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以歌曲《新货郎》为例

2022-06-18 03:37姜德海
轻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大娘货郎民歌

姜德海

一、东北民歌与歌曲《新货郎》的概述

东北地区面积宽广,地大物博。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聚居着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孕育了较多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是认识东北民风和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逐渐衍生出了一种东北的地方文化,刮起了一股“东北风”,这就是东北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即东北文化。东北民歌就属其中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东北文化的体现[1]。东北民歌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山歌、萨满调、说唱、歌舞曲等部分构成,语言常使用接地气的东北方言,唱法受地方戏唱腔的陶染,把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热情豪放、宛转悠扬的曲调演唱出来,极具审美情趣[2]。东北民歌是东北人民情感的流露和写照,其每首歌曲都是一段故事,每句歌词都散发着黑土里的稻花香,幽默的灵魂与直爽的性格在旋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反映出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歌曲《新货郎》是东北民歌中的一首经典作品,由秀田老师作词、郭颂老师作曲并演唱。作品节奏欢快、歌词淳朴、风格突出、韵律十足,具有一定的叙事性。通过东北方言的演唱,赋予了歌曲强烈的画面感与冲击力,将东北人民勤劳朴实、豁达风趣的形象声情并茂地描述了出来。该歌曲是一首说唱曲风的声乐作品,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使歌曲中“货郎”的形象栩栩如生,增添了歌曲的人物色彩。全曲共包含引子、主体和尾声三个部分,其中引子部分是以货郎的吆喝声作为起句,伴着高昂的声调渲染了歌曲的环境氛围,使听众寓于情景之中。主体部分共有三段,分别处于不同的情节内容。第一段是货郎将车上的货品详细地讲解了一遍,品类繁多的商品立刻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展现了货郎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第二段在作品本体上进行了角色互换,主要讲述了老大娘的困扰和货郎的答复,音乐语言跳来跳去、活灵活现,一段简单的对话,突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形象特点,使作品既不失风趣,又饱含艺术感染力;第三段描述了货郎送货归去,路上眼望到乡村发展兴盛、粮食丰收在望,一片繁荣昌盛景象的怡悦心情。最后以一声吆喝作为尾声部分的收尾,与开头的引子部分相呼应,营造出了货郎推车渐渐走远的意境效果。歌曲故事结构完整,旋律线条清晰,具有颇高的传唱度,是一首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东北民歌。

二、歌曲《新货郎》的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即音乐特征,是指一首作品整体上呈现出的独特风采。通过歌曲表现出其本质的内涵,反映出地域或时代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气质。众所周知,东北人民能歌善舞、性格洒脱,善于用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东北民歌主要以欢快活泼的曲风为主,节奏规整且律动性强,展现了东北人民勤劳勇敢、诙谐幽默的性格特点,同样也承载着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与追求。对歌曲《新货郎》的音乐风格性分析如下。

(一)语言上

歌曲《新货郎》采用东北方言、拖腔、衬词等元素与旋律进行完美配合,以第一视角来进行“货郎”的人物描写,蕴含戏剧性与故事性,突出了东北民歌的语言特点[3]。东北方言的应用,彰显了东北浓郁的乡村特色,使听者倍感亲切。其中常用的儿化音,让歌词更加妙语连珠,把东北人民豪放直爽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儿化音是前字与“儿”的结合,需连在一起发音,不可分开读,效果上增强了亲和力,如:“小伙儿”“烟袋嘴儿”“笔记本儿”“线围脖儿”等,使歌曲生活化,将情与景充分地交融在了一起,有利于百姓传唱。拖腔是指在唱段开始前或结束后的延长音调,旋律的延续进行赋予了歌曲更细腻、更深层的表达。在《新货郎》首句中以一声长达八拍的拖腔拉开序幕,采用呼唤式的歌唱方法,既要有稳定的气息支撑,也要把货郎兴奋的状态表现出来,将听者瞬间带入情境之中,伴随歌曲的发展,进一步展开叙述。与之相同,结尾处以八度跨音的拖腔作为收尾,将货郎热情洋溢地沿着乡路渐渐远走的画面营造了出来,全曲采用首尾呼应的写作形式,令人意味深远。衬词是歌曲中除正词外的衬托性词语,如:形声词、语气词、象声词等,是东北民歌常见且特别的表达手法,突出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在旋律的推动下增强歌唱口语化,使歌唱韵律得以烘托。《新货郎》歌词中也恰当的使用了一些衬词,如:“苞米棒子金闪闪”“高粱晒米红似火”中的“金闪闪”和“红似火”都生动地描写了粮食丰收、五谷飘香的景象;“烟袋锅啦哎嗨呀”“眼镜盒啦哎嗨呀”中的“啦哎嗨呀”都强调了货品的种类和品质。本首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东北方言、拖腔、衬词等写作形式,使朴实无华的语言得以渲染、升华,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性,将东北人民的生活面貌完整地展现出来。

