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 你抢了吗

2022-06-17 00:26苏楠
中国新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藏品数字

苏楠

新兴事物往往伴随着行业泡沫,从无序到有序是国内数字藏品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严格监管的当下,中国的数字藏品行业已经呈现出了有别于海外的另一番样貌,未来也势必会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你会花钱购买一个摸不着的产品吗?

数字时代浪潮汹涌,数字藏品逐浪而来。这个摸不着的产品——数字藏品,近期迅速升温,多个产品一经发布即售罄。2022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4款奥运云徽章数字藏品,每款限量8888份,一经上线便被用户购买一空;也是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群虾图》首个社交化数字藏品在上海嘉禾首届冬季拍卖会竞拍,最终以30万元落槌价成交;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行期间,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发售,售价99美元,售出当天秒无。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企业甚至艺术家个人都开始试水数字藏品,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为了追逐这波浪潮,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纷纷开启数字藏品业务。在数字藏品发行平台方面,蚂蚁推出鲸探,腾讯推出幻核,百度、小米、京东、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布局,相继发布自己的数字藏品。而各路中小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式各样的数字藏品平台相继问世,数字藏品领域一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但新兴事物的来临往往也伴随着各种乱象,如数字藏品权属混乱不清、数字藏品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权益难保障、存在交易炒作风险等。这就需要尽快制定相关准入制度,尤其要防止交易炒作,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数字藏品火起来

近两年,数字藏品火遍全球。

2021年,一幅艺术家Beeple的“NFT(非同质代币)”作品在佳士得拍出了6934万美元的天价,而起拍价仅为100美元。在国内,既有互联网平台巨头入局该领域,也有大批创业公司搭建平台,吸引无数个人创作者、艺术家、博物馆,随着这股风潮涌起的就是“万物皆可为数字藏品”。2021年,为纪念诞生33周年,一汽大众-奥迪限量发行以全新奥迪概念车skysphere为原型的33周年数字纪念藏品《平行幻象》,广受车迷和藏家的欢迎。在音乐类数字藏品领域,2022年,TME数字藏品宣布联合腾格尔推出《天堂》25周年纪念数字黑胶唱片,开售仅3分钟,8000份数字黑胶就被抢空;此前音乐人张尕怂的“土潮歌”系列3D数字手办,更是吸引了5万用户在线预订,发售1.3秒全部售罄。在文博收藏领域,2021年10月,鲸探发起针对文旅数字化的“宝藏计划”,文旅、非遗类数字藏品发行占到约70%,湖北省博物馆当月推出的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上线仅3秒就被抢空;而后,河南博物院发布首个3D版数字文创品“妇好鸮尊”,同样是上线即售罄;2022年3月24日-26日,陕西西安曲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球限量发行的“〇宇宙·千宫系列”数字藏品登陆淘宝阿里拍卖平台,3万份藏品累计9分钟全部售罄……

目前,数字藏品覆盖领域包括文旅、体育、艺术、文娱潮玩等。故宫、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先后推出馆藏珍品的数字藏品服务。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被调查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为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的数字化比例为67.82%。

成都知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版权协会首席版权专家张廷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藏品是对经典IP数字化运营的结果,其数字版权是基础,藏品内容是核心。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自信、内容认可和收藏荣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表示,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相比,在金融层面已经有了很大變化,即逐渐从一个中心化的交易机制,转变成一种创作、资产生成、交易网络同步进行的过程。“比如梵高的画作,在作者生前并没有那么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但流传至今却产生了极高的价值。目前,数字藏品的内容创作和它资产配置的生成、交易行为,往往是同步的,极大地缩短了艺术品市场价值产生与流通的周期,而且数字藏品的商业价值不只存在于藏品本身,也蕴含了更多的商业化的可能。”刘典说。

数字藏品为啥火

那么,数字藏品看得见摸不着,很多藏品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免费看,买来干什么?

这是因为数字藏品有着3个属性,即数字属性、收藏属性和资产属性。数字藏品与实物藏品不同,它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文化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数字藏品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可用来标记特定资产的所有权。传统藏品与数字藏品相比,前者锁在保险柜里,后者则存在网络账号里。

数字藏品的崛起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推动。基于限量发售的事实,和实物藏品一样,数字藏品也具备收藏价值,且具备一定的稀缺性。

相对于传统收藏品市场,数字藏品的出现能够很好地满足年轻人群需求,尤其是伴随着元宇宙定义爆红,数字藏品变成眼下年轻人关心的时尚潮流之一。数字藏品用造型艺术核心理念、丰富多彩的IP吸引住顾客,让消费者认可数字藏品的使用价值,契合年轻人在数字空间的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和IP的融合极大满足了年轻人的新消费市场。

