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汉语教材使用现状及对本土化教材编写的启示

2022-06-15 05:52李昊天BatkhuyagBilguun
教育现代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蒙古国本土化汉语

李昊天,Batkhuyag Bilguun

(山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蒙两国在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不断发展,蒙古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对优秀汉语教材的需求较为迫切。为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本土化”已经成为国际中文教材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蒙古国汉语教学及汉语教材使用现状

(一) 蒙古国汉语教学现状

据2017 年蒙古国立大学人文学院东亚学系发布的数据,蒙古国约有9000 人接受汉语教育。与2003年数据相比,汉语学习者人数增加了两倍。

目前,蒙古国共有30 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约3600 多名大学生在学习汉语。其中国立高校有10 所,私立高校有20 所。蒙古高校外语教学一般有三种形式:汉语专业学习、辅修专业学习和双学位课程学习。当前有20 所高校开设汉语专业,10 所国立高校均在列。将汉语作为辅修专业的高校有10 所,另有5 所高校开设双学位课程,如“汉语+旅游管理”专业、“经济学+汉语”专业等,其中国立学校有3 所,私立学校有2 所。

据统计,已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共有20 多所,近6000 名学生学习汉语。其中5 所公立学校有1700多名学生学习汉语,16 所私立中小学有近4000 名。私立学校不仅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多,教学质量也比公立学校高。蒙古国中小学汉语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像华侨中文学校、贺西格中文学校和育才中文学校等完全中文学校采用中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一周有16-18 课时的汉语相关课程。其二,将汉语作为第一或第二外语,学生从5-6 年级开始学习汉语课程,每周有约8 课时的汉语课程。其三,学生将汉语作为选修课程,每周有约3-4 课时的汉语课程。

由于在蒙古国夜校、汉语培训班学习汉语的人数难以确定,招生情况不稳定,本研究未包含蒙古国夜校、汉语培训班的汉语教学情况。

(二) 蒙古国汉语教材使用现状

为调查蒙古国汉语教材的使用现状,本研究对在蒙古国从事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提纲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受访教师的基本信息,如任教单位、任教年级、任教年限、所用教材等;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受访教师对蒙古国现用汉语教材的必要性、满意度、提升汉语能力的有效性以及教材各组成部分科学性的看法。

本研究对8 名老师进行了访谈(见表1)。所选教师能够代表蒙古国汉语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学基本情况。其中,A-1、A-3、A-5 以及A-8 四位教师来自中小学,A-4、A-6 两位教师来自大学,A-2、A-7两位教师来自汉语培训机构。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通过访谈发现,完全中文学校一般采用中国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汉语作为第一、二外语和选修课的大部分学校、中文培训机构普遍使用中国出版社专门为外国留学生编写的国际中文教材,如《HSK 标准教程》《初级汉语口语》《发展汉语》等。总的来说,蒙古国各级学校在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多为中国出版的汉语教材,这与之前学者的相关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三 蒙古国现用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 汉语教材严重缺乏,尤其缺少中高级阶段汉语教材

教材缺乏这个问题可从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以及本土化教材两个方面来看。首先,蒙古国公立学校以及将汉语作为第一、第二外语的学校缺乏教材的情况十分严重。蒙古国大多数公立学校使用中国教育部赠送的教材,由于赠书数量无法满足修课学生人手一本,因此,学习者使用复印版的情况较为多见。其次,蒙古国教育部门对汉语教材编写这项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目前尚未编写出一本权威性的本土化汉语教材,在访谈中,老师们也提出过本土化教材的需要,提出“特别需要蒙古语版的教材(A-4 老师)”。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蒙古国汉语学习者在中高级阶段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HSK 标准教程》的五级、六级分册,但是只是这一套教材是无法满足各个学校学生备考HSK 的需要。部分完全中文学校的教师在中高级阶段任教时,将HSK 词汇大纲和网上的HSK 模拟题作为教学辅助材料,但是模拟试题编写水平参差不齐,随意使用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HSK 的应考能力,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备考状态。而且,很多学到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不仅仅为了参加HSK考试,也有更多元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充分了解中高级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多种用途的中高级汉语教材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 教材选用较为随意

