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为例

2022-06-17 02:11陈明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随堂双减图形

陈明霞

(古田县第二小学,福建 宁德 35220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明确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双减”并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繁难偏旧”的作业,减的是题海战术的机械重复性作业。如何在“减负减量”的同时不“减质”,做好“提质增效”,走上“轻负高效”的道路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一课时,在作业设计上进行如下探索。

一、课前作业——从备教到备学

课前作业即预习作业,是上课前的准备,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新课学习铺路搭桥。教师能通过课前作业的反馈分析了解学情,找准学生的新知生长点。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更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前作业,使课前作业既能辅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又能达到分析学情的目的。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几格”的含义,会在方格纸上将棋子按指定方向平移指定的格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图形的平移”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份课前作业:

1.数一数,图1 中长方形向( )平移了( )格。

图1

2.在图2 中,画出小船向右平移5 格后的图形。

图2

该作业把学习要点拆成两个“台阶”,先是平移长方形这个基础图形,再完成小船平移图。从课前作业反馈看,学生对平移方向的判断、图形的绘制一般不会出错,主要错误出现在对图形平移距离的判断上:一部分学生直接数点到点或边到边的格数,另一部分学生数两个图形中间的格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不规则的小船图找不到要移动的点。在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调整教学难点,把课堂探究活动重点放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上。

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尝试性的探究过程中暴露存在的问题,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二、随堂作业——从讲台到课桌

以前的数学课,教师扶的多,放的少;学生听得多,做得少,想得更少。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听”是最无效的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为5%;“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属于主动学习,其中“教授给他人”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为90%。[1]上课不仅仅是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建构知识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完成。随堂作业是教师隐蔽地将知识生成的任务转移到学生身上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教师在学生的课桌前驻足、指导,与学生口头交流,指点学生开拓思路,指导学生与同桌合作……教学仍在进行,却改变了方式——从“讲台上的学习”转变为“课桌上的学习”。

(一)将随堂作业纳入教学环节,从被动到主动

作业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2]长期以来,作业设计忽视学生的能力差异与兴趣差异,使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累赘。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真实需求设定目标,对随堂作业进行恰当处理、设计,既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图形的平移”一课,课前作业前测后,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把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和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随堂练习:

1.如图3,房子图向( )平移了( )格。

图3

2.为什么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或对应边,就能数出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3.图4 中,( )号三角形向( )平移( )格,得到( )号三角形。

图4

4.在图5 中,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三格后的图形。

图5

第1 题的目的是调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两种不同答案(①房子图向右平移5 格;②房子图向右平移9 格),进行交流、谈论、验证,从而得出结论:通过找对应点或对应边平移的格数,就能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第2 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困惑,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平移本质的深度理解,最终感悟“点随图动”的道理:平移的过程中,所有的点和边都随之移动,而且它们平移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只要确定其中的一组对应点或一组对应边平移了几格,就能知道图形平移的距离。第3题通过练习巩固平移知识,明确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关键要素。第4 题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平移的价值。

课堂中,教师把精心设计的随堂作业纳入教学环节,既能为学生创设探究环境,又能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学生既有时间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又能培养探究能力,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优化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提升数学思维,实现自主学习。

(二)根据随堂作业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反馈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作业如果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学生就能加深理解,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习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巡视,根据学生随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做到以学定教;及时对一些学困生进行当堂指导,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例如,在解决“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三格后的图形”这道题(图4)时,学生画法如下:有的是把其中一个点平移3 格,剩下的部分靠空间想象照着画;有的把其中一条边向下平移3 格,然后照着图形画;还有的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先向下平移3 格,再连接起来。虽然方法很多也可行,但是都不够严谨,易出现图形变形的情况。教师还发现有的学生忘记标注图形平移的方向。于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出示“小淘气是这样画的,你能看得懂吗”,展示平移四个顶点的画法:先标平移的方向,再平移四个顶点。画完后,教师追问:“谁看懂了?”学生在交流谈论中优化图形平移的方法,再次明确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3]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在图形平移中出现“变形”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设置随堂练习,与学生展开沟通与探讨,凸显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的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三、课后作业——从重复到丰富

机械重复的练习,只能形成某一种习惯,而不能发展技能,更谈不上发展智力。课后作业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内化、提升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有整体建构的思想,具备整体视野,做到瞻前顾后,让课后作业成为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教师应设计层次性的课后作业,鼓励一题多解,尊重学生的层次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如“图形的平移”一课的课后作业,教师设计了一组题:

1.在上图方格纸上,图形B 怎样平移,能与图形A 拼成一个长方形?图形A 呢?

2.通过两次平移,你有什么发现?

3.如果图形B 要与图形A 重合,你有办法吗?

该组题既巩固学生的平移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还为后一节课学习“图形的旋转”做好提前感知。有层次性、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题组,能够丰富练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设计有质量的课后作业,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层次的作业,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数学。

四、结语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课前作业、随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把作业纳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练得精巧、习得轻松,在作业中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巩固基础知识,拓展思维能力,探究深度学习,提升理解运用能力,真正将数学作业的“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随堂双减图形
图形的旋转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