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生岭南,夏至好尝味

2022-06-20 09:10秦自民
百科知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岭南荔枝

秦自民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唐】郑谷《荔枝》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水果都是外来物种:清凉解暑的西瓜源自非洲,《本草纲目》有“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的记载;世界四大热带水果之一的菠萝,原产于南美,1493年哥伦布将其带到西班牙,明朝时传入中国;中国最早栽培的苹果为绵苹果,现代苹果是新疆野苹果和欧洲野苹果的杂交种,据说1871年才引入山东烟台;全球产量第一的水果——香蕉,其起源地争议颇多,或曰中国,或曰印度,或曰马来半岛。

《诗经》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说明早在先秦时期,桃和李就是我国大众喜爱的水果。从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可知,橘子生来就适应我国南方的水土气候。然而,最大名鼎鼎且浑身都是故事的中国原产水果,非荔枝莫属。在荔枝、香蕉、菠萝、木瓜这岭南四大名果中,只有荔枝才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特产。

荔枝为无患子科常绿高大乔木,植株长势壮健,树冠自然伸展。荔枝树可绿化、美化、香化环境,在深圳、广州等地常常被用作公园绿化树种。深圳有以荔枝为名的荔枝公园、荔林公园、荔香公园,广州有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闻名的荔枝湾、荔湾区。荔枝树是福建莆田的市树,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得名荔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荔枝的国家,秦汉之前,岭南地区就有栽培,栽培历史超过2100年。据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初年,刘邦称帝,南越王赵佗将荔枝从岭南千里迢迢上贡京师,从此,荔枝这种南方珍果就成了岁贡之物。其后,汉武帝刘彻破南越,不仅对荔枝进行“特快专递”,而且在长安建扶荔宫移植荔枝,无奈气候不宜没能栽活。

作为中国原产物种,荔枝没有像丹顶鹤那样被错误冠名。丹顶鹤的学名是Grus japonensis,中文意译为“日本鹤”。荔枝的学名为Litchi chinensis,即“中国荔枝”,可谓名副其实。

东汉文学家王逸可谓推介荔枝第一人,其《荔枝赋》也许是第一篇专门描写荔枝的文章。王逸对荔枝推崇有加。他赞美荔枝仅仅靠“颜值”就已出类拔萃,但绝非只有一身光鲜外表的青春偶像,而是表里如一的水果之王:“仰叹丽表,俯偿嘉味……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

虽然荔枝在西汉时就是贡品,其后又有王逸的大力推介,但直至唐朝,真正了解荔枝的人并不多。唐朝名相张九龄是岭南人,他对家乡色、香、味俱佳的荔枝情有独钟。730年任岭南道按察使时,他说当初在中书省称颂荔枝,“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于是,他就写了《荔枝赋(并序)》,铺叙渲染荔枝的奇秀甘美,盛赞岭南荔枝“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不知道是不是这篇《荔枝赋》勾起了杨贵妃的馋虫,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千里迢迢为杨贵妃运送荔枝,引发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荒谬故事。“味特甘滋”的岭南果王不仅成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见证,而且意外地成了古诗文中的“网红”水果。

明代文臣之宗海南人丘濬也对家乡的荔枝推崇备至:“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他赞誉海南荔枝因为生长在得天独厚的天涯海角,因而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美质和绝妙滋味。

荔枝属亚热带果树,其生长挂果与阳光、湿度、气温等气候因子关系十分密切。荔枝适宜栽培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最佳种植区为冬季短暂而温凉无霜、夏季漫长而炎热潮湿。因此,能够种植荔枝的国家和地区不多, 商业性栽培荔枝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及越南。17世纪末,荔枝从中国传入缅甸,大约100年后又传入印度。目前,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有栽培,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南非、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也有引种。不过,品质特优的桂味、糯米糍等还是非常留恋故乡的水土,基本上无法被其他国家大规模栽培。

中国不仅是荔枝的原产地,也是荔枝的主产区。2000年前后,全球荔枝种植面积约80万公顷, 年总产量约250万吨,其中中国的荔枝年产量约为150万吨。近20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对荔枝优良品种的研发、选育和推广,使其单产不断提高。2018年,我国荔枝种植面积超过55万公顷,产量突破300万吨,其中广东就达140万吨。

