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天边物语》:一部书写审美情怀的笔记体散文集

2022-06-16 11:03韩玉峰
火花 2022年5期
关键词:梁衡物语作家

韩玉峰

虎年春节前夕,收到著名学者、散文大家梁衡的《天边物语》,开本大气,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得之甚喜。

在菊花的栽培管理中,需要根据菊花生长情况定期进行追肥。在菊花的营养生长期主要以施氮肥为主,可以更好的促使菊花枝干粗壮,增加菊花的抗性,为菊花后期的生长奠定基础。在菊花的生长中后期主要以磷、钾肥为主,从而更好的对花朵质量进行提高。

《天边物语》开本小,32K,便于携带,方便阅读。《天边物语》字数少,全书只有6万字,但收文41篇、插图69幅,“公余饭后,挑灯烹茶”,读文赏图,片刻尽入脑际眼帘,然后慢慢体悟,回味无穷。正如梁衡自己所言:“我也常心存美的追求,想写一本笔记体散文,做一次美的实验,各美并存,兼收并蓄。一卷在手翻阅、把玩,百看不厌。”这本书就是梁衡的《天边物语》。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淘洗,今日梁衡的《天边物语》又何尝不可能与李渔的《闲情偶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沈复的《浮生六记》等古代优秀笔记散文名集同载中国文学史册呢!

因此,通过梳理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选取4个指标纳入中观政策评价因子:城市重点发展区、开发类型(新建与旧改)、能源策略分区、用地性质(公共建筑、住宅建筑)。2.1.3微观因子

梁衡是以“宏大叙事”惊动文坛、擅长写“大事、大情、大理”的大家。我读过他的《大有大无周恩来》《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样黄钟大吕般的经典篇章,也读过他的《晋祠》《壶口瀑布》这样情景交融的传世美文,今读梁衡的《天边物语》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天边物语》,作家要向读者诉说什么?从美术评论家贾方舟的的代序《审美之旅》和梁衡自己的序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本引导读者从大自然和人世间寻找美感的书,在“山川、器物、建筑、石刻、人事”中寻找“稀、奇、美、趣”的书。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言“四美俱而二难并”,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苏东坡“竹外一枝斜更好”,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都是作家心中所有、唾手可得的名句。

1.4.1 PDCA管理循环 戴明环(Deming Cycle)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1954年提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包括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 个步骤组成,构成了护理质量呈螺旋上升趋势。PDCA是解决复杂和多方面临床护理质量问题的一种系统的、逻辑的和准确的管理方法[7]。20世纪90年代中期,PDCA管理循环首次引入到护理领域,在不同的护理管理层面或切入点都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

实际应用中表面温源通常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来做温源的热板,具有良好的等温特性,鉴于两种方法的不同,对于带有校准孔的表面温源考虑到缝隙及热量损失,以温度巡检仪测量,其不一致性按经验估计分别为:当被测对象分辨力为1℃时误差为0.5℃,分辨力为0.1℃时误差为0.4℃,按照正态分布处理,则:

情境之美在《天边物语》中也是屡见不鲜。《秋色醉,旅人不须归》,“秋天之好看,是因为大自然整整沉淀了一年的色彩和情感”。

形境之美在《天边物语》中比比皆是。“聊借画图怡倦眼”,那是《路边的钉头果》。

梁衡的意境之美有三层:形境之美、情境之美、理境之美。梁衡的趣味之美有两层:情趣之美、理趣之美。形境之美娱人耳目,情境之美动人心怀,理境之美助人思辨。理解梁衡的意境三美、情趣两美,是理解《天边物语》一书宗旨的关键和密钥。

稀、奇、美、趣是作家梁衡为这个集子选文定的四字标准。梁衡说:“稀、奇、美、趣,内容要稀缺、新奇,能产生美感和趣味。”“稀而不奇不惊人,奇而不美反成怪,美而无趣无人爱。”

本组20例肺脓肿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者12例(60.00%),好转者7例(35.00%),无效者1例(5.00%),故治疗有效率为95.00%。

审美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境界,成为一个审美的人是人类的最高理想。马克思说过:“未来的人类都是审美的人。”贾方舟说:“《天边物语》以散文随笔的方式阐释作者的审美情怀和艺术见解。”梁衡说:“借物言情说事,闲话人生。”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然后向读者传递美,就是这本《天边物语》的主旨和灵魂。梁衡说:“我曾经说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而这本书专门是为美而写的”,“人间的日子除了温饱,还需要更美丽”。

情趣之美首推梁衡的《遇见一只石老虎》。作家与这个萌呆可爱的石老虎合影,回到儿时的天真。

理境之美在《天边物语》中更为动人,它可以引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一条大河消失了,一棵树却还在》,“树比河流更久长,因为它是一个活着的生命,在不停地采日月之精华,吐故纳新,暗记流年”,言简意赅,说明生命在于运动。

