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永飞:校长的阅读史也是书写史

2022-06-16 00:38陈淼淼
教育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育才论语校长

陈淼淼

在形如雄鸡的中国地图上,一眼就能看见的鸡首部分,就是东北平原。在这块黑土地上,辽宁省的北大门,与吉林省交界处,紧邻102国道线旁的老四平工业园区格外耀眼。园区里的辽北育才学校,建校不到七年,便已“荒园变花园”,成为辽北地区育人育才的重要基地。“昌图辽北育才,教无类,新苗处处栽……”校长强永飞,用饱含深情的文笔书写了不一样的校歌,也用饱含智慧的实践书写着不一般的校史。

非是大公而无私,实是无私而大公

2002年,强永飞担任毛家店中学校长。作为一所合并学校,事务千头万绪。怎样把这一团乱麻捋出线头?开学第一次大会,他就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全体教师凭能力竞聘,学校支持教师七八九年级大循环!有的教师看到了希望,有的教师看到了压力,但大家都看到了这位新校长的魄力,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教师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等热点问题中的种种矛盾,也一一在量化考核细则之下迎刃而解。大家对此心服口服:“努力工作吧,自己能排在什么位置,不用领导给咱算,咱自己就能算出来了。”

当时毛家店中学采用的是自烧取暖锅炉,每年买煤开销很大,各种猜疑从未间断。强永飞别出心裁,成立了一个买煤小组,由后勤副校长牵头、政教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监督、锅炉工选煤、小组人员集体询价议价。如此一番操作后,多年未散的猜疑之声灰飞烟灭。教室和办公室暖和了,广大教职工的心也暖和了。

2015年,由毛家店中学等三校合并的辽北育才学校成立,强永飞担任校长。上任之初,迎接他的,是尚未完全竣工的楼群、宽窄不一的校内路、光秃秃的校园、时常碍脚的建筑垃圾、来自三个学校的师生,还有不理解并校政策的家长……对此,他却满面笑容地宣布:“我有并校经验,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而他的经验就是:不分亲疏,不谋私。

学校住宿生达一千多人,很多人从中看到了“商机”。面对供应商们,强永飞说:“我不会管钱,你们和副校长们去谈。我要的是物美价廉,学生得到实惠,家长满意。你们自己挥刀砍价吧。”面对一身正气的校长,供应商们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学校的要求。许多人赞叹:“辽北育才摊上了个好校长。”

合并后的学校有三位正校级领导,都在原单位主管过财经。强永飞一锤定音:“我们三个签字批钱!”两位领导面有难色:“校长,原则上法人财经一支笔,我们做监督。”强永飞笑着说:“咱们这个集体要发展,要打造一所辽北名校。只有咱们精诚团结,开诚布公,才能带着队伍走向辉煌。我们仨一起管理财经,钱用在刀刃上。我相信,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自此,学校的每一笔开支不是“法人一支笔”,而是必须由三位领导共同签字才予以核销,从未出现“一言堂”现象。校园绿化,停车场扩建,各种物品采购……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凡是涉及经济,未有提异议者。有的人了解他,说他本来就这样;有的人刚刚接触他,暗暗竖起了大拇指。

儒风校园,书香校园,足球校园

多年来,无论是担任班主任、政教主任还是校长,有一个头衔始终不曾离去、不曾淡去,那就是语文教师。自幼受到祖母熏陶的他饱读诗书,深深地爱上了古典文学。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则是“一部论语治教育”。

校园里,《论语》你看得见。强永飞亲自编写了校本教材《精选〈论语〉80章导读》,主讲“论语大讲堂”,开展“论语大擂台”“论语风云榜”活动,评选“论语小博士”“论语小导师”“论语践行者”。耳听《论语》之声,目观《论语》之形,这里的《论语》早已不限于纸上的抽象文字,而是一个个立体的具象表现,俨然成为贯通各项活动的生命线。