另外,作为金融科技的衍生品,数字藏品的资产属性包含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证券属性等多方面。对其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一位正着手购入数字收藏“无聊猿”的藏家表示,收藏满足了自己的两个需求,“第一就是人无我有,可以得瑟;第二就是增值”。

这也是大多数藏家的心理,给自己带来社交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视为一场投资,希望能通过溢价获得高额回报。

还有一种藏家更关注数字藏品的“藏”,收藏爱好者文先生就是如此。

文先生曾从事传统艺术品行业,对他而言,数字藏品其实就是艺术品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的收藏逻辑也跟传统艺术品很相似,“我收藏的数字藏品都是符合我审美趣味的,比如这个艺术家我很喜欢,这幅画我觉得画得很好,对于升值空间,我没有那么在乎。”

“看我收藏的这盏长信宫灯,多漂亮!”打开一款手机APP,文博爱好者陈先生展示河北博物院发售的馆藏珍品——长信宫灯的3D数字藏品。金色的宫女提灯形象空悬在手机屏幕上,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

这款APP里还有几个线上展馆,展示着陈先生收藏的其他数字藏品,如河南博物院发售的“妇好鸮尊”、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等,用户可在线上“云参观”。陈先生说,购买数字藏品已经成了日常习惯,偶尔赠送亲友一个藏品,他会很有成就感。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分析认为,数字藏品,一方面承载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成果,具有独特的纪念和收藏意义;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为此类产品锚定了唯一性,让数字化产品具有了正版的价值;此外,2021年以来元宇宙火遍全球,也提升了大众对数字藏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数字藏品更要管起来

“目前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技术原理与NFT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创作机制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别。”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表示,海外发行的NFT可以进行买卖和交易,而国内的数字藏品主要由平台方邀请艺术家或者相关机构进行创作,暂时还未开放个人的创作权限,同时在二次交易上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大多数数字藏品只能在平台内进行转赠,没有完全开放二次交易的权限。

没有开放合法的二级交易市场,那么国内的数字藏品又是如何实现流通的?

随手在社交软件上搜索“NFT”或“数字藏品”,可以看到有海量的NFT群聊。在这些上百人的社群里,除了更新的平台抢购信息,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交易信息发出。“出稀幻创世一套要的私”“收文博生肖69、文博星宿50”“收鲸探数字藏品”……

无论是挂二手交易网站还是在群聊中交易,都是通过线下支付的方式去完成,一旦有交易欺诈等事件发生,对炒作者而言是没有保障的。

二级市场不规范,平台也在“割韭菜”。在市场红利的刺激下,各种数字藏品平台鱼龙混杂,几个人搞一个公众号、设计好H5网页,“割韭菜”的計划就开始了。

为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一些互联网企业、平台近来主动加强监管,对炒作、二次售卖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及小程序进行规范化整治。相关企业还通过建立行业公约等形式,提醒用户谨防欺诈风险,反对数字藏品炒作,抵制以数字藏品为名而实为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

2022年3月21日,微信小程序开始对部分数字藏品平台进行下架。此外,除了封禁措施外,还有部分数字藏品平台收到了微信官方的资质审核提醒,要求平台在4月1日前提交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资质证明,否则将面临公众号封禁风险。

因此,作为游离于模糊地带的灰色市场,更需要法律来填补空白。

尽管起步晚,但我国对于相关监管政策的探索却从未停止。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这是国家整治虚拟资产炒作的第一次出手。此后,针对虚拟资产的监管也一直在行动。

2021年9月,科技部下属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机构成立专门工作组,共同开展《NFT平台与产品评测》团体标准研制、起草工作,旨在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满足国内NFT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需要的相关团体标准。

2021年10月,NFT行业首个自律公约发布。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以及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在杜绝虚拟币、防范投机炒作和金融化风险、防范洗钱风险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共建良性发展的数字藏品市场生态。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加强数字藏品版权保护,强调对数字藏品发行和交易平台准入做出有效监管。完善数字藏品相关的立法规制体系,以明确其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有关部门制定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准入制度、提高交易平台建设的行政审批门槛,并对交易平台的区块链算法应用、交易产生的数据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进行违规、违法操作,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前数字藏品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存在技术不成熟、市场不规范、价值不清晰、监管政策有待明确等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应用场景也还局限在艺术品、收藏品等相对较小的领域。”于佳宁表示,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数字藏品的正面价值,同时也要辨别以数字藏品为噱头进行的投机、炒作、欺诈、传销甚至是非法集资等行为,切忌头脑发热贸然参与,要充分意识到这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新兴事物往往伴随着行业泡沫,从无序到有序是国内数字藏品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严格监管的当下,中国的数字藏品行业已经呈现出了有别于海外的另一番样貌,未来也势必会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猜你喜欢
藏品数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聂延林藏品
数字
答数字
罗妍妍藏品欣赏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