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小儿预防接种的接种及时率及疼痛感的影响

2022-06-17 09:22房海霞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肿预防接种疼痛感

房海霞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 山东 淄博 255300)

疾病防控一直是医学界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疾病预防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为预防接种。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是疾病的易感人群,故其是我国预防接种的一个重要群体。尽管国民对预防接种基本都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家长对疫苗的相关认知程度不一、加之儿童对于疫苗接种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在接种过程中易出现哭闹、不配合情况,导致在小儿预防接种时常常会有接种不及时或接种过程未能正常完成的情况,这样既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也会导致儿童面临更大的健康隐患,随时有可能威胁到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而对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制约社会的发展进步[1]。针对该类现状,相关部门势必要从家长及儿童角度着手,既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家长更加明确预防接种疫苗对于儿童未来成长健康的长远意义,同时也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化差异对其进行鼓励指导,使其减少对疫苗接种产生恐惧心理,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预防接种,从而降低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同时保障自身远期健康,而整个过程即为系统护理干预,将其应用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其主要作用是提升疫苗接种成功率,减少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推动预防接种事业的健康发展[2-3]。基于此,为探讨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特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小儿预防接种为分析对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种门诊接种的80例小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常规组小儿中男孩儿29例,女孩儿11例,年龄分布在1-6岁,平均(3.13±1.25)岁;观察组小儿中男孩儿24例,女孩儿16例,年龄分布在1.2-7岁,平均(4.62±1.75)岁。两组小儿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取和排除标准

此次研究中选取的接种疫苗的小儿符合以下条件:(1)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均遵照我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进行对应疫苗接种;(2)接种儿童家属对研究概况知情并任何,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下列儿童:(1)疫苗接种禁忌症儿童,包括近期有发热、腹泻症状、罹患传染病、接种部位皮肤破损、重大器官功能异常儿童。(2)儿童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及应激反应激烈,哭闹严重、依从性极差儿童;(3)肝、肾、心、肺等器官组织功能异常者。

1.3方法

常规组小儿采取常规护理,在接种前引导儿童取号等待,询问家长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出生史、过敏史等,播放动画片缓解儿童紧张情绪,接种后嘱咐家长在观察室观察半小时再离开、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洗澡等注意事项。观察组小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予系统护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接种前相关护理:首先,整理归纳接种儿童的免疫计划档案,详细记录儿童详细信息,家长详细填写儿童信息并签字包括其健康状况、有无过敏史、家族遗传病、禁忌症、家长联系方式等。对小儿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讲,需注意对不同职业、年龄的家长采取针对性的方式,以便能更好增加对知识的了解及重视程度。(2)接种过程护理:护理人员需仔细核对接种的疫苗种类、批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再进行儿童身份信息确认,确保一切无误后再进行接种。接种时调节好小儿体位,并可用玩具或其他方式分散小儿注意力,以便减轻其恐惧度从而更好的配合接种流程。(3)接种后护理:接种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嘱咐小儿家长留院观察30分钟,在此期间嘱家属密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皮肤状态及体温情况,如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报告给医师进行处理。同时指导家属回家后应注意的护理事宜,包括接种部位皮肤红肿的护理,告知家属局部皮肤红肿属正常现象,一般可在2-3d自行缓解,如红肿持续存在且有扩展及化脓趋势应及时送医诊治。同时嘱儿童注意休息和饮食,多饮用温水,忌着凉,不吃鱼虾海鲜及刺激辛辣食品,多吃蔬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小儿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发热现象,嘱家长及时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体温情况,温度低于38.5℃的可进行物理降温,超过38.5℃要及时送医治疗。

1.4观察指标

以小儿接种及时率、疼痛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长护理满意度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①小儿接种及时率评估,以我院自制评分标准判定其接种及时与否。②疼痛感采用儿童疼痛行为评分(MBPS评分)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其行为情况、哭闹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③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发热、局部红肿、哭闹、腹泻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④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使用我院自制的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态度及护理效果三个维度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可划分为三个等级:0-59分为“不满意”:表示家长认为相关护理措施对减轻小儿接种疼痛感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作用;60-85分为“基本满意”:表示家长认为相关护理措施对减轻小儿接种疼痛感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86-100分表示“非常满意”:表示家长认为相关护理措施对减轻小儿接种疼痛感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明显作用。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小儿接种及时率对比

观察组接种及时率92.5%,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接种及时率对比[n(%)]

2.2两组小儿疼痛感比较

观察组小儿疼痛感结果比常规组更低(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疼痛感比较

2.3两组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小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预防接种对于阻断多种传染病及流行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儿童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家长对所接种疫苗的了解程度有限,加之儿童的年龄特点导致其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常常导致疫苗接种不及时或接种过程被中断等事件发生,一方面制约了我国预防保健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使儿童的生长发育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4-5]。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力度有重要临床意义,此外,接种后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发热、头晕、呕吐等不良症状,如果接种部位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局部反应,一般3-5天可逐渐消失[6]。个别宝宝接种后会出现局部硬化的现象,可以用生土豆切片,敷在红肿或硬结处,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红肿或硬结在2-3周内会完全消失,不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适宜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接种的不良反应有一定针对效果。有相关研究表明对小儿预防接种给予系统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接种及时率,对缓解小儿疼痛感具有重要作用[7-8]。

此次探究结果显示,经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小儿的接种及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接种过程中小儿疼痛感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系统护理干预过程中,家长对于免疫接种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且在该护理模式下,对于下一次的免疫接种日期都有提醒,由此使得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得以提升。此外,该种模式下,医护人员充分从小儿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对其采取对应的注意力转移,减少其疫苗注射过程中的恐惧心理,使得免疫注射过程更加顺利,而在玩具、动画片、有趣的游戏分散注意力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小儿的疼痛感,从而减轻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另外,观察组小儿家长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应用系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与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接种疼痛感,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关。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应用于小儿预防接种中有较好效果,可有效提高接种及时率, 缓解小儿疼痛感,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具有实用价值,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红肿预防接种疼痛感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Vaccination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躲避蚊子有方法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