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好行舟

2022-06-16 00:38赵良选崔银环
教育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情感

赵良选 崔银环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其强大的集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的精彩呈现,为原本就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色的语文课堂送来了一股东风。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拓展融为一体,在教学上能突破时空界限,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将遥远星河呈于眼前,将山川风物缩于寸间,使学生“局促一室之内”而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多媒体的应用,能催生兴趣之芽。多媒体技术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出现了“听取‘哇’声一片”的热烈讨论场面、思维火花噼啪闪耀的动人情景。上课之初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歌曲,旋律优美的音乐,醒目的文字提示,再伴以声情并茂的导入词,能令学生耳目一新。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里,学生很快进入“预学状态”,兴趣之芽开始萌发,为课堂教学做好预热。例如,在教朱自清《春》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水瘦的严冬之景,间以人在寒冬里“局促一室之内”的窘迫,利用画面把学生带入严寒之中。紧接着情境一转,杨柳轻扬,草长莺飞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的新春美景,令学生如沐春风,身心舒畅,油然而生对春的渴望。

多媒体的应用,能促绽情感之花。人之感情往往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触景方能生情。文章是情感的载体,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方为好文章,也只有让读者动情,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感染与教化作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大千世界,创设生动可感的第一场景。在教《山水画的意境》时,笔者选取了鲁彦《听潮》中的两个场景:涨潮时“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排山倒海的气势加上声震云天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大海涨潮时的雄浑与波澜壮阔;潮落后,夜晚平静的海面,月明星稀,水波微兴,浪声款款传来,“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在赏心悦目的真切体验中,学生自然领略“山水画的意境”,情感之花灿然盛开。

多媒体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攀越疑难之坎。教材文章多藏机锋,言近旨远,学生阅历尚浅,对文本的解读便有了一些障碍,只有帮助学生破解疑云,跨越文中沟坎,方能令其体味到曲径通幽之妙。在可疑与破疑、藏难与解难间,多媒体有了用武之地。很多孩子对吴均笔下《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奇崛景象,缺乏感性认识,不易感受文章之神韵,更遑论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人生浮沉感慨的理解了。通过多媒体手段,我们有了“富春江山水图”,有了“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音响效果,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景,生活在北方平原的孩子们看后,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了。

多媒体的应用,能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作文教學,常是命题作文,学生缺少感觉,更谈不上真情实感的表达。作文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除去素材积累,情感的激发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因素。多媒体的出现正好为作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施展天地。作文课上,笔者播放《猫和老鼠》中一段精彩视频,播放到关键点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续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又迥然不同的故事,彻底改变了以前作文课上的沉闷气氛和枯燥乏味的状况。

当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滥用,归根结底, 它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不要让它束缚了师生的手脚,阻碍了课堂智慧的创生,更不能让程式化的技术操作取代了灵动的课堂。

多媒体的应用,为教师助了一臂之力,“借得东风好行舟”,用得巧,用得妙,能事半功倍,为教学寻一条新路,找到便捷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情感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情感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台上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