校园里,《论语》你又看不见。“学诗学礼,能言能立”的校训,“博学善思,厚德自强”的校风,“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风,“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的学风,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论语》,正随“风”潜入校、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影响、塑造着每一位师生。

“书香校园”,在辽北育才学校有两层含义:一是书籍。强永飞经常带领学生一头扎进图书馆。这里的学生,不但会读书,而且能“写书”。2017年第12期《文学少年》曾刊登辽北育才学校作品专辑。二是书法。“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DNA。”身兼铁岭市书法协会理事的强永飞亲自编写了校本教材《毛笔书法教程》并指导教学。“我也看了无数的帖,根据每个学生的笔画,就能判断出他适合练什么书体。”学校师生在省、市、县书法比赛中获奖或入展达430人次,而且篆、隶、楷、行、草书体俱全,欧、颜、柳、赵、瘦金体各派皆备。

为广泛深入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特意从吉林师范大学聘请了两名专业足球教练,编写了校本教材《多彩校园  魅力足球》。對于足球,强永飞有着基于独特理念的独特要求——球员要做娱乐的球员,观众要做认真的观众。前者是针对中学生特点,“尽管学校的足球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这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孩子们抱着玩的心态踢球,玩出意志品质,玩出团队精神,玩出强健身体,玩出健康心态”;后者是为了保障观众的人身安全,“观球的孩子要全神贯注,避免被飞来飞去的足球误伤”。

学校如己家,教师如家人,学生如己出

校长,岗位特殊,任务特殊,但绝不能待遇特殊。身患糖尿病的强永飞,饮食方面本应更加注意,却从来不搞特殊:“老师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爱吃也得吃,因病不能吃就少吃。”

在待遇上不搞特殊,但在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上,强永飞却是最“特殊”的。开学第一天起,他就坚持住校。早上,有他巡视的身影;中午,有他巡视的行迹;夜晚,有他巡视的脚步。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常年的辛劳,使得他的半月板损伤严重。那段日子,每天他都忍着剧痛上下楼。有位骨科医生的同学多次打电话劝他就医,却总被推说工作忙,等有时间再说。最后同学生气了,直接帮约了专家,下达“立即就医令”,他才在安排好紧要工作后住院手术。术后,“心系学校,日夜难眠”的他不听医生劝阻,拄着双拐、由人搀扶着回到学校,又开始了住校工作:“看到学校,我就放心了。”

做事挺于前,记功躲在后。学校每次评先选优,强永飞都是能躲则躲,一让再让:“我们这个学校,但凡取得了一点成绩,那都是老师们用汗水换来的。”教师们的辛苦,他打心底里清清楚楚:“老师需要管班,早上六点就到校,晚上九点才离校。寒冬雪夜,看到他们驾车顶风冒雪驶离校门,我就向他们敬礼,祈祷在漫天风雪中艰难前行的我亲爱的战友们一路平安。我暗暗发誓:我在这里住校管理,不领一分钱的补助。”

对于强永飞,大家特佩服他的一点是——“他几乎叫得出全校1200多名学生的名字,试问有几位校长能做到?”强永飞尤其关心的,是那些特殊的学生。有个智力残疾的孩子喜欢做广播操,经常课间在花坛旁做操。强永飞常去看他,特意安排体育老师指导他。忽然有一天,他跟校长说想当领操员,当即就被同意了。尽管节奏慢半拍,但他居然把国编操、国编舞、自编操都做了下来。强永飞做了全程录像,全校学生都为他鼓掌,强永飞反复地鼓励他,“我尽量让他明白,只要努力,就能做成事”。

在这个智能手机早已普及的时代,强永飞却不用微信等社交软件。问及原因,他的回答简单干脆:“因为影响我读书。”每天早上四点起来读书,是他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论语倒背如流,熟读四书五经,广览经史子集”的他,心底始终住着一个信念——“我的努力关乎20年后的祖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而一位校长的阅读史同时也是书写史,正在书写着的,是更多师生的精神成长史和国家的未来。

猜你喜欢
育才论语校长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人夏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