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在学生体能训练与耐力方面的作用

2022-06-17 22:59宋美霞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

宋美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66-03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目前,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能,打造学生更强的耐心,不少学校开始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创新体育模式  体能训练  耐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进步。通过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许多学校都展开了体育课程的创新。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体能和耐力,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模式,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让体育课更加趣味性,生活化,真正提升体育课堂的质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体能和耐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除了学业上的成绩优秀之外,还需要学生拥有好的身心状态。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打磨,需要刻苦努力的事情。不仅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也会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需要把很多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因此,学生的耐力和体能保证是非常重要的。如今,随着娱乐活动的多元化,学生经常陷入到虚拟世界中,沉溺于愉悦的玩乐。这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不思进取,耐力和意志力都非常不够的不良情况。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帮助学生塑造一个更加良好的身体,并且加强学生的意志力,增加学生的耐力。学生经受得住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自身的成就感也会增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非常有利。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上的坚定信念。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育训练,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攻克一个又一个学生上的困难,从而将自己的身体打造成承受能力强,耐力好的优良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成绩上和身心上都优秀的人。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力

学生在经过为期几年的学习生活后,无论是心性还是身体,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进入社会工作的高校学生,更是即将要经历严苛的考验。在变化这么快的情况下,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适应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目前,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经常会因为一些不合群,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中的环境,而导致裸辞等不良后果。甚至一些适应力不强的学生,在进入新班级后,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融入班级群体,真正能和谐地与同学与教师相处。这些都说明了一些学生的适应力很差,不能很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甚至会为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体育锻炼可以磨炼学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吃苦,具有一定的耐性。这能极大地加强学生的适应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身边的环境,适应身边的一些意外变故等。因此,在学校时,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适应力培养。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身体的极限,从而真正迈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去,打造自己良好的适应力。比如,对于一些体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些长跑训练。长跑是最容易综合提升学生体能的体育训练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肺活量的提升,也对学生的身体肌肉,体能开发等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长跑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更能增加学生的耐力,让学生的适应力变得更好。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训练的强度,尽量避免学生因为体育训练太难而半途而废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长跑训练中坚持下来,真正提升自己的信心,突破自己身体的极限。

二、高校学生体能与耐力问题分析

(一)身体素质不佳,易出现健康问题

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習上。学生经常在室内学习,很少有课外的活动,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缺乏锻炼。同时,学生在室内长期坐着学习,不运动,这对学生的消化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反而会降低学生的身体素质。加上现在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的普及,学生沉溺于各种游戏中,经常性地玩手机看电视,这也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经常足不出户。学生变得越来越懒,而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耐力都会下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只要耐力不够,学生难以很好地适应学习的疲惫,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比如,在军训期间,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受不了炎热的天气而中暑。加上军训的训练强度大,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低血糖晕倒生病的情况。再比如,在初三高三长期高压力的复习学习中,一些本身成绩很好地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够,无法应对高压力的学习过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焦虑,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而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长时间的复习学习,能够抗得住学习上的高压力,而身体也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感冒等。这种学生就很容易在长期坚持的复习中取得进步,超越因身体不好而难以进步的学生。

(二)心理素质不佳,易半途而废

任何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学生能够自己克服前进的障碍,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然而,持续的努力和成功是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体力也很重要。通过体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意志力,实现做事的耐力。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是被迫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佳,无法自己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具体而言,很多学校的学生都缺乏耐力,对学习和克服苦难的耐力也不够,学生把学习当作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而并非主观意愿的行为。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害怕无法取得好成绩而焦虑,产生过度的精神内耗。

除此之外,这也很容易导致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很好地坚持自己的学习行为。具体而言,很多学生经常因为看不到效果就会放弃努力。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心性不够稳当,自我的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很好地坚持一件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学生容易放弃的行为和心思,很容易引发学生自我怀疑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就会有喜欢放弃的不良习惯。学生在遇到困难后经常自我安慰,觉得是事情不合适自己,而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等到学生再做下一个事情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产生主动放弃的行为。学生一直在“开始—放弃”的道路上,难以真正成长进步,更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基于体能和耐力需求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更新体育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育

相比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育课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甚至一些学校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教学专业课。学校和老师不重视体育教育,难以保证学生充分的体育训练时间,甚至缩减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这些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体能进步。在教师不重视体育课堂的环境中,而学生也难以真正重视体育课。除此之外,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管理都不够到位。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堂内容的不重视,缺乏对学生体育课堂的管理,这导致学生经常在体育课上玩耍,不开展体育运动。加上教师对于体育考核也不够重视,这更加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不当行为方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很容易懒散,对课堂内容敷衍了事。严重阻碍了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正确认识,导致学生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为了提升体育课堂质量,保证学生在体育上的进步,教师就必须要重视体育课程。通过对体育课的重视,学生也能提升自己的体能,保证自己的耐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更新体育课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感受到体育训练的积极作用,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适应力和耐力。