蒙古国学者朝格吉乐玛2012 年曾在其论文中指出蒙古国尚未有统一的汉语教学计划,但教育部正在制定并准备执行汉语教学计划。但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蒙古国汉语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选用教材的标准,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过程存在较为自由的情况。

目前,蒙古国汉语教学普遍使用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但中国出版的汉语教材种类繁多,各个学校在选择教材时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指导性的意见,教材选择随意性很大。加之在没有本土汉语教师的学校,是由汉语志愿者教师选取教材,而这些教师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任教经验不丰富,尚未完全了解蒙古国学习者特点的情况,所选的教材未必符合蒙古国教学的实际情况。这些情况都导致不同层次学校间、同一层次不同学校间所使用的教材都各不相同,各学校在教学效果上千差万别。

(三) 教材针对性不强

首先,蒙古国大部分学校使用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中文教材,这类教材多是为以英文母语的学习者而编写的,教材中一般使用英语对词语和语法规则进行翻译。因此有受访教师提出,“加一点母语上的解释的话会更好(A-5 老师)”,而且教材的课文内容多以西方国家学生为受众,对于蒙古学习者来说,没有实用性。其次,很多学校选择使用的《HSK 标准教程》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HSK 考试而编写的,“应试目的较强,趣味性较小(A-7 老师)”,因此对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很有限,教师表示“对口语训练虽然有帮助,但是不多(A-5 老师)”,无法满足全部教学需求,“老师需要自己补充(A-8 老师)”。再次,蒙古完全中文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这种教材是针对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编写的,难度过高,“生词数量过多,不适合年龄小的初学者(A-2 老师)”,容易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并且“汉字的有关内容很少(A-2 老师)”,无法满足母语非汉语学生的汉字学习需求。

(四) 教材缺乏时代性

蒙古国立大学是最早开设汉语课堂的一所学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也是在蒙古国影响力最大的孔子学院,蒙古国比较代表性的一些学校都是跟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因此,蒙古国立大学在蒙古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蒙古国立大学汉语教育现状与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蒙古国各高校选用的汉语教材内容陈旧,其中《对外汉语课本系列教材》1981 年出版,《汉语口语教程》2000 年出版,《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2003 年出版,《初级汉语课本》2003 年出版,《初/中/高级口语》2003 年出版,《新实用汉语课本》2003 年出版,《博雅汉语》2005 年出版,《速成汉语基础教程》2007 年出版,《当代中文》(蒙古语版)2015 年出版。由此可见,蒙古国大专院校通用的大部分汉语教材出版年份是2000 年至2007 年。

本研究受访老师也提出了这一问题,认为“初级水平的教材上有一些不适当的句子和例句,是中国人不常用的(A-2 老师)”,文化介绍部分也“落后于现代生活(A-3 老师)”,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此外,教材的装帧设计也不够现代,特别指出部分教材“没有插画(A-1 老师)”。

四 蒙古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一) 针对性

目前,蒙古国汉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中小学、高等学校还是汉语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成人教材选择的余地比较大,但是面向青少年编写的教材比较少见。由于少儿和成年人在认知规律和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面向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应该编写不同内容的教材。正如A-1 老师提到的那样,“小学生的教材内容不应该那么多,难度不应该那么高”。

随着中蒙两国间交流的日益密切与深入,蒙古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目标也日益多元化,多用途汉语教材数量不足这一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多用途专业汉语教材的开发,如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医学汉语等。

此外,受访教师还指出,应为蒙古国汉语学习者编写含有中蒙两国文化内容的本土化教材,增加中蒙文化对比等。

(二) 实用性

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语言的实用性十分重要。换言之,教材应对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或工作有所用处,让学生所学即所用,满足其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因此,汉语教材的语言应该真实、自然,不能生编硬造;教材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不脱离实际。从而让无法来华留学的学生也能学到中国人在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

