设计”实施课程思政,在原有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发挥其宝贵的引领作用。 因此,有必要创新融合隐性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课程评价方法。课程隐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影响必然是微妙的,无法立即看到。考核管理方式首先应该是采用实时动态的考核方式,实时跟踪记录学生的成长具体表现,建立并及时保存学生成长数据档案,总结研究分析学生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的成长表现,检验课程隐性思想教育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课程应采用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结果和过程。形成性评估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作业、课程论文等方式,评价对章节所含思想政治要素的理解程度和对专业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其知识和思维的能力、政治教育的效果并进行归档,动态记录其思想政治理论掌握和专业知识理解的具体表现;总结性评估是在学期末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 结语

课程思政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弘扬教书育人的内涵[9]。“机械设计”课程思政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根据课程规范,剖析课程教育资源,将爱国情怀、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热爱岗位、对时代的责任感等时代元素,融入本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教会广大在校学生如何用心为人、如何用心做事、如何成为人才,使专业课程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学习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而且同样能够有效帮助广大在校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中国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价值观,以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

在“机械设计”的教学中,加强了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开展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水平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育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