(二)开展体育理论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科学结合

体育教学也是有科学方法的。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教师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关于体育课程的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人体构造、生理结构等,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课中提升自己的体育能力。目前,很多的高校都是只重视体育训练过程,通过学生课堂训练的参与性,以及学生的体育训练考核,去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很多人的体育训练都是缺乏方法的。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示范教学,模仿同学的体育训练过程。学生缺乏对自己身体的准确认识,对体育训练的技巧方法等不够擅长,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质量,甚至容易造成学生身体上的损伤。比如,一些学生因为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一味用错误的跑步姿势去长跑,这使得学生的膝盖容易受损,甚至会扭伤学生的脚踝,让学生在跑步中发生身体上的不适。再比如,一些学生在开展篮球运动之前,没有很好地拉伸自己的身体,热身不够,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投篮跳起的过程损伤自己的半月板,造成学生走路疼痛,需要到医院就医的不良后果。这些都是因为学生不够了解理论知识,用了错误的体育训练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从而更好地用科学方法去锻炼身体,提升体能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耐力,综合性提升自己的体育水平。

(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创设教学内容

一方面,和专业的体育生不一样,高校学生的体育技能会水准会低很多。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而言,只要体育课能够提高身体的素质,磨炼学生的心性,就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另一方面,比起高中的学习,很多高校体育课堂的学习节奏是非常慢的,但是学校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很高。学生要拿出很多的精力去开展专业课的学习,甚至有时候会占用体育课堂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体育训练。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课堂质量,为学生打造合适的教学内容,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时间上和专业需求等各个方面去综合设计教学内容。在第一学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常规的体育教学内容,以便为学生打下体育基础,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体育课堂做准备。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足球运动,羽毛球比赛,或者短跑长跑等。基于基础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很好地建立起有关体育技能的体能基础。在第二学年,教师就可以根據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置有效的体育课程。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学生对自己体育能力的要求,甚至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去设计出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基于多种多样的体育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文秘、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时间的静坐,因此,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腰部和颈部的训练。而对于一些土木工程的学生而言,则可以为其布置一些肌肉训练的体育课程,以增加学生四肢的力量,打造学生更好地体能。而如果是一些体能不够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其参与有氧长跑,以增加学生的体能。

(四)优化体育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内容

传统的体育考核方式非常简单,且形式单一。这使得教师不仅难以评估学生真实的体育水平,也难以很好地评价学生在体育上的体能和耐力情况。更关键的是,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进步作出判断,这非常不利于一些非常努力但是身体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容易打击学生提升体育能力的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身体各个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身体和精神上的需求细化出适合学生的考核内容,并且为学生打造出更加多元的考核形式。

一般而言,体育能力的考核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判断。为了测出学生的体能,打造学生更好地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四个方面的体育考核。比如,利用50米短跑,800米、1000米跑步去考核学生的速度。比如,利用引体向上、俯卧撑测试学生的力量;用5千米、10千米长跑测出学生的耐力;利用障碍跑步测出学生的反应能力,考核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其次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考核。第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做个简单的评价。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时,是继续坚持,还是直接放弃;比如学生上课是否迟到早退,是否与其他学生积极展开交流等。基于学生的上课情况,教师可以很全面地判断出学生对于上体育课程的态度。第二,考核方式上也可以改进一下。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展开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只是教师在场观察,以及考试考核时才能展开的。这很容易忽略学生平时里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之间一起上课,共同进步,甚至还有互帮互助等。因此,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很容易弥补教师没有观察到的地方。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互评的方式,积极采取新型的考核方法,去客观评价出学生的体能和耐力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考核的真实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体育课堂行为。

(五)提高体育训练魅力,拓展活动

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都是比较强的。通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尤其是没有变化的体育训练,学生很容易感觉到无趣,认为体育课堂枯燥乏味。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训练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其次,学生的体能不能紧靠单一的训练项目,而学生的耐力也不能仅凭跑步等比较简单训练项目。为了保证学生体育训练的价值,教师一定要结合其他的活动拓展,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体育类型的竞赛活动,比如足球运动比赛、接力赛跑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开发出自己的潜能,突破自己身体的极限。而學生也很容易在竞赛中体会到和他人合作的乐趣,提升自己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对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将当代社会流行的一些拓展活动融入到体育训练中。通过教师对于拓展活动的改良,能够为学生构建出更加具有趣味性,更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训练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体能,也能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培养其自己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精神耐力,让学生的意志力增加。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去为学生推广一些改良过的越野行走的训练项目。这能培养其学生终身运动的好习惯,强化学生的体育能力,并且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打造更好地发展耐力,真正磨炼学生的精神。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体育课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育课堂,学生能够获得体育锻炼的机会,并且得到教师的指导,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体能,增加自己的耐力。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保证自己的体育能力提升,还能对自己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耗费学生时间的同时也会耗损学生的精力。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保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体育课堂,特别是要采用分层教学和优化体育考核的标准等方式,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峰.灵活训练方法 提升小学生体育训练能力[J].名师在线,2018(28):88-89.

[2]张望春.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27):53-54.

[3]邹想.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23):76.

[4]刘中革.体育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94.

[5]赵海.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中的创新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1.

[6]王丽萍.创新能力在现代体育教育与训练中的展现[J].体育时空,2017(17):90.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跳远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倍耐力推出专为亚太定制的科季胎新品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