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银发族大有可为

2022-06-17 00:26高山
中国新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龄老年人社区

高山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领域,还是大街小巷的志愿服务站点,都活跃着大批退休老人的身影,他们在“老有所为”中找到新的价值和乐趣,活出了老年人的精彩。

退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退休后,只有跳广场舞和带孙子?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随着中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和健康状况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过去退休在家休闲娱乐、颐养天年,转为继续参与社会服务和建设。无论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领域,还是大街小巷的志愿服务站点,都活跃着大批退休老人的身影,他们在“老有所为”中找到新的价值和乐趣,活出了老年人的精彩。

充实的退休生活

“大家注意!今天开始核酸检测了,大家赶紧下楼排队!”2022年3月,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北塘社区,穿着“红马甲”的白发老人,正拿着小喇叭在呼喊,提醒居民尽快到附近检测点完成核酸检测。老人名叫陈谷英,已67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听说社区在退休微信群里征集志愿者,立刻就报了名。

除了67岁的陈谷英,还有71岁的吴新文、60岁的杨建媛以及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新开铺社区“老党员先锋队”,他们的身影都出现在“银发”志愿者队伍中。他们退休不退“岗”,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

老有所为、为社会作贡献,有的人在疫情防控这样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的人则用自己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在其他有需要的岗位默默坚持了很多年。

“人退休了,思想觉悟不能休。”2004年退休时,王兰花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已经工作了20年。退休后,闲不住的王兰花主动联系6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于2005年成立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多年来,王兰花带领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推动利通区志愿者从最初7人发展到6.5万余人。

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的志愿服务站里,姚淑英耐心地解答着过往旅客的疑问。作为郑州火车站的退休职工,在车站工作了一辈子的她退休后主动要求加入“老年雷锋团”。从指路、手机充电、提供开水、应急药品到帮旅客寻人、兑换零钱、调解纠纷,每天姚淑英和同伴们都要为旅客提供数百次的服务。“已经做了12年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姚淑英说。

静电飞花、静电跳跳豆、筷子风車、机械钟摆……来到河南省实验中学退休教师刘宝菊家,就仿佛参观了一个小型的“科技博览会”。2019年,刘宝菊还开设了抖音号“物理喵喵喵”。目前,“物理喵喵喵”共发布物理实验视频500多条,涉及力学、电学、光学等高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拥有3.7万粉丝,获得超20万次的点赞。其中“静电飞花”实验视频在2021年8月经梨视频《宝藏老师》栏目推出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过1.5亿次。“当了半辈子的物理老师,能根据物理原理,用生活中常见、易得的素材做各种各样的物理小实验,是我退休生活的最大乐趣。”刘宝菊说。

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金稻田路草埔新村,退休教师蒲静“身兼多职”——深圳生命之光帮教协会义工、社区义务巡逻队一员、劳教所、戒毒所、收容所优秀义教员、社区消防志愿者和市民环保检查团义工……从2004年参加义工至今,蒲静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时间已近1000小时。“退休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换种角度来看的话,也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努力积极向上,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一点贡献,我们会收获无穷的快乐。”蒲静倡导退休老人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在人们的既有观念里,老年人是弱势群体,本应是被帮扶的对象。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意愿。其实,很多老年人有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他们既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受益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2021年,一份关于老年人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39份。受访者普遍认为,多参与社会活动让老年人受益良多。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回报方面,丰富生活占59.88%,活跃思维占56.64%,融入社会占54.57%,娱乐身心占54.28%,结交朋友占46.61%,贡献社会占46.02%,实现个人价值占44.25%,运用经验智慧占41.59%。同时,认为老年人需要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重新就业(30.38%)、获得额外收入(24.78%)及排遣孤独(11.21%)的意见占比较低。这说明,老年人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功利心较少,更多的是希望晚年生活内容丰富且对社会有益。

老年人才 社会“富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0岁~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55.83%。低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

如何鼓励老年人继续在社会上发挥作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曾表示:“老年人群是巨大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在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据我了解,我国现有离退休科技人员500多万人,其中年龄70岁以下的约占70%,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约占70%左右。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好,对幸福生活有很大期待,发挥作用的潜力较大,是老年人力资源的主体,仍然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2月23日,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社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十万平社区社会组织公益之家举行,来自石景山区、丰台区的10个社区(物业)成为首批“社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我们希望能充分调动社区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鼓励他们继续弘扬和践行科学家精神,参与到社区和社会活动中。”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鸿博说。

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老科技人员的工作是离退休科技人员在社会发光发热的一个缩影。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表示:“对这部分老年人,我国也一直在推行‘老有所为’的探索和实践,希望能创造条件,把他们的愿望和社会需求相衔接。政府组织了能够帮助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的平台、很多公益项目,其中开展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全国老龄办组织开展的‘银龄行动’。”

200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通过试点在全国倡导并组织开展“老年知识分子援助西部大开发行动”(“銀龄行动”)。参加人员主要是70岁以下、身体健康、愿意为西部做贡献的离退休老医生、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和老文艺工作者等老年知识分子,以各种形式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提供知识和技术援助。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余热。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

“老年人拥有年轻人所没有的人生智慧和丰富阅历,是优质而宝贵的人力资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提倡“老有所为”,就应当为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创造条件,将他们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

我国低龄老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开发老年人才富矿,可以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双赢。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智慧红利”弥补一些技术行业的青黄不接,降低培养成本,缓解部分行业劳动力的短缺现状;另一方面,老年人根据健康状况身体力行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时间,降低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照料压力。

不过专家也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参与社会或实现再就业的渠道还比较缺乏,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谢立黎表示:“当前,我们国家老年人社会参与还存在一些阻碍,老年人就业保障政策还不完善,配套服务也不完善,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信息平台和渠道等都比较缺乏。下一步我们应该完善老年劳动立法,明确再就业老年人与就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为劳动关系,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回馈社会,在面对退休后的生活时,越来越多的老人,身体力行,用爱与奉献描绘最美夕阳红。

猜你喜欢
老龄老年人社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