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视角下的退役运动员就业促进制度研究

2022-06-17 10:48李杭远刘小丹苏洋洋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变迁用人单位运动员

李杭远 刘小丹 苏洋洋

1.新疆政法学院,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我国是体育大国,每年退役的运动员就有好几千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现在的退役运动员基数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很好地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部门推荐、运动员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虽然已经有很多文献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自主择业等政策从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很多层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本文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即偏好的视角来探讨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促进制度,期望为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作出更有效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指导。

1.2 研究意义

从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来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实现形式就是就业,然而研究资源配置,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现在的就业体制下,最为突出的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就业选择、政府调控、市场规制。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选择:是退役运动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选择。从行为经济学上来讲,选择偏好是影响主体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退役运动员与用人单位之间选择偏好相互作用的过程。

2 基于偏好视角下的退役运动员就业相关研究

2.1 相关理论和概念

偏好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所谓理性偏好,即序数效用论者将偏好进行了假定和排序,主要包括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和偏好的非饱和性。制度无非就是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规则。这个概念是通过研究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来的。机会成本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资源只能用于一个方面所放弃的另一方面所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2.2 基于偏好的视角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制度变迁的分析

从目前国内外对制度变迁的研究来看,制度安排必须适应个人的偏好,必须能够规范个人的选择行为。

2.2.1 计划经济时期退役运动员就业(1949-198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刚开始发展,运动员的锻炼和退役等问题都是由国家负责的,即“统包统分”模式。这种就业制度和我国的经济制度以及与当时的国情也是相适应的。例如,在1962年——1965年国家体委对伤病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和对退役运动员“负责到底”的就业制度。对国家和人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科学合理的制度主要体现在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即主要包括国家的需要、用人单位的需要、个人的需要。发现其并没有满足所有人的利益。首先,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考虑退役之后的工作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自身其他的创造性,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任何进入社会的竞争意识;其次是破坏了用人单位人才机制的整体性。这种机制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

2.2.2 体制转轨时期退役运动员就业(1986-2001)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业政策逐渐由“供需见面”转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运动员和企业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即“双赢”,在这种政策下它不仅仅适应和促进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也出现退役即事业,很多人不会再选择体育这条路。

2.2.3 现阶段退役运动员就业(2001年至今)

关于2002 年制定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和经济补偿办法针对性的解决了部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以市场运行为基础,通过自主择业、继续教育和创业等方式去选择,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人生追求。在自主择业的政策指导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放在了首位,虽然从片面上看是削弱了国家的主导地位,但其实不然,这只是表现形式的变化而已。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政策一直都在推陈出新,还是存在了就业政策数量少、不完善等问题。其次就是公平性的缺失,导致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不同流向,即向上流动、水平流动和向下流动。

2.3 制度变迁下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偏好变化的分析

(1)“统包统分”政策下的退役运动员就业偏好.其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社会的单位性质比较单一,“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决定了那一时期的退役运动员讲究奉献、服从国家分配的就业偏好。在当时的体制下,国家的需要大于一切,对于运动员本人和用人单位来说服于大局是是首选。 (2)“自主择业”政策下的退役运动员就业偏好。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就业偏好特征:一退役后的职业价值观念正在趋向于自主化;二就是运动员对于职业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三就是运动员对于职业价值的取向多元化;四最终选择往往是自我利益;五就是退役职业期望目标的理想化。

3 从偏好角度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的问题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由此从根本上说明了就业变迁的动因。所以,人们的选择就是它变迁的动力。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以及偏好的变化来看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退役运动员不但不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自主的选择职业,也不能随意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本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以及深入,主体发生了变化,最开始的“统包统分”开始转轨“双向选择”,这是一种必然。其次,从流动性收益偏好的变化来看就业变迁。所谓的流动性收益偏好就是说劳动力的流动所带来的收益比较。但是在计划体制中即使自己有能力,工资方面也是固定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样的机制不仅降低人力资源的配置,还会降低劳动效率。再次,从降低交易成本的偏好来看待就业变迁。运动员这个稀缺资源它由国家统一分配,因此其交易成本是非常大的。还有的退役运动员由于服从国家的安排而放弃了一些机会,是有机会成本的。最后就是从供求自由选择的偏好来看待就业的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退役运动员就业满足了他们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平衡,提高了社会的资源配置率。

猜你喜欢
变迁用人单位运动员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