我国荔枝主要种植在北纬18度至29度地区。苏东坡使荔枝名扬天下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虽然没有描摹荔枝的形色与味道,对岭南荔枝的热情赞美却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确,岭南地區最适合荔枝生长。岭南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高温多雨,不见霜雪,在海拔高度适合、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地,荔枝生长最好、品质最佳。因此,荔枝在广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其次为广西,再次为福建、海南,台湾、云南、四川、贵州也有少量栽培。

我国还是荔枝的最大消费国,所产荔枝大多供应国内市场,约97%以鲜果销售。荔枝在国际上也颇受欢迎,不过,我国荔枝出口量很少,一般不足2%,主要出口美国、日本。

荔枝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百姓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千年不衰的荔枝树,寄托了祖先对子孙后代的美好祝愿。因此,岭南人过去在乔迁之喜或添丁进口时有在房前屋后种荔枝的传统。

提起夏天,人们总会联想到聒噪的蝉鸣、闪烁的萤火虫,如果是岭南人,则会期待荔枝与味蕾的甜蜜约会。没有荔枝的夏天,让人怅然若失。菠萝、香蕉、椰子、杧果是南国常见的水果,唯有荔枝是岭南真正的夏天之果。

南国六月,欣欣向荣,火红的荔枝婀娜多姿。白居易有诗盛赞:“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西晋文学家、植物学家嵇含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岭南植物的专著《南方草木状》中说荔枝“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夏至到了,荔枝都变红了,就可以品尝了。

白居易亲自栽种过荔枝,对荔枝了然于心。820年,在南宾郡(今重庆忠县)任太守时,为了推介荔枝,他请人画荔枝图并作《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白居易一連用了10个比喻对荔枝的生物性状进行了鲜活的描述,生动形象至极,让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

《荔枝图序》中妇孺皆知的是“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又名“离枝”,就是说这种果实离开树枝后就不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要品尝最美味的荔枝,须得才下枝头,就上舌头。即使在荔枝产地,一年中也只有6、7月份能品尝到最鲜美的荔枝——东莞等地常在这个时节举办“荔枝节”,邀请宾朋光临荔园,品尝鲜荔的独特美味,饱览荔乡的旖旎风光,增进友谊,共庆丰收,吸引游客。

北宋张舜民有诗云:“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琅。”说明当时果农已经懂得略带枝叶采摘的荔枝有利于保鲜。不过,储运保鲜技术至今仍然是制约荔枝开拓国际市场的瓶颈。

白居易通俗易懂、比喻生动的《荔枝图序》千古流传,可惜,那幅荔枝图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精彩的荔枝图,是南宋画家赵大亨的《荔院闲眠图》——两株果实累累的荔枝树下,有位慵懒的壮汉躺在亭中纳凉,可见,荔枝熟时正当盛暑。

欧阳修《浪淘沙》词云:“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五岭地区麦子收获时,荔枝也逐渐成熟,紫绛多皱的外壳里装着晶莹剔透的果肉,就像一枚小小的水晶丸子。欧阳修对荔枝成熟时的外形内质描绘得相当逼真,令人心驰神往,口舌生津。

1094年,苏东坡被贬惠州,与荔枝结下不解之缘。他尚未到达贬所就听说了惠州的风物之美:“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湿润的空气中荡漾着桂花的清香,新雨中的荔枝如燃烧的火焰摇曳生姿。此后,他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对荔枝进行了神形兼备的描绘:“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他将荔枝比为仙人,外穿绛色罗袄,内着红色纱衣,肤色晶莹洁白。因为“天公”将荔枝这样的“尤物”赐予了岭南,所以苏东坡不以贬谪为苦,反而觉得“南来万里真良图”。

其实,农历四月并非品尝荔枝的最佳时节,苏东坡尝到的也许是最早熟的品种三月红。三月红与别的水果相比品质风味尚好,但与其他荔枝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味带微酸、果核较大、肉质稍粗、食后有余渣。所以,三月红决非荔枝佳品。欲知荔枝品种何者为佳,请看《品种如繁星,荔枝香满口——荔枝的故事之二》。

猜你喜欢
岭南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忆岭南
岭南荔枝红
雨岭南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阿义”和荔枝
荔枝熟了
荔枝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