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服装礼仪:对日本武士服的人类学考察札记

2022-06-17 10:48路竣甲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礼法武士礼服

路竣甲

京都市立艺术大学 美术研究科,日本 京都府

自剑道项目传入我国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其日本社会剧变发生在19世纪中期。1853美国黑船叩关,而后西方殖民势力大举侵入渗透,江户幕府被迫同美荷俄英法签订了一系列诸如《安政五カ国条约》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在日本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改革呼声高涨不熄。其中公武合体派(佐幕派)和讨幕派(尊王攘夷派)虽然都主张大政奉还,即还政于日本皇室,然而由于主张不同展开大战,最终尊王攘夷派获胜,明治天皇亲政,明治维新由此开启,并开始着手废止武士阶级。此改革遭到了武士阶层的强烈抵制,其中对于废刀令,武士阶层的抵制尤其激烈,并爆发多次反叛。武士阶层的这种反叛均被明治政府镇压,武士阶层从此式微。不过,日本的武士阶层根深蒂固,无论如何也只能转型,却无法真正消失。就在日本武士阶层即将灭亡的边缘,武士们从精神上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即剑术体育化,谓之剑道。剑道这一体育项目出现的一切要素由此大定。彼时,剑之大家似乎只需振臂一呼,剑道便可横空出世。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剑道服饰中的一些问题。

先谈日本剑道服装的设计原点和其武士文化的传承性。日本剑道服从设计上看并非竞技服,而是日本武士礼服的变体。在笔者看来,剑道创立,既是日本武士在废刀令和武士废止,废藩置县一系列维新措施下的一次自我保全的尝试,也是对抗西方文明文化入侵,实现日本文化独立的一种时代下的反抗手段。日本剑道服的设计,与竞技关联的相关部分仅仅是甲胄覆盖的地方,即使是这种甲胄设计,也是日本武士作战服装的变体。日本剑道服的甲胄本身的形制,除了铁面稍显不同,剩余同日本武士铠甲的形制如出一辙。日本武士着用的服装,具有很强的在战场中夸示自我和威压敌人的机能,更能方便的分辨敌我。日本剑道练习者和日本武士一样,着装重点就是突出威严感,其目的与礼服完全相同。日本剑道权威人士平松登喜寿曾在《剑道手引》一书中指出“剑道防具着装之巧拙,可见剑技之高下。上品着装且威严凛凛者,其技击能力亦更易发挥”。从日本剑道诞生,日本剑道服的着装过程的执行就非常严厉,每个细节都要一丝不苟不能有错误和马虎,否则会被斥责。社会心理学者Stone, G.P.在其著作《表象与自我》中说道:“人们见到他者所着服装,就会开始读取其人相关的情报和印象,然后再根据这个印象和情报,用自己的方式再解读。此行为也几乎必然导致人类在判断(Review)对方行为时会依对方的衣着为参考。与此相对,人们会为了个人的目的和意愿,有选择性的呈现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并据此来研判(Program)自己的着装。人们彼此通过服装印象,相互作用并产生直接冲击,来影响自己在他者心中的想象地位(Location of social identity)。”由此可见,日本剑道服与日本武士服的威严性一脉相承,是一种带有竞技和文化双重属性的服装。

明治时代前期,根据太政官令,日本官吏的礼装被明文指定规范。文官、武官的大礼服中,第一种类礼服定为燕尾服,第二种礼服则指定为紋付羽織袴,即纹饰羽织袴。当时的羽织袴,就是日本中世纪传统武士服装的明治版。羽织袴也是江户时代武家社会的役所勤通勤服,相当于公务员官服。日本服装权威研究者,服装设计师三平和雄等人也认为,日本人如今穿着“洋服”(ようふく)虽然常被认为大抵是从明治时期开始,但当时仅有少部分上层人士以及担任“折衝“(外交事务)的役人(公务员)常备穿着,而其中男性穿着者几乎占了其中的全部。所以一般民众并没有穿着燕尾服洋装的时机与必要,非政府工作人员的礼服,便只有羽织袴了。当时日本民族礼服,就是羽织袴。从那时开始,燕尾服等洋装取代了原本很多形制的日本武士礼服。那些逐渐消亡的日本武士礼服,也只有羽织袴在以后的日本礼服中勉强占据一席之地而苟延。羽织袴的形制便是日本剑道服的内核。

图1 剑道铠甲(西川勝也拍摄)

图2 伊予具足明珍吉次作(私人收藏)

日本剑道的服装本身就是竞技的本体。一切技术都只在剑道服上交互才有得“本”的可能。“本”指的就是击打有效部位获得分数。日本剑道右手前中段的架势是所有的其他架势和攻防转换的基础,是为母架。在此架势下,日本剑道服的形制,决定了日本剑道服的功能性。可以说除了肩膀的甲片,所有其余着甲部位全是为了竞技过程中安全的惩罚机制而设计的,和大多数甲胄会影响穿着者身体灵活不同,穿上剑道服之后,身体的灵活性和招式施展没有任何阻碍。乍看,这似乎仅是保护穿着者免受伤害的防具,其实也同样是一种为对手提供分数的惩罚性装备。如图所示,选手只有先行命中图片中特定的位置才有可能得分。而仅仅命中是不够的,需要真正的浑身一动,击中目标,才能真正得分,一旦选手被判定力或势不足,会算作无效攻击。也正是因为日本剑道服特殊的铠甲防护能力,选手才可能用此技法来决定得分乃至胜败。

