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2022-06-17 09:22王云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卡因宫腔镜医师

王云 田 伟 王 丽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山东 济南 250014)

像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疾病均可通过宫腔镜手术来达到治愈目的,与以往传统手术相比,宫腔镜是一项先进的微创技术,其将诊断、治疗相互融合,能指引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灶部位的基本信息,与传统的诊断方式相比优势更为突出[1]。另一方面,宫腔镜手术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开腹手术存在的弊端,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术后恢复进程也得以明显缩短,现如今,宫腔镜手术已在妇产科大力推广,也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但尽管如此,事物往往是具备对立性的,宫腔镜手术也不例外,虽然在镜头的指引下能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晰,但在实施手术期间,仍旧很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受损等情况,使患者疼痛感进一步加重,这便提现了麻醉的重要性[2]。麻醉是手术开展的重要条件,合理、科学、良好的麻醉干预能使患者在没有恐惧感、疼痛感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也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麻醉过浅或过深的问题,以后者为例,这会造成苏醒延迟,为各类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埋下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亦干扰到了患者术后恢复,所以要充分重视患者的麻醉干预[3]。基于此,本文围绕腰-硬联合麻醉展开分析,以明确其在宫腔镜手术患者当中的适用性及其本身存在的优势性,并进行以下报道:

1 研究一般资料和方式

1.1一般性资料

参照随机数字表1:1分组原则,将我院50例符合宫腔镜手术指征的患者划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时间维度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两组患者疾病类型以子宫肌瘤、子宫异常出血、宫腔粘连、子宫息肉为主,病历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呈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对比

1.2研究所用方式

对照组:在接受宫腔镜手术期间采取静脉全身麻醉干预。麻醉诱导方案:选择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H20123138,20ml:0.2g)进行麻醉诱导,剂量控制在2mg/kg。麻醉维持方案:选择3-4mg/kg.h丙泊酚行静脉泵注,并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地佐辛(杨子江药业,H20080329,1ml:5mg),剂量控制在5mg,而后再给予右美托咪定(江苏恩华药业,H20110085,2ml:0.2mg),剂量控制在0.2-0.7μg/kg.h,给药方式为静脉泵注。

观察组:在接受宫腔镜手术期间采取腰-硬联合麻醉。首先,在实施全身麻醉前,医师需在患者L3-4椎间隙行穿刺操作,待脑脊液流出方可应用0.5%罗哌卡因(江苏恒瑞,H20060137,10ml:100mg),剂量控制在3-4ml之间即可,而后将提前准备好的硬膜外导管置入,保证硬膜外腔留管3-5cm。在此基础上,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对麻醉平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倘若患者阻滞平面较低,可再次追加适量的0.75%罗哌卡因。在麻醉维持期间,需应用0.75%罗哌卡因,剂量控制在4-8ml之间,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5mg地佐辛,并借助持续泵注的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定。

注: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医师需要给予其苯巴比妥钠(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H20057384,0.1g)与阿托品(河南润弘药业,H41020324,1ml:0.5mg)前者剂量为0.1g,后者剂量为0.5mg。

2 研究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整体麻醉情况更佳,在术后指标改善(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疼痛程度减轻(遵循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的判定标准)、并发症防控(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心率减慢等等)、苏醒评估情况(评估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前后相关指标(就平均动脉压值与心率展开评估)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呈P<0.05,详见表2、表3、表4:

表2 两组患者指标改善、疼痛程度减轻方面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防控情况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苏醒评估情况、麻醉前后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平均动脉压值(mmHg)实施麻醉前实施麻醉后平均心率值(次/min)实施麻醉前实施麻醉后对照组(n=25)86.21±8.8675.09±7.8392.67±11.2169.84±7.15观察组(n=25)86.16±8.8482.49±8.2192.81±11.1875.28±7.84t0.0193.2610.0442.563P0.9840.0030.9650.014

