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静脉通畅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17 09:21张东玲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滤器下腔白细胞

张东玲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700)

血栓是在深静脉凝固的血液凝固,是内外因素,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结果。深静脉血栓(DVT)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血管的血液凝固、深部的内腔堵塞、静脉血流的堵塞、下肢色素沉着水肿和二次静脉曲张。一些研究认为,血液的高凝状态与静脉血液停滞等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聚集、大量白细胞聚集,最后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方法很多,其中抗凝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黄金标准。然而,一些研究证实,纯抗凝的效果有限。如果不能防止静脉血栓下降,就会引起致命的肺动脉栓塞。劣质BENA KAVA滤器的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溶栓和彩色切除术期间血栓分泌引起的肺梗塞,在诊所得到广泛应用。[1]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险因素与影响劣质静脉卡巴滤器通畅性的伴随因素有关。本研究调查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劣质静脉卡巴滤器开通的频率,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87例。纳入标准:经临床体征检查以及静脉血流图和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已成年,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书。排除标准:住院时长在半个月以内的患者;存在手术、抗凝和溶栓治疗禁忌症或者参与本项研究前已接受过上述治疗;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手术史、外伤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静脉血栓形成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手术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1.2.2治疗方式

所有入选病人均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参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所有患者均被麻醉为1%-2 %利多卡因,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健侧股静脉,插入血管膜5F。首先,进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双侧深静脉开口的位置,并插入静脉滤器。其次,在多普勒分析的指导下,在受影响侧进行了压腔静脉穿刺,插入导管膜和导丝,溶栓导管插入血栓部位静脉的固定段,评估了通畅程度,包括常规髂静脉的外侧髂静脉和常规股静脉的表面股静脉上部段的前腔静脉,其中0是完全开通的,1是部分通过的,2是不通畅。单侧下腔静脉通畅率=(治疗前静脉通畅度得分-治疗后通畅度得分)/治疗前患侧静脉通畅度得分×100%;双侧下腔静脉通畅率=[(治疗前左侧静脉通畅度得分-治疗后左侧静脉通畅度得分)+(治疗前右侧静脉通畅度得分-治疗后右侧静脉通畅度得分)]/(治疗前左侧静脉通畅度得分+治疗前右侧静脉通畅度得分)×100%,通畅率≥50%则表示为疗效明显,通畅率<50%则表示为疗效不佳。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定性数据通过χ2测试验证,评估数据通过秩和测试验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静脉通畅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LOGISTID回归分析,检测水平α=0.05。

2 结果

2.1静脉通畅情况调查现状87例患者中通畅率在50%及以上的患者39例,占比44.83%;而通畅率不足50%的患者48例,占比55.17%。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2疗效显著组和疗效欠佳组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比较两组在手术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史、治疗方式、发病部位、手术时长、卧床时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疗效显著组和疗效欠佳组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比较(x-±s)

2.3影响因素分析将上述有差异的选项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药物溶栓治疗、患有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偏高是影响静脉通畅率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后果最严重可引起急性死亡的并发症就是肺部血管栓塞。目前,临床上最有效、最简单可靠的治疗为滤器。不但可以避免肺栓塞的出现,下肢静脉的回流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腿部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应激,对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积极护理干预疗效更好。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社交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升。比较后发现,干预组社会关系更强、生理状态更佳,康复更快。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由对植入了下肢静脉滤器的腿部深静脉血栓患者结合溶栓、抗凝治疗后,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的对照患者。故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把这种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推广应用到其他患者身上,从而更好的诊治患。

一维分析表明,下肢静脉滤器(p < p < d)移植后,手术史、kv史、治疗方法、攻击部位、手术时间、睡眠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为静脉开腹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物流回归分析表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糖尿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静脉卡瓦滤器移植后静脉开放率(p < 0.05)的主要因素,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在简单的药物溶栓中,很难消除血栓的反应敏感性。它不易溶解和去除。研究表明,简单的抗凝剂不能有效溶解形成的血块,预后差,糖尿病人的粘膜变化长期受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液有许多促使血液凝结的因素,并且很容易阻塞过滤器。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单体蛋白,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血浆中的升高可以改善血小板活性,影响凝血酶的存活率。血栓形成可通过释放腺苷二磷酸来加速,以诱导血小板聚集。

本文结果显示,通畅率在50%及以上的患者占比44.83%,不足50%的患者占比55.17%,由此可见,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静脉通畅情况并不理想,整体治疗效果欠佳;在对比两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治疗信息发现,疗效显著组患者与疗效欠佳组患者在诸多因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药物溶栓治疗、患有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偏高是影响静脉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药物溶栓治疗难以有效消除血栓反应的敏感性,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而言,更难以有效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并且预后情况并不理想[2]。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因其血管内膜已经发生慢性损伤,血液中的促凝因子较多,故而更易发生静脉血栓造成滤器堵塞[3]。纤维蛋白原属于一种单体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凝血功能,当白细胞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时则会增强血小板的活性,对凝血酶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大量二磷酸腺苷被释放,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加速血栓的形成。正因如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联合采用药物溶栓与机械取栓进行治疗,加强对患者基础的疾病的筛查与干预,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维持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进而降低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通畅率。

综上所述,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受单纯的药物溶栓治疗、糖尿病史、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静脉通畅情况并不理想,故而需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干预,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滤器下腔白细胞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自制圈套器技术取出疑难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