(三) 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材的编写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词语、语法结构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词语、汉字、语法、功能项目要互相配合,注意语言要素的复现率;要及时吸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语言点、文化因素的解释要准确、到位,并能够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

(四) 趣味性

教材编写的趣味性同样重要,要考虑学习者的接受情况,教材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学习者的特点。趣味并不是逗乐,而应是教材的内容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特质。具有趣味性的教材,可能体现为课文具有幽默感,但不限于此,如果课文含有一种鼓舞人心、启人心智的精神,同样是趣味性的体现,而这些精神往往能够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当然,教材形式上如果能够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设计得新颖独特,这也是一种趣味性。学习者使用这样的教材不但不会感到语言学习的枯燥,反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趣味性与实用性密切相关,如果教材内容不实用,则很难说具有趣味性。

五 蒙古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形式之一,但是对于像蒙古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每一个班级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并不现实。因此,传统汉语教材在蒙古国汉语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上所述,蒙古国汉语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大多数中文学校的老师,尤其是汉语志愿者教师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由地安排课程,选择教材。但这些汉语志愿者教师大部分都是刚毕业学生,任教经验不足,如果有蒙古国本土化汉语教材作为指导,也能够使教师了解到蒙古学习者的特点。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教材编写建议。

(一)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教材编写

为了进一步提高蒙古国汉语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规范性,中蒙两国教育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针对蒙古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成绩及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活动需要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教学效果不统一的现实问题。不仅需要制定教学大纲,相关部门还应当适时修订教学大纲,补充新词新语,指导教材的更新与换代。

(二) 中蒙合作编写,融入本土文化

蒙古国一些大专院校使用自己编写的汉语教材,但是这种教材只是将中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里面的词汇以及语法翻译成蒙古语,仍然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王美琪发表的《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某些汉语教材采用两国合作编写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母语者的需求,还帮助他们容易理解汉语相关知识。因此,以国别化的视角,从当地学习者语言表达习惯入手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改造,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教材中需有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但与此同时,也需要介绍蒙古国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内容如何用汉语进行表达。此外,中蒙两国文化交流相关内容也应该有所涉及,受访老师提出,“想要更多地加入文化交流的内容(A-1 老师)”,并“适当进行两国文化的比较(A-3 老师)”。值得一提的是,A-5 老师提出某本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蒙古国老师的误解,如果中蒙两国专家能够合作编写本土化汉语教材,类似问题可以有效避免。

(三) 同系列教材应注重各册间内容的衔接

访谈过程,A-2 老师曾指出《轻松学中文》这一系列教材中的1a、2a 等几册在内容有多处重复,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各分册教材编写者应做好前期规划,编写过程中充分沟通,在保证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同时,加强各册内容间的有效衔接。

(四) 加强教材的实践性

汉语教学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主要目的是训练学习者的语言技能,而不是传授汉语知识。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汉语教材要多用图表、图片等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保持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学生所学的内容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多种有效的练习形式,尤其是口语练习,基于学生更多的开口机会,习惯并善于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六 结语

蒙古国汉语教学一般使用中国出版的国际中文教材。不同教育阶段的人(中小学、高校以及汉语培训机构)所使用的教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虽然访谈中大部分老师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基本满意,但是目前蒙古国汉语教材的使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汉语教材严重缺乏,不仅种类少,而且数量不足,尤其缺少中高级阶段汉语教材,开发多种用途的中高级汉语教材的需求较为日益强烈;由于蒙古国汉语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选用较为随意;教材针对性不强,教材中一般仅用英语翻译,且应考痕迹明显,对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较为有限;部分教材难度过高,容易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在进行蒙古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学到符合自身需求和认知水平的、源自生活实际的、遵循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规律的、有助于学习积极性有效保持的语言。

因此,蒙古国教育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教材编写,在本土汉语教材编写过程中,可尝试中蒙合作编写,在教材内适当融入本土文化;同系列教材应注重各册间内容的衔接,使教学内容科学地循序渐进;加强教材的实践性,适当增加多种有效的练习形式,尤其是口语练习的方式。

猜你喜欢
蒙古国本土化汉语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