日本剑道服在设计之初就已经依凭服装形制完善了一整套仪式制度。日本剑道一直强调“礼に始まり礼に終わる”,即礼贯始终。“礼仪作法”被看作一切的重中之重。日本剑道最初礼法的确立可以追述到《日本書記》中记载的飞鸟时期,即公元552年,佛教传入日本之时。当时中国的禅宗大师临济宗、曹洞宗的禅宗思潮被日本贵族大范围推崇,到了室町幕府时期,禅宗礼法被推为“武士の礼、武士の作法”,武家生活日常的“武即礼”也是来源于此。日本礼法研究者小森富士登就认为,“禅宗礼法不仅影响了贵族礼仪,还决定了茶道等一系列社交活动的礼仪制度”。可以说是日本礼法之根源。而后日本武士阶级又接受了“儒”之思想,将其礼法融入禅礼,形成了如今的日本剑道礼法。

图1 来源《中段の構えに対する打突部位》大修館書店編集部編,2007,第279页

图2 来源《1953年より実施された学校剣道における打突部 位とその範囲》 全日本剣道連盟編,1953,第 280页

日本剑道修业的地方名为道场,在“稽古”即联系前后都要认真清扫,道场中央设有神棚,是带有可祭祀属性的神圣场所。神棚中供奉着以天照大神为中心的武道众神,比如鹿島神宮的建御雷之男神,香取神社的経津主神以及八幡宮的氏神。

日本剑道服从折叠开始便有严格的规制,如图所示,不仅要将衣物整齐折叠,其腰间所附的带也要按照规定,精致的摆折。完全掌握剑道服装的收纳方式之后,才能开始穿戴。同样剑道上衣必须从左手开始穿,而下衣即“袴”也必须从左脚开始穿着。如果要握剑,也必须左手先搭于剑上。如果要脱去,则反之而行,一切要从右侧开始,整个过程完全不能怠慢。剑道的礼法主张对待对手怀有“思”“敬”“感谢”之意,所以服装颜色为白、黑、靛,无斗艳之色以表自己的谦卑。现代的日本剑道发展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大约有三百万人在研习。日本国内非常重视剑道这一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剑道的影响力已经走出日本和东亚,并推向了全世界。剑道给日本文化注入了体育性能量,也丰富了世界的体育文化。在不分国界的体育竞技精神下,日本剑道服蕴藏了深厚的日本武士文化底蕴,不论在款式设计还是穿着方式上,具有浓烈的礼节仪式性,是一种武家礼服在现代社会的一个翻新设计。很明显,这种通过服装和体育相结合的文化传承运作方法非常有效,也十分成功。

服装的款式和设计在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显而易见,不穿剑道服的剑道毫无灵魂,甚至不会被世人认为是在进行剑道这项体育活动。日本剑道发展至今,其竞技规则虽然和西洋击剑等体育项目相比颇具特色,其真正的文化内核全融在了剑道的服装设计之中,承继了日本千余年的文化传统。

笔者曾研习日本剑道数月,虽然很短,感受很大。日本剑道的核心看似是技术和精神合一的“道法”,但笔者认为其精神内核尽在其服饰。练习日本剑道必须完美穿着日本剑道服,就好像出席舞会必须着正装穿礼服,其文化意义非常浓烈。日本剑道的学习、认知从装、服开始,只有完美着装,绑扎得体才有资格开始练习,每一个穿着的步骤都有完整的标准,不能有一丝含糊。日本剑道看似是一个体育项目,其实可以算作带有日本符号的一种民族仪式。

顺便一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互相影响,于深度和广度上远超其他国家。仅从语言上看,日语吸收了大量的中文词汇,逐渐形成了现代日语这个语种。而明治维新后,在脱亚入欧呼声高涨的日本社会,汉字汉词却爆发式的被创造、使用,很多词汇影响至今。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西化自上至下,可人们对于汉字的偏爱仍然执着。比如笔者所学的“艺术”专业,“艺术”这个词,现在大家信手拿来,似乎平平无奇。可当时面对西方世界的全方位直接冲击,明治维新之后为了对等西方的fineart、kunst、kunnen等词汇,日本学者究穷其汉学功力,花了年余,校字取词,根据中华传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以及日本八世纪《継日本紀》提到的“本姓金……颇涉艺术”等资料将此类词汇翻译而成了“藝術”。类似的词汇不胜枚举,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词语都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后,深研汉学以对应全面维新以及西方词汇这些需求所发明,并被中华文明反向吸收,成为了现代汉语的一部分。任职于国际日本文化中心的笔者的剑道老师刘建辉,曾言“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就是一体的”,此言曾让笔者感触良久。现代,日本的一切都好似中华的镜中影,中华的一切也好像日本的画中人。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这一点上,日本人毫无疑问做的优秀且有特点。从剑道服饰、礼仪以及其他方面看,类似现象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猜你喜欢
礼法武士礼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皇帝的礼服
蝴蝶礼服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
晏子论礼
武士与龙
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
“武士”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