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给

2022-06-16 00:38赵曼
教育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课堂教学

赵曼

“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变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教学质量、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度,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均与此有关。如何将作业合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通过作业的有效性、丰富性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关系

自2001年以来,国家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从政策层面对作业实践进行引导: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之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发布,反复强调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多年过去,作业改进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在“双减”背景下,要想真正落实政策要求、标本兼治,就必须导向正确、目标清晰。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课堂教学任务落实与作业布置目的之间的关系。

长久以来,课堂教学环节相对固定:复习—导入—推进—练习—作业。这种模式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导致节奏拖沓、缺乏变化。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我们应该明确,作为教师,无论任教哪门学科,都要有“大课程观”,树立大局意识。如此,我们才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取舍、有效灵活地安排教学环节。而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巩固,更是基于课程视角设计的符合课程目标的学习活动。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所形成的能力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的使用程度,合理进行表现性评价,避免作业形式单一、设计习惯固定、内容相对随机。

改进备课策略,明确不同环节作业的目的

以语文学科为例,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要求、本单元的单元要素、课文的创作背景等。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要求、内容与学情,反复推敲,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知识点的把握、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塑造等,另外,还要有单元人文主题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预习作业的合理布置。教师可以通过预习作业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弄清学生易混淆的内容,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备课中,对各教学环节时间的预设,尤其是课堂练习的时间,必须考虑充分。复习和新授有很强的互补性,涉及的课堂练习要尽量避免集中,最好在新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随着知识的渗透穿插安排练习。练习量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增加或减少,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难度梯次。而教师要做的是及时反馈、适时补救,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确保教学质量。

课外作业则必须精心挑选,要有针对性,避免全体学生统一布置、面面俱到、貪多求难。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所有学生在自身学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挑战。课外作业的意义更多在于查遗补漏和拓展丰富,是对当天所学的内化过程,应针对不同学生需求“量身定制”,绝不能被单一的路径所捆绑,一味依仗教辅和课本。

当然,作业改进不能仅凭教师个人能力实现。“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是“双减”政策的要求。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以单元为单位设计涵盖不同需求的作业框架。虽然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总会面临很多共性问题。同组教师要通过仔细的分析研讨,设计出面对主流学生的合理科学的作业。考虑到各班进度的不同,一定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梳理和设计。在具体使用中,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适当调整作业内容,也可以创新作业形式,对作业不断进行优化。

精化课堂结构,作业与教学相互支撑

美国学者洛林·W.安德生所著的《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一书中,对作业的描述是:任务=布置的作业+特定的目的。精化课堂结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首先,要根据教学实情调整或去除部分教学环节;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用最少的问题覆盖最多的知识,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最后,要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作业。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绝不能把教师提前计好的或者教师认为应该研究的问题直接抛给学生,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牵制学生按既定路线思考。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

基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作业与完成作业都应与学习中的目标设定一致,让作业与教学形成共生共存的关系,互为补充和印证。作业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给,着眼于培养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素养、注重拓展与超越,而不仅仅为巩固课堂所学服务。

作为指导与管理部门,学校要明确各学科作业之间的关系,引导不同学科组教师跨学科教研,阶段设计整合性、实践性作业,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及时了解各年级作业的日总量与周总量。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到细节管理中,并对作业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任务的落实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同时,对于优秀主题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整合性作业,可以建立相应的资源库,为作业的不断优化奠定基础。

巩固教学效果,丰富作业设计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深化,是由学而习的内化过程。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巩固与转化,更是课堂学习的不断延伸与发散。我们布置的作业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与生活场景、人生体验发生联系,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性使用。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能与其他学科连接,凭借作业的纽带,让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得到不断发展。

我们现在提倡的“第三课堂”正是要引导作业实现多样性,以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作业则要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把学习的场所扩展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课堂学到的知识可以用于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

设计作业不能随性,更不能多年一成不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各类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如进行职业体验,感受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另一种是主题性学习,如完成一项作品或设计,收集一类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能清楚地阐述。特别是结合单元主题,将查阅资料、详情调研、实地摸排、想象绘画、创意写作等方式结合起来,设计核心内容一致的系列作业,不仅能将学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可以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业设计应渗透教学的多个环节,不断分解难点,加强能力训练,促进教学的深入。同时,作业形式要更加丰富,不断巩固、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课堂教学
BUBA台灯设计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