3 研究结论

早在2000年,我国便开始普及宫腔镜这类微创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宫腔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广泛用于子宫腔、宫颈管等方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如今,宫腔镜手术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手术方式,这受到了医患双方的热烈欢迎,亦使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得以提升[4]。近几年来,像子宫肌瘤、子宫异常出血、宫腔粘连等妇科疾病的发生率日益上升,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而这些疾病虽然不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危,但也会造成其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妊娠生育,而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及时采取宫腔镜手术则能有效遏制病情发展,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导致上述情况发生。与传统手术相比,宫腔镜手术具备更确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医师在镜头的指引下,可直视患者病灶情况,避免一些体积较小的病灶组织遗漏,术野非常清晰,这为手术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②宫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术式,有效规避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创伤性,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又兼顾了微创的理想效果;③术后恢复迅速,可使患者的康复进程明显缩短,自然减少了住院等方面所需的费用,避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可尽管如此,无论哪种手术,其本身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就算是宫腔镜这类微创手术也不例外,倘若在麻醉、术中配合等方面出现失误,那么手术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这对患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麻醉是手术开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即麻醉医师应用相关药物来达到抑制人体中枢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目的,以保障患者在无意识、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这种抑制反应具备可逆性,在术后患者会逐渐清醒,当前临床麻醉干预愈发完善,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手术效率与安全性。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在目前手术麻醉方面,仍旧存在麻醉过浅或过深的问题,而这又会增加患者应激的概率,为内分泌紊乱、耗氧量增加、呼吸功能抑制、循环功能抑制等情况的发生埋下隐患,也影响到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亦会降低患者对本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与信任度,甚至会激发医疗纠纷[5]。宫腔镜手术的麻醉原则为镇痛、肌肉松弛效果充分,且麻醉平面应处于T6-S5,目前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静脉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等等,前者在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麻醉效果良好,但对患者采取这类麻醉方式也存在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患者存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所以其心率、血压等指标更容易大幅度波动,其次,静脉全身麻醉因药物使用剂量较大,也容易造成患者苏醒延长,增加了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身心不适感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预后。

除此之外,静脉全身麻醉所用的麻醉药物主要以丙泊酚为主,虽然该药物起效迅速也具备较强的可控性,倘若单独应用丙泊酚,需显著增加该药物的应用剂量,而这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重要系统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等。而后者是集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为一体,充分融合了这两种麻醉方式存在的优势,即麻醉医师选择相应的局部麻醉药物并借助脑脊液给药,确保其充分作用于神经根部位,所以这种麻醉方式起效时间更短,且作用时间非常灵活[6-7]。另一方面,医师在对患者L3-4椎间隙行穿刺操作时会选择25G穿刺针,该型号穿刺针针体较细,不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在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所致的头痛等症状也非常有利[8]。基于此,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当中尝试应用了腰-硬联合麻醉,发现其整体麻醉效果要优于应用静脉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患者,对比呈P<0.05,尤其体现在苏醒评估情况、麻醉前后相关指标改善、并发症降低等方面。

由此可见,腰-硬联合麻醉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此基础上,又能规避静脉全身麻醉所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在清醒后亦不会存在比较严重的疼痛感,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另一方面,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所用的药物包括罗哌卡因等等,其属氨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该药物麻醉效果良好,可维持4-5h,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毒性更小,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所以对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而言,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建议首选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以此来达到减轻体征指标影响、规避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的目的,但在实施腰-硬麻醉期间,为保证麻醉效果与安全性,麻醉医师也需注意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波动情况、摆好体位、严格消毒等等,医院也需注重麻醉医师工作技术方面的培训与学习,使麻醉医师均能掌握常用的麻醉干预方式,从根源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与手术效果。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静脉全身麻醉效果虽好,却也存在弊端,还是建议对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以在顺利度过手术的同时,又能保证生命体征不会大幅度波动,并且降低麻醉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防止因麻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手术。

猜你喜欢
卡因宫腔镜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中国医师节》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