(二)结构上

由于歌曲《新货郎》采用了四二拍的节奏模式和波浪形的旋律结构,以及六声民族调式的缘故,使整首歌曲呈现出了曲调优美、节奏严密的特点。全曲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8小节)是在欢快愉悦的前奏后货郎的叫卖,由十六拍的吆喝声导入,起到了引句的作用,给予听者一种情绪上的酝酿与铺垫,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进而带入歌曲内容。第二部分(9—21小节)共有三个乐句,大多由切分音形式构成(如谱例1),在旋律的进行中打乱了节奏规律,使原有的强弱关系发生了改变,突出强调了重音且使其富有弹性,表达了货郎推车卖货时的兴奋愉悦之情。

谱例1:

间奏部分(22—24小节)引入了前奏中的音乐素材,对歌曲的前后衔接起到了过渡作用,顺次引入了下一部分。第三部分(25—91小节)是由三段分节歌组成,每段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在第一段分节歌中共有十二句带有排比性的垛口,其中前六句作曲家精巧地利用了两拍子的特点(如谱例2),一强一弱、有井有条地介绍着车上琳琅满目的货品,后六句则采用了原有的节奏,一方面增进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节奏上的循环重复。

谱例2:

第二段分节歌在旋律节奏上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材料,讲述了老大娘与货郎间的对话,速度上呈现出由慢到快的变化过程,将老大娘缓慢的诉说与货郎爽朗的回答做出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既跌宕起伏又自然顺畅的音乐风格。第三段分节歌采用了快板的形式,表达了乡村振兴的雄伟景色和货郎的喜悦神情。结尾处(92—104小节)的十三小节,在悠长的吆喝声中渐渐消失,营造了一种余音未尽的场面效果。

(三)表演上

歌曲《新货郎》的演唱不仅要有好的声音状态,还要有好的艺术形体动作,从神态、形体、手势等方面表达歌曲的意境,每当前奏响起时就要将表演融入其中,但也要注意分寸,既不能过空,也不能过满,这样才能在歌曲中增添一抹亮色,提升歌曲的审美体验[4]。该作品是一首具有东北民间曲调风格的叙事性歌曲,通过字音走向和语势强弱等,将“货郎”的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极具真实感,在演唱时可采用角色互换法和心理视像法来分别进行诠释。采用角色互换法时,演唱者需将自身投放到货郎的人物形象中,把商贩推销、售卖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人物设计;歌曲中插入的第三人称——“老大娘”的出现,则需从身边的女性长辈中挑选出一个符合老大娘性格特点的人来进行观察模仿,运用缓慢的语速讲述着镜腿被掰折,无法做针线活的困扰,从而进行表和演的二度创作。采用心理视像法时,需注重细节的处理,对作品的每字每句都要在内心和头脑里建立起相对应的画面和形象。例如第一段可想象送货车上货物的种类、形状、颜色;第二段设想与老大娘对话时的语气变化和交流方式;第三段通过媒体的手段从视频或图片中了解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发展,感受庄稼遍地、硕果累累的丰收场景,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等。声乐虽然主要是依靠歌唱来传述作品内容的艺术,但也要通过表演的辅助来推动和表现作品的情境,进一步增强故事讲述感和人物代入感。

