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理念下初中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2-06-17 22:59毛伟琪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毛伟琪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36-02

摘  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是学生最喜欢和参与度较高的一项运动。通过对篮球课堂教学的实践,从“学有乐趣”、“练有方向”、“赛有形式”三个层面进行综合设计和实施,从而使篮球运动成为一个健康的运动平台,进而能有效地提高篮球教学的效率,达到篮球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学练赛  大单元教学  初中篮球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促进课堂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性对一个或多个单元进行总体的计划和整理。初中篮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理清“学练赛”的本质含义,并对其价值取向、实施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实施“学练赛”教学理念,可以使体育教学更加规范、系统、高效。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下“学练赛”内涵与价值

根据《纲要》的具体要求,“教会”是让学生学会,这就是“学”,包括健身、专项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练”是指课堂内外的强化,巩固体育运动技能的基本功,合理地组织体育技术的训练。“赛”的重点是教学比赛,每个人都有比赛项目,特长有专门的比赛。“学练赛”是以学生的运动认知为基础的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首先,“学什么”,就是根据课标的建议和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什么。其次,“怎么练”,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学、练过程。最后,“如何赛”,即比赛形式的设置、时间的安排。“学练赛”在大单元设计下的综合实施,其价值在于:让老师“教”得更明确,让老师知道课堂上的重点在哪里,在渗透“学练赛”理念时要注意哪些环节,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其次,整个课程的课程设计是一种连续的科学计划,通过单元的教学内容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陷入混乱和迷茫,能够清晰地了解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单元学习。最后,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更加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知识技能的关键和难点,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适时地进行教学评估,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表面上的[1]。

二、“学练赛”理念的研究

(一)学——构建建教学情境

在初中篮球运动中,要让学生们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篮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在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创设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做好准备,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思考问题,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克服困难,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因此,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基础理论,对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进行理论上的了解,为以后篮球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练——锻炼基本功

篮球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一切高超的篮球技术都是基于基本功才能达到的,篮球基本功的练习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训练。具体的训练有篮球拍球和运球、投篮、传接球等,每个动作都不是单独的,而是由传、投、切、运、突、抢、移、防等多种技术组成。首先以拍球和运球为例,运球需要学生掌握球感,为了锻炼此项基本,需要每天坚持练习拍球和运球,左右手、单手、胯下等多种动作。每天都需要坚持。其次是传接球,传接球作为篮球训练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需要两人或者多人一起进行训练,从简单的原地传球,再到移动传球,这对彼此的默契非常考验。最后就是投篮的练习,投篮作为篮球运动中得分项目,需要更加重视。投篮技术包括持球方式、投篮姿势、瞄蓝点、协调力等这需要以此进行训练。

(三)赛——关注实践体验

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开发生动有趣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使篮球教学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其熟悉篮球知识,体会到丰富多样的篮球文化,提高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参与性和自豪感。为了使运动项目得到更好的运用,必须通过竞赛活动来建立基础的“以赛促教”。在初中篮球课上,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时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篮球的竞技精神。在比赛过程中,比赛的组织方式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学生之间的配合,进而促使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比赛过程中,加深对学生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篮球投篮的技能和拥有投篮的机会[2]。

三、“学练赛”理念下初中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合理分析教材、学情

本课例以水平四“三步上篮”单元的头两节课为依据,来解决投篮的力量问题。制订三段上籃的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腾空伸臂提肘高。屈腕拨球看准框,力度适中才是妙”,进而方便学生记忆。通过对口诀的掌握与应用,使上篮的步法与节拍得到加强,使学生的腾空高度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当身体接近最高点(距离篮筐最近)时,能更好地掌握投球的力量,从而提升学生“三步上篮”的技术水平。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如易兴奋、易疲劳、恢复快、表现欲强等特点,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训练的次数和间隔,控制训练的密度和强度,采取分层接力竞赛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合理分布“学练赛”时间,体现学生深度习得

“学练赛”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情需求,从总体上统筹安排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每一节课中,按照实际完成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学练”和“赛”的时间。第一、二课时的技术学习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以赛带练”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时间更多的是“赛”。而在第三到第六课时,则是以“练”为主,“赛”为辅,以“学会”为目的,在竞赛中进行。而第七课时,则是“赛”,不仅是对前六节课时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转移。“学练赛”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合理分配“学练赛”的时间。

(三)把握“赛”的时机与内容,促进技能转向固化

《纲要》所提到的“赛”,就是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竞赛,以促使学生加强和应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下,每节课“赛”的时间和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对于技术难度高的项目,必须要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部计划,不然比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第五课时“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为例,在教学设计中,“赛”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自己的成绩,“赛”的时间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来决定[3]。另外,“赛”的内容要符合课程的实际需求,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将技术动作由概化向定型化进行转化。第四节“双手胸前传接球”中赛的教学建议:“O”形运球和“S”形运球比赛。这种比赛的内容是对前一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同时又是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检验与展示。

(四)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培育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在大单元的教学中要做到从全局出发,重视评估的多样性。体育教育的主要核心导向是评估,它的作用是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的效果,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品德、健康行为三大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学练赛”的显性知识技能的获取,并培养学生内隐性的体育核心素养。通过对初中学生篮球课的训练,发现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升,学生的运动道德和合作意识也有所提升。就个人来说,可以是基本评价、表现性评价、获得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纲要》强调的知识评价、突出能力评价、完善行为评价、强化健康评价得到落实。

(五)增添运动乐趣的热度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强调了好奇心可以促使内在动机原型的建立,从而让生物体对不确定的结果产生兴趣。通过制作气球篮球筐、画脚印、播放微课录像,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考虑到身体素质的发展,采取“M”形运球的跑动路径,提高了跑动距离,减少了持球的等待时间,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得到学生进行快乐的目的。通过自行找准目标进行“运球互抢”,自主选择有限制步数的三步上篮练习,并能独立参加对应级别的竞赛,可以使学生能从中获得乐趣。可见,老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在特定的规则下自由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而又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透过多样的竞赛,使各层级的同学都能享受到竞赛的乐趣,获得一种成就感,一种精神上的飞跃。此外,老师的适时评估与过程评估,能使学生有一种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

(六)合理把握运动负荷的尺度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身体负荷,包括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提出,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在每节课时安排10分钟以上的体能锻炼。根据文件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HIIT间歇式训练,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避免技能学习课中普遍存在的运动负荷问题的出现。根据不同体质的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的次数、休息时间,并严格控制训练的密度和强度,以使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平衡。同时,以循环跑步的形式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在体育课堂调节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到各环节、各项目的运动量,采取“技体融合”,以实现相应的运动技能的积极迁移,或者进行补偿式的体能训练,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4]。

四、结语

篮球是一項全面的体育项目,它展示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体力、智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学练赛”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初中篮球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既能满足初中篮球教学改革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热情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华荣.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篮球大单元教学[J].江西教育,2022(06):29-30.

[2]吴爱军.单元整体设计视域下“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驱动策略——以初中八年级篮球教学单元设计与实施为例[J].体育教学,2021,41(10):14-16.

[3]黄宁波.“乐练赛”理念下初中篮球教学设计与反思[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8):145-148.

[4]鲍卫志.初中篮球课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探索[J].体育教学,2021,41(02):29-30.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学指导设计
新高考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创新研究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