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144例报告分析

2022-06-17 09:22顾耀彬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药师医师药品

顾耀彬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据统计[2],近年随着我国医疗及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物消耗量与日俱增,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增加,为确保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临床药师及医师需切实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确保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3]。现就我院2020年1月~12月上报的1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为后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20年1月~12月上报的144例药品不良反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1.2方法

采用EXCEL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累及器官/系统损害及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患者的年龄、性别

表1可见:144例患者中男性96例,占比66.67%;女性48例,占比33.33%;男女之比为2: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比51.39%。

表1 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n(%)]

2.2 ADR涉及药品种类及严重程度

表2可见:参考《新编药物学》中药品分类方法对药品进行分类,144例ADR中涉及8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73例,占比50.69;抗肿瘤药物所致ADR 19例,占比13.89%,严重ADR共19例,占比13.19%。

表2 ADR涉及药品种类及严重程度[n(%)]

2.3 ADR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和转归情况

表3可见:144例患者中单独给药10例,占比6.94%;联合给药134例,占比93.06%。静脉滴注126例,占比87.50%;口服给药15例,占比10.42%;其他方式给药3例,占比2.08%。144例患者在停药后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治愈57例,占比39.58%;好转87例,占比60.42%。

表3 ADR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和转归情况[n(%)]

2.4 诱发ADR的抗感染药物品种及药物分布情况

表4可见:抗感染药物为诱发ADR的主要药物类型,其中喹诺酮类药物ADR最高,占比40.28%;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比29.17%。

表4 诱发ADR的抗感染药物品种及药物分布情况[n(%)]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的分布

表5可见:144例ADR累及最多的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占比49.18%,其次为胃肠道系统,占比20.14%,临床医师可根据不良反应及时ADR进行诊断。

表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的分布[n(%)]

3 讨论与分析

3.1结果分析

144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51.39%,分析原因是老年人群机体免疫力、抵抗力、消化能力逐渐下降,药物进入机体后代谢所需时间较长,从而对其他脏器组织造成损伤;其次老年人基础疾病相对较多且复杂,使用药物种类较多,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可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4];此外老年人群机体生理机能存在不同程度退化,例如肝、肾功能减退等,并引起相应的药物代谢,导致排泄迟缓,加之老年人记忆力较差,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出现漏服、误服等情况,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个体化用药,同时加强用药宣教工作,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确保其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7]。

144例ADR报告中联合给药134例,占比93.06%;静脉滴注126例,占比87.50%,在停药后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原因是静脉给药没有首过效应,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加之受给药时间、给药频次等影响,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其次药物浓度、溶媒、滴速等均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在给药过程中若能口服给药,尽量避免静脉地滴注给药,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停用同时展开对症治疗[8-10]。

144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为诱发ADR的主要药物类型,其中喹诺酮类药物ADR最高(占比40.28%),头孢菌素类次之(占比29.17%),分析原因是细菌耐药性的提升可导致抗感染药物使用量不断增加,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同时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变化,尽量减少或降低药品不良反应[11]。

144例ADR报告中ADR累及最多的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占比49.18%),胃肠道系统次之(占比20.14%),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师及医师需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合理操作及处理,以便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治疗;其次针对慢性、潜在的不良反应需采用生化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因此在ADR监测中医务人员不仅需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变化,同时需关注生化检测、影像学等客观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4 结论

根据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现,报告主体主要为医疗机构,而医药护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实施者,此类人员在ADR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临床需加强对此类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其在工作中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从而准确区分ADR与基础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对药师及医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可合理评估或审核处方,以便及时发现处方异常并进行修改,确保处方合理性[12]。其次近年临床抗生素存在滥用情况,因此医师在处方开具过程中需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在充分研析药品类型、剂型规格、临床适应症、使用强度以及使用频率基础上,特别注意监测疗程、药物配置浓度及滴注速度等;此外医院药事管理可展开ADR监测工作,但ADR是否降低不能仅仅依靠上报数,还需合理结合各项指标进行科学、有效分析,且医生、药师、护士需从不同角度进行用药监护,在减少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

猜你喜欢
药师医师药品
药师“归一”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中国医师节》
药品保存细解读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