理趣之美集中表现在《一树成桥》,“有的树倒下了,却还活着。它宁愿俯下身子,为人民做一座桥。当春风吹过的时候,桥畔是青青的野草。”作家赞颂的是忘我的奉献精神。

作家梁衡在大自然和人世间发现美,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梁衡在文中引经据典、探赜索隐,诗词曲、文史哲应时应地脱口而出。每一文之后,作家先有开篇诗,似诗,似词,似曲,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概括全篇旨意。作家写《谁家窗前玉兰花》信手拈来的是宋词人张先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诗人卞之琳的朦胧诗“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从大宋一下子跳到了当代,真亏了作家的脑筋急转弯。

由表2中的柴油凝点检测数据可知,在激励信号频率为32kHz的条件下的差值相比于激励信号频率为16kHz的条件下的差值要大,说明在频率32kHz的条件下检测误差更小。分析原因,可能是高频率激励下的油样电容信号更加稳定,波动较小,从而导致柴油油样的凝点大小更加接近于标准值。

作家梁衡在大自然和人世间发现美,因为作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边物语》书不厚,字不多,但是它是作家天南地北、走了多少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结晶。他到云南宾川县鸡足山,寻访经三十年撰成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在这里写下了游记的最后一篇。他到贵州赫章县乌蒙山区,写下“忽然眼前十万亩,紫花如海天外秋”的美文《高山韭菜坪》。他在江西横峰采访时,发现了“立为一棵树,倒是一座桥”的奇景,写了《一树成桥》的佳作。他在江西婺源看到“红叶铺满路”,写出《秋色醉,游人不须归》的唯美华章。

作家梁衡在大自然和人世间发现美,因为作家眼光敏锐、视野开阔,常怀报国之志、赤子之心。

梁衡曾到江苏淮安见到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手植腊梅一株,“现已逾百年,枝叶满园,高比屋肩”。今腊梅犹存,而哲人其萎,作家感慨:“虽开国总理,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国土竟无一碑之立、一石之安,魂之所系不知何方,祭之所向一片空茫。”“唯此手植腊梅,玉树临风,山高水长!”“噫,大道无形,大德无声。其大智、大勇、大德、大才、大貌,齐化作这株一品古梅遗爱在人间。”“呜呼,人去梅开,总理归来。叶落归根,香飘江淮。民族之魂,国之一脉。大无大有,周公恩来。”字字泪,声声血,作家梁衡向总理表达了多么真挚、深厚的感情!

《觅渡,觅渡,渡何处?》是梁衡被广为转载,并入选中学课本的一篇名作。2005年6月在瞿秋白就义七十周年时,文章又被刻石为碑立于纪念馆院中。“‘觅渡’二字成瞿秋白悲剧人生的文学意象,又是一种诚实人格与探索精神的象征”。

为了寻找与瞿秋白革命生涯有关的早在清嘉庆年间常州就有的觅渡桥,梁衡来到常州,找到瞿秋白的母校———觅渡桥小学,找到桥下的瞿家祠堂,亦是瞿秋白的故居。瞿秋白当年就是踏过这座桥走上革命道路的。“念天地之悠悠,感时代之变迁”,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始终是作家梁衡心中割舍不下的念想。

作家梁衡来到晋、陕、蒙交界处的一座山名高寒岭的地方,发现岭上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我信万事有缘,凡自然之物形有所异者,必是上天情有所寄、理有所寓。果然这棵柏树见证了千年来中国版图的演化。”

基于在短时间内“云动雪不变”的假设,即云层在不断运动,观测值随时间变化,而积雪相对固定,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选取一定时间段内同一区域的多幅高分四号全色图像,采用以上方式提取具有高反射值的云雪覆盖区.按照短时间内“云动雪不变”的思想,同一处位置的像元在每个时相影像中均被检测出是云雪,则会被进一步确认为是不变的积雪像元,否则就认为是由于运动云层造成的亮像元而予以去除.通过对多时相高分四号卫星云雪监测范围进行累计合成运算,能尽可能消除移动云层的影响,将各个时相上均被识别为雪的区域作为积雪覆盖范围.

梁衡挖掘史料了解到,“宋王朝建立后这里是对夏、辽作战的前线,而后方供应基地却在河东,即现在的太原。朝野争论要不要撤掉这几个孤悬前沿的据点,皇上便派范仲淹、欧阳修前来调查。范、欧力主不撤,从此巩固了边防。”康熙年间,当时长城外有准格尔蒙古,时常南下侵城掠地,为此康熙亲率大军出征,“这一战彻底消灭了其首领葛尔丹,奠定了中国现在的版图”。

梁衡说:“我将这些挖掘出来的史料写成《中华版图柏》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当地立即抓住时机,建了一个‘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以‘中华版图柏’为主题,建了‘范欧亭’,立了康熙大铜像,山上又遍植牡丹,现已向游人开放。这棵翠柏矗立在山巅,不但形似中华版图,更又一遍一遍地向人们讲述着中国版图形成的故事。”

《天边物语》一书有插图六十九幅,其中有两幅为梁衡手绘图,一幅是《一棵改变了历史的老樟树》,一幅就是《中华版图柏》。梁衡认为手绘图比照片更能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景象的精髓,体现作家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梁衡物语作家
作家谈写作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冬日物语
十号物语
萌虫物语
我和我的“作家梦”
幸福三重揍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看梁衡散文特点之综述
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