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献血者的服务

2022-06-17 09:22曹庆宏刘素珍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复查

曹庆宏 刘素珍

(1 淄博市中心血站 山东 淄博 255000;2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血液输注是临床救治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医疗手段。维护献血者队伍稳定是实现充足安全的血液供应的保障。然而,血液筛查反应性结果特别是单试剂反应性结果对献血者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困扰,甚至引发纠纷、质疑,给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情况的发生源自于大多数血站均执行的是以血液筛查结果判定血液能否用于临床同时决定献血者可否再次献血的这一行业内默认标准。由于血液筛查结果仅是1次采样检测的结果且可检测的项目较单一,无法像临床那样采取多项目检测并可辅以其它诊查手段进行最后诊断,故相当有限的信息造成了筛查结果解释工作的巨大困难。正因为如此,如何做到客观、科学地进行献血者告知的同时提高献血者的可接受度就成为维护献血者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即通过检筛查结果的分类分析、着眼于建立实施献血者告知的差异化服务,在过去的7年间取得了零投诉、零纠纷的服务效果。现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2020年淄博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后血液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Microlab STAR),全自动微板检测系统(FAME24/20)(瑞士Hamilton公司)。HBsAg ELISA试剂盒、抗-HCV ELISA试剂盒(三代和四代)、抗-HIV ELISA试剂盒(三代和四代)和抗-TP ELISA试剂盒。

1.3献血者告知服务 告知服务主要由血液检测中心酶免实验室负责。1)双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建议其去医疗机构做相关项目的进一步检查(HIV除外)。由临床医师依据相关标准做出明确诊断[1-3]。HIV 抗体筛查试验反应性献血者,依照艾滋病管理的相关要求[4],该献血者标本送交上一级艾滋病检测确诊实验室进行确认[5],确认结果为阳性和不确定的献血者由CDC接管,确认结果为阴性的由血站负责后续服务。2)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自此次献血之日起三个月后由血站再次采集标本复查,复查项目同血液筛查项目。

1.4统计分析 利用海默血液安全与服务系统(HEMOSOFT)和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汇总血清学四项筛查不合格标本的筛查数据和复查数据。

2 结果

2014-2020年,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的献血者标本2937份,其中酶免双试剂反应性献血者1339份,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1598份,ALT检测结果异常献血者不在本统计范围内。共有747名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二次复查,复查结果正常的人数为453名,仍然异常的为294名,与献血者进行沟通,查找分析献血时血液检测结果异常可能存在的原因,有166名献血者自述有可知(可能)的原因,581名献血者自述原因不明,见表1。二次复查后结果正常的比率为60.64%,仍然异常的比率为39.36%,献血时血液检测结果异常可知(可能)原因比率22.22%,未知原因比率为77.78%,见表2。对献血者自述可知(可能)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过敏原因约占53.01%,服用药物约占31.93%,过敏和服用药物占可知(可能)原因的80%以上,见图3。

与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献血者保持沟通,7年来,取得的了零投诉、零纠纷的服务效果。

表1 2014-2020年淄博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献血者追踪检验汇总表

表2 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献血者二次复查统计分析表

图3 献血时血液检测结果异常可知(可能)原因

3 讨论

目前,采供血机构由于检测项目的设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对血液检测结果异常的献血者无法像医疗机构那样采取多项目检测并辅以其它诊疗、检查手段做出的最后诊断,对应的血液只能按照不合格来处理。作为献血者,由于认知原因和采供血机构检验策略的不同给献血者造成了其在血站检测为有“病”,在医院检测为“无病”错觉。因此,为消除献血者的疑惑和恐慌,需要血站工作人员对该类结果向献血者做出解释,并指导献血者进行后续的医学检查和跟踪服务。

血液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一般为试验操作因素、试剂因素和献血者自身因素。血站普遍采用初次反应性标本再次检测的方式,因操作因素造成的假阳性基本排除。用于血液检测的试剂在我国属于药品管理的范畴,所以因试剂质量因素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也很小。相比稳定的血液检测试剂和可控的试验操作,献血者自身因素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免疫系统,受药物、食物、外部环境中抗原性物质的影响及机体在不同时期的耐受程度和个体差异,受刺激后身体会产生出与抗原性物质相对应的免疫产物,个别免疫产物由于外形或构型与检测试剂相对应的检测产物有相似、相近性,试验时会产生交叉反应,造成假阳性结果。三个月后再次采集标本复查时,结果仍然异常比率占39.36% (294/747),合格比率占60.64% (453/747)。原因可能为药物、食物、外部环境等抗原性物质刺激身体产生的免疫产物多为一过性应急反应产物,抗原物质消失后,机体不再产生相应的免疫产物,已经生成的免疫产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身体代谢清理、清除干净,复查结果回归正常。同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献血者对抗原性物质的耐受性、机体代谢清理、清除免疫产物的能力不同,造成免疫产物滞留于献血者体内的时间也各有不同。延后三个月再次采集标本复查的方式,目的是消除非特异性免疫产物对试验的干扰,对潜在传染病因子“窗口期”的等待,用时间间隔置换“窗口期”。文献报道,ELISA试验HBV、HCV和HIV的“窗口期”分别为50 d、72 d和22 d[6]。实施核酸检测后,可分别缩短至25d、59d和11d[7]。因此,即使首次检测时出现的单试剂反应结果为潜在的“窗口期”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月后再次检测,是否真正感染就能定论。

沟通是一门艺术,与献血者沟通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灵活的应对策略,以解决献血者的疑虑和困惑为主要服务目的,全程接受献血者的咨询和有效沟通。血液检测结果异常,多数献血者关心的不再是能否再次献血,而是自身是否潜在存在某一种“疾病”的心理恐慌。对基本能够判定为有潜在传染病危险因子存在的献血者,由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师依据相关标准做出明确诊断。对需要三个月后由血站再次复查的献血者,比对前后两次检测数值,若检测数值维持原数值或增高,说明干扰因素仍未消除,在和献血者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再让其去医疗机构做相关项目的检查;若检测数值降低或完全无反应性,则检测结果回归正常。对复查后血液检测结果正常的献血者能否“回归”,依照相关献血者归队文件执行[8]。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勘 误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