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2022-06-17 09:21马雅琦马寿峰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部康复训练

马雅琦 马寿峰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00 2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000)

脑卒中是以局部脑部组织缺血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部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瘫痪率,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通过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预后,而病情严重者轻则瘫痪,重则死亡[1-2]。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提高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本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和研究组(行联合治疗),各6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3:27;最小48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67.15±4.6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4:26;最小47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67.41±4.25)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MRI诊断确诊为脑卒中。②③初次发病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于等于16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④短暂性脑缺血患者。⑤智力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和血糖,同时予以脑水肿、修复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促进脑代谢。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予以联合治疗: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和高压氧治疗。

(1)康复训练。①肢体摆放,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运动康复训练,保持正确的体位,保持髋关节内收,膝关节保持屈位,上肢肩关节保持外旋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肘关节外展,腕关节保持背屈位。为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压疮的发生,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②床上训练。首先开展被动运动,包括上肢、下肢、头部、颈部、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每日运动量,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被动训练时要注意采用适当的体位,避免病情的加重。③坐位训练和站立训练。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后引导并辅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从被动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辅助患者取坐位,并进行主动上身旋转与肩胛带运动。站立训练方法为协助患者智力并双脚并拢,双手交叉并用力向前伸,上身前屈并抬起头颈部,保持目光平视,叮嘱患者重心下移,随着患者逐渐建立耐受可在膝关节处施加压力,增加训练强度。④步行训练。患者能够自主站立十分钟后予以步行训练,开展肘关节屈伸训练,加以四肢负重训练等,第一次训练前后要各检查一个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如果有则缩短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强度。⑤生活训练。患者行动功能基本恢复后开展日常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并辅助患者掌握自主穿衣、洗漱、吃饭等生活技巧,直到患者恢复自主生活管理能力。此外还可以予以针灸疗法,每日30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五次,在康复运动过程中也要叮嘱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耐心,提高患者疾病恢复的自信心。

(2)高压氧治疗。设置高压氧舱压力为2ATA,升压时间设定为二十分钟,戴面罩吸氧,氧气浓度为100%,分为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中间休息五分钟,到舱外呼吸正常空气,治疗完成后减压二十分钟,每天一次,每周六次,一周一疗程,连续四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生活质量:采用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生活质量的恢复情况,包括躯体功能、心理智能和社会功能三项,每项满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比例关系[3]。对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脑卒中量表评估治疗后的神经缺损状况,分数与治疗效果呈反比。对比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表示治疗效果越好[4]。对比治疗效果:根据以下判定标准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神经功能缺损恢复90%以上且行动能力恢复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恢复45%以上且行动能力明显恢复为显效,未达到以上判定标准则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5]。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3 对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NIHSS评分对比

2.4 对比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Barthel评分对比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比例的不断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大幅度提升,是危害我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据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我国每十万女性就有170例脑卒中患者,每十万男性就有212例脑卒中患者,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目前为止脑卒中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3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一个月死亡率大约在3.3%到5.32%之间,发病后三个月内死亡率则高达9.6%,急性脑卒中一年复发率约为17.7%[6]。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时可突然感到一侧肢体突然无力,出现脸部、肢体麻木的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行路困难、说话困难、口眼歪斜、神志迷茫、失去协调能力、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则可发生猝然扑倒、昏厥,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例如眼动脉受累患者可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等症状,大脑前动脉受累可出现运动性失语、对侧忽视、意志力丧失、人格改变等特征,大脑中动脉受累可引发失语、意识障碍、偏瘫、视野缺损等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患者可出现共济失调、舌无力、眩晕等症状,此外脑卒中患者还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和恶心等症状[7]。现阶段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受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障碍,因此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提高预后至关重要,目前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是常见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高压氧舱联合康复运动训练的治疗方案,跟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大大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Barthel评分,降低NIHSS评分,提高躯体功能、心理智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提高预后。高压氧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纯氧,提高患者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改善灌注不足脑微血管血液流通情况,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为脑部缺血部位提供充足的血液,改善缺血组织缺血情况,从而促进脑部组织的氧代谢。其次,高压氧治疗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对脂质过氧化反应还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维持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有效预防了脑卒中的复发,同高压氧治疗还对炎症细胞活性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促进了病情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最后,高压氧治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浓度氧气的吸入可以减少患者脑部组织的血流量,改善脑水肿,同时还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从而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和行动障碍等临床症状,降低NIHSS评分,加速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

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神经系统各部分结构的重组能力更好,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遗症,降低脑卒中瘫痪的几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康复训练越早实施则患者的预后更好,因此要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尽早开展康复运动训练,总之,早期康复训练和高压氧联合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等脑部疾病整体治疗效果,对提高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部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