三、东北民歌与歌曲《新货郎》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音乐灵魂的产物,也是一首作品的精髓,更是最大的亮点所在,是通过想象音乐故事里发生的概况所传递出来的情景思维,并通过声音和肢体表达出来,从而打动听众的过程。东北民歌具有较强的音乐风格性,通常是集歌、舞、戏于一体的综合性曲风,有热情欢快的赞颂,也有娓娓道来的诉说,这些曲风中的情感基调都是受地域特征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所产生,进而得以流传至今[5]。正所谓一方水土哺育一方文化,东北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体裁之一,其源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因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熏陶,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上也贴合百姓心理,大多运用激情壮阔的旋律线条和气韵悠长的声音线条将其描述,突显了生机勃勃的地方色彩。在演唱东北民歌时,对作品的情感定位和声音的音色控制要求较高,应根据曲目的不同从而掌握随时转换人物情感和音色变化的能力,通过以情带声的演唱方式,使情绪加以细化和调整[6]。声乐自古以来就强调声音和动作的视听结合,在东北民歌的情感表达上更能体现出这一点,演唱者根据自身的感受情况,相同的歌曲不同的人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东北民歌的情感表达上要自然流畅,直截了当的对歌曲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变化进行生动地描述,像讲故事那样把听者瞬间带入到歌曲的艺术情感中。

歌曲《新货郎》是一首带有说唱元素的声乐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需通过一人将作品中两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既要夸张又不失细腻,要做到说中带唱、唱中带说,使音乐形象富有生命力。在演唱本歌曲时,歌者要把自身带入到“货郎”的角色中体验其情绪的微妙变化,要做到身心兼具,使声音技巧与表现能力交织在一起,这样所塑造的形象才能生动完整,所呈现的歌唱才能身临其境。在第一段中,要用轻快高亢的情感去演唱,如同日常说白一样,依字行腔,换字要灵活有力,把车上商品逐一介绍的同时,也要吸引众人的目光,从而达到招揽客人的效果。第二段中,老大娘的出现则需转变成缓慢深沉的速度和音色去演唱,语气化地表达出老大娘的诉求和无奈。随后货郎机灵地打断,使歌曲的速度回到了原速,绘声绘色地将两人的交流所表述,既让双方的形象和身份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又让歌曲的戏剧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三段的整体情感是激昂宽广的,通过借景生情的演唱,将货郎送货回去路上看到的丰收之景尽情抒发,使歌唱内容情景化,令听者置身于其中。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本首作品,才能深刻的用情感表达出作品的含义,才能把货郎的人物形象拿捏得准确到位,让作品有氛围、有魂魄,进而产生沁人心脾的艺术成果。

结 语

总而言之,《新货郎》是一首能够体现东北人民真善美的歌曲,运用淳朴的东北方言演唱,完整的叙述了货郎售卖货品的全过程,从开始的叫卖,到介绍车上一应俱全的货品,再到与年迈的老大娘交谈,最后到回去路上的喜悦,每一个瞬间都耐人寻味,听后会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东北民歌的魅力所在。通过对歌曲《新货郎》语言、结构、表演以及情感方面的探究,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进而对传播东北地方文化,传递东北声乐艺术做出些许贡献。东北民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枚瑰宝,其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使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东北民歌内容形式多变,声音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的主要表现,韵味的把控更是演唱的关键。近年来,东北民歌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传统民歌中的精华之处,有所创新和改编,使其中所蕴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传承,探寻未来发展的时代性与文化性,展现了新时代东北人崭新的精神风貌。

注释:

[1]王芳芳.关于“东北民歌风”的演唱与探索[J].剧作家,2009(02):93.

[2]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88—203.

[3]李海燕.东北民歌《新货郎》的艺术特征解析及说唱技巧探究[J].艺海,2015(04):78—80.

[4]胡东冶.音乐表演行为研究——从声乐艺术表演的角度[J].音乐创作,2018(11):165—167.

[5]郑秋芳.谈东北民歌的地方风格[J].戏剧文学,2003(12):102.

[6]李金柱.谈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及其审美特征[J].艺术教育,2016(08):92—93.

猜你喜欢
老大娘货郎民歌
一间等房客的屋子
航天货郎智能柜:便利生活,开门即得
古人的购物节——《货郎图》
读者之窗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夸年轻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