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2-06-17 09:21刘娜娜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缝隙手术室实验组

刘娜娜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近年来广大患者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均明显加强,对手术舒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成为院方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手术室是提供诊断、抢救与治疗的重要场所,良好的临床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促进其预后改善。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现代护理模式,其根本在于找到护理工作中的漏洞,经不断改进以确保手术护理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对提升护理质量意义重大[1-3]。本研究以我院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60岁,平均(39.25±5.56)岁。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46±5.8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提前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其知情;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认知障碍不配合者。

通过对上述两个组别患者资料分析比较,他们一般资料不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其内容包含健康宣教、手术配合等方面。

实验组则在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无缝隙护理,其内容包含以下内容。

1.2.1建立小组

对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专业技能等进行评估,根据手术室亚专科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明确其中每一位成员的职责。护士长负责管理,根据分层管理责任制落实管理工作,专科组长就无缝隙护理相关理论与技能组织组员参加培训和学习,帮助其掌握各项技巧。护理小组还需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内容,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将职责落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保证责任可追溯[4]。

1.2.2资料采集

接到手术通知后,护理人员立即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查看相关检查,随后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2.3术前护理

术前1d填写术前访视单,安排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病房术前访视,注意交流、沟通的过程要细致、有耐心,以积极的、和谐的氛围与患者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其病情发展情况、近期用药情况以及检查结果等,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以帮助其缓解由疾病带来的不良情绪。访视过程中,为患者介绍疾病与手术的相关内容,如手术方式、术后护理要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其明确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可借助于示范、图片等形式帮助患者对手术治疗端正心态,使其自愿配合完成治疗与护理的相关工作。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5]。

1.2.4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该热情、主动的接待,不仅要做好手术室环境介绍,还要就手术操作的医师和护士等内容进行介绍,以帮助其消除对即将到来的手术造成紧张、陌生、焦虑感,核对好相关信息,指导并协助患者以正确体位躺在床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防寒保暖。如患者存在紧张心理,可用语言或握手方式给予其心理支持。术中要积极配合医生,局麻患者要分散其注意力,全麻者则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器械护士精力要集中,快速而准确的传递器械,使用完器械之后注意清点。非全麻手术术中可播放一些音乐,利用慢节奏音乐营造轻松氛围,可缓解患者紧张、孤独的负面心理,确保手术操作顺利完成。

1.2.5术后护理

术后用生理盐水纱块擦拭干净术区周围的血迹、消毒液、包扎好伤口,如有引流管做好导管护理,防脱落、扭曲、移位等现象,帮助患者将衣物穿好,协助麻醉医生做好苏醒期护理,及时、适时将患者唤醒,告知其手术顺利完成。安全护送患者至病房,术后1~3d回访,将手术效果、预后等情况做详细说明,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要告知患者术后1~3d都有可能出现疼痛感,但会随着疾病康复而减弱,并教授其利用深呼吸、腹部按摩等方法减轻疼痛,必要时可给予镇痛、镇静类药物。

1.2.6心理护理

术后随访、病情允许,还要深入病房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后期护理工作,普及疾病与术后早期康复等知识,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做好无缝隙护理方案的完善和优化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改正。

1.2.7全程认知干预

在患者入院治疗的整个期间内,与病房护士落实交接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实施全过程认知干预,从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入手,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护理配合性。①健康知识宣教方面,应当多方面、多过程的开展,根据患者不同进程的病情向患者说明其病情的发展状况和恢复效果,向患者说明疾病特征和治疗措施,讲解治疗当中所用药物的功效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针对饮食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科普,确保患者身体保持营养均衡,饮食健康,根据患者身体恢复程度,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训练计划,向患者说明适当运动对身体的益处,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训练,在护理期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和说明,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使患者在不同阶段病情下能够实现自我监督,及时报告,即使在出院之后,护理小组应当给予延续性健康知识教育,告知居家后相关健康知识。

1.2.8用药护理

在住院过程中用药治疗整个过程,除用药知识宣教以外,护理小组需将无缝隙护理落到实处,在每次给药的时候,告知患者各类药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巡视,监测患者的异常用药反应,一旦发现需要立即做停药处理,消除不良反应,遵医嘱做酌情增减剂量和更换药物处理。

1.2.9病房环境管理

加强病房内检测设备、呼叫工具、扶手床栏等设备的检查,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以及湿度,保持室内光线适宜,定时通风透气,同时应严格探望制度,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休息治疗环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护理满意率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项。

1.4统计学处理数据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2.2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3 讨论

手术操作中必然会带来一定创伤。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时间较长且工作量大,对手术操作要求也比较高,存在极大的风险,如工作中有纰漏发生,极易造成不良影响,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相比医院其他科室,手术室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无缝隙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护理、治疗需求的不同,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找到影响护理效果的缝隙因素,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治疗、护理效果的提升[6-8]。本研究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组织相关人员构建小组,明确无缝隙小组中各成员职责后,在整个围术期为患者提供全程、持续、动态的护理服务,同时还实施分层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护理操作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同时无缝隙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无缝隙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可选择实践研究的方式,选择两组病例来展开对比分析研究,第一、第二组患者分别选择无缝隙护理、普通手术室护理方式,控制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变量,比如治疗、用药等;观察后续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满意度,综合分析手术室护理质量。就手术室护理质量来说,可从以下数个方面来进行系统的判断:各种制度的落实程度。如接送患者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比如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来说,主要检查在无缝隙护理下,无菌物品有无专柜摆放、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无破损、过期、使用是否规范、护理人员的整个护理过程是否标准、是否佩戴专业的护理工具等。而就患者满意度来说,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比如调查问卷内容可设定为:您对护理人员的整个护理流程有无不满之处?护士有无告知手术时注意事项?护士有无尊重您的个人意愿?您对手术室有无什么意见?手术过程中护士有无对您表达过关心?以该种方式来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综上调查、研究发现,无缝隙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对比普通护理手段而言优势明显,建议医院能够推行该种比较先进的护理方式,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体验,实现对患者更加全方位的护理。

对此,本次研究也采取了分组研究方式。从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率、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相比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更优。手术室护理中给予患者无缝隙护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缝隙手术室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雨的缝隙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空中翱翔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