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统行·通力:在家校协同中共筑教育梦

2022-06-16 00:38黄展
教育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协同

黄展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如何教育孩子不但是家事,也成了国事。但如何“依法带娃”、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对于很多人还是个尚待展开的话题。特别是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教而有道”“责任到位”,家长亟须“补课”。而对于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要真正达成教育目标,也亟须与家庭携手,让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持续输出影响,同时助力家庭教育形成更科学、高效的模式。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政策性选择。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以下简称“建兰”)一直践行家校共育,并收获了协同育人的累累硕果。

明确价值统一、多维沟通的育人导向

价值观统一是家校教育协同的伦理基础,沟通多维化是保障家校教育顺畅的实践基础。建兰灵活运用家长会,使家校形成合力,使教育长足有效。

新生家长会。这是建兰新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第一次家长会,会议旨在让孩子和家长了解建兰的历史、建兰的育人文化、作为一名合格建兰学子的基本规范,以及教师对孩子三年的期待和期许,更有建兰各种特色活动以及社团的展示,为家校沟通奠定良基。

展示家长会。建兰每学期期中或期末都有阶段性交流家长会,旨在根据孩子发展状况进行展示与表彰,并重新确定统一的教育短期目标。让家长沉浸式了解班级风貌,体验学校教育文化,为家庭教育延伸酝酿情境。

“門诊式”家长会。针对教育面临瓶颈的孩子,建兰的家长会也有一对一的形式。由家长提出需求,班主任沟通联系,围绕学生的实际境况和具体问题,开展“1+1”(班主任和家长)、“1+n”(班主任和家庭,包括孩子)、“n+1”(教师团队和家长)、“n+n”(教师团队和家庭)的多样化沟通,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家校之间达成教育观念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

“分层式”家长会。班主任可以召开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家长会,也可以召开成长中男生的家长会、青春期女生的家长会,或者是针对存在同一成长困惑的学生召开家长会。小群体的私人订制家长会不但有利于聚焦问题,更可以在家校沟通中营造同理心极强的情境,形成统一的价值判断,推动家校教育同步前行。

“线上”家长会。在疫情期间或假期,建兰会开通钉钉、微信、QQ等诸多线上家校沟通平台,内容主要以项目式活动为主,比如云上亲子活动、云上家长学校、云上家庭日等,引导亲子高质量陪伴,让学校教育的价值观“云演绎”出家庭教育成果。

培育主体平衡、专业精干的新型伙伴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单向输出的对象,而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伙伴。开发双向家长课堂,打造专业精干的校内外教育团队,让家校成为亲密的教育伙伴,也是建兰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学校专门聘请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上经验丰富的教育导师担任家长学校顾问,对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例如: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为家长们带来一场《在家庭中家长如何参与孩子教育》的视听盛宴;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锋就“谁更适合负责中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智慧分享。

另一方面,学校挖掘家长资源,调动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进校为孩子们上课。博学的父母将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浓缩提炼进行传授,成为对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此外,在每年举办的新生军训、田径运动会、中考百日誓师等大型活动中,学校也都会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担任评审、裁判、志愿者等。

形成适宜共享、互动共进的协同模式

教育是既有共享需求又有隐私性质的事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需要有独立空间,又需要局部借鉴。怎样让教育的细节适度、合宜地在家校教育中共享,是很多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难点。建兰通过不断开发和完善特色家校联系册,找到了教育协同的平衡点。

形式升级,建构三维沟通模式。“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为三个年级提供了可自由选择的晚自习,不少孩子选择在校内完成作业任务后再回家。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在校内自习的情况表示担忧,迫切希望更多介入日常学习观察。怎样实现孩子独立学习和家长关注的统一?完善家校联系册成为有效办法。联系册左边保留各学科作业记录,右侧为学生自主安排内容,包括阅读、体育运动等,底部特设方框,供孩子记录一天的心情与感受,最后是家长留言区和班主任留言区,实现了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合力参与孩子的每日生活。

脚踏实地,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中,一个重大的缺失就是有些家长或教师只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家校联系册不仅是一个单纯记录作业、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应成为多维评价的载体。这份评价由家校在教育积累过程中动态生成,其评价的形式、标准都是三方共同认可的,又即时将标准融入教育教学日常,形成教评一体化格局。

探索数字赋能、智慧创新的家校融合

随着社会信息化大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智慧化越来越被重视。建兰在家校协作上的创新凸显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理念——用大数据与科学的系统化规划,构建数字画像、定制唤醒规划、落实反馈评价。

建构数字画像,提供突破重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表现情况往往不被家长所了解,甚至部分还会隐藏在教师的眼皮子底下。如果针对每个学生都能有精准化、个性化、长期化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相比较肉眼观察,无疑更能客观反映教育现实。为此,建兰为每一位同学私人订制了“成长画像”:通过校评、考评、师评、互评、自评,在“建兰大脑”上实时“打标”——设定评价标准,对照标准记录;对于学生学习情况、态度评价、常规表现、活动表现、心理调查等都有相应记录与综合分析;根据分析,会针对学生生成较为突出的闪光点与较为薄弱的突破重点,而根据“突破重点提醒”生产的每日弹窗,会实时向教师和家长传递第一手信息,让学校教育专注重点,家庭教育关注难点,家校协作共同突破。

定制唤醒规划,提供精准建议。学校根据学生“成长画像”的逐步完善,以及“建兰大脑”中的相关专家学者建议、一线教师累积经验,及时搭配“突破重点提醒”,提供给教师、家长、学生配套可行的“唤醒规划”,精准建议并及时助力家校共育良性循环。

落实反馈评价,家校共育融合。家长的整体素质会越来越高,家庭教育的品质也会不断提升。家校共育不单是学校去指导家长教育孩子,也是由向家长学习、与家长合作、给家长指导、为家长服务等方面共同组成。因此,家校共育需要更多的平等、及时且有效的沟通。这也正是“建兰大脑”提供信息化数字交流平台的意义。学校、教师、家长均可在“学生画像”中交流规划落实的进度、探讨具体的共育细节以及跟进评价实施的效果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二者不仅要一致,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同心、统行、通力,建兰会在家校协同教育的路上蓄力前行。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