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2-06-20 06:02陈欣蕊
新农民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新时期问题

陈欣蕊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出来,目前政府已经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部分政策,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环评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并不理想,本文将针对新时期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规划环评;问题;优化策略

规划环评是将区域最初的环境数据及资源能源情况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各个产业所需要的资源配置以及环境开发利用等信息进行更好的规划和统筹,这样就可以在该区域发展前将环境问题融入到地区的发展规划中,从而在根本上减少经济发展对于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仍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规划环评编制质量、使得规划环评仅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无法真正落实规划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资源能源使用、污染治理、产业准入等管控要求,这些问题与现状规划环评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有关、与规划环评法律效力不足有关、与各部门对规划环评的认识不够有关;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促进规划环评成果落地是未来有关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 规划环评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这种现象与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工业园区发展速度越快,就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质量水平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矛盾,生态环境也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破坏[1]。如何提高规划环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规划环评工作的实际功效,合理安排资源能源流向,降低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资源环境影响,是指导区域发展方向,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技术人员进行规划环评编制时,要对规划实施所需的资源环境指标进行核算,对区域资源能源现状及潜力进行组合,从而为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其次,技术人员要明确规划方案的目标和方向,对现行的规划方案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制约因素,从而找到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规划环评工作中的工作重点是对区域发展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明确该区域的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以及资源配置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计算出该区域环境可以承载的总量,方便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

2 新时期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有关部门对于规划环评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

我国目前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很多地方的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仍然受到重视经济效益和当地发展思想的影响,并没有认识的环保工作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进行相应的开发建设规划以及规划环境评价[2]。甚至有部分机关要求环保部门为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疏通渠道,至环境发展于不顾,将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取得暂时的经济效益。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根据法律的要求,地区政府所出台的各项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发展规划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以来,虽然相关部门批准的规划数量较多,但真正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却寥寥无几。如果将规划环评作为建设发展的必然条件,就会出现很多建设项目由于环保问题没有达到规范而延期,最终会影响到地区的经济效益,政府政绩难以凸现。这也是规划环评工作推广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认为,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环评手续可以在建设项目开始后再进行补办,甚至有些建筑项目在竣工后才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办理,造成了恶劣影响。

2.2 缺少健全的规划方案

受到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通常来说,各城市的产业园区是较为集中的,是不同产业的共同集合点,这些产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规划编制工作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规划方案并不是十分全面,很多地区都是采用一个方案,无法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规划,在产业发展出现问题时没有可以快速启动的备用方案[3]。除此之外,很多部门的规划方案都采用了“拿来主义”,并没有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缺少实地调查数据参考,导致很多方案实际上并不具备指导价值。这样的工作模式也造成了产业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信息较少、可操作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指导意义不强的结果。在规划环评工作中具有一个“零方案”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是一个不实施规划的方案。在工作人员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关的规划方案时,应该将零规划作为基础,与实际的环境影响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但是从目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区域发展进行详细的内容规划,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难以实现规划环评工作的实际价值,导致规划环评工作的执行力度较弱。

2.3 规划环评制度的实施缺少责任追究机制

目前我国规划环评制度的建设整体来说是较为偏向原则性的,主要工作方向是保证了规划环评制度的专业性,从而保证审查工作的公正,更加侧重对建设项目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从全局来看规划环评制度的建立缺少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2.4 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缺乏统一的标准

我国各个领域仍然在快速发展,而产业园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规划环评工作的执行是我国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规划环评工作的执行质量,首先应该保证规划环评工作具有统一的工作标准,但是从我国目前规划环评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我国规划环评工作仍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法律法规依然不够健全,没有相應的参考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环评成果效力的实施。在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时,技术人员会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关的环评标准,但是这种标准制定方式可能出现的数据差异较大,每一个制定指标的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独特意见,最终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标准,从而也会影响到后续的规划实施问题。因此,想要真正提高规划环评工作的工作效率,必须要保证规划环评的执行标准是科学的、专业的,能够真正地为区域产业规划提供有效指导。6F391035-CC3F-499D-A3D3-BDC9AF0B01DC

3 新时期规划环评工作的优化策略

3.1 转变有关部门的工作理念

无论是产业园区还是建设项目都能够带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划及规划环评,这些项目很有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保证相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对于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视程度,真正认识到规划环评工作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规划环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推动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和合作,其中既涉及规划工作的制定和执行,也涉及环保部门的评价。只有保证各个部门的协调水平,才能够真正地使规划环评工作顺利展开[4]。相关部门需要将规划环评工作所涉及的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联动机制,有效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分享和有效沟通,真正的提高规划环评工作的工作效率。此外,各部门在规划实施的各阶段应充分应用规划环评结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及其它指导意见,避免“评而不用”,具体为:规划审批阶段应充分论证规划对规划环评中优化调整建议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采纳情况,对不采纳的明确原因;产业园区在招商引资阶段应以规划及规划环评确定的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为导向;入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过程中,审批部门应严格落实规划及规划环评提出的“三线一单”要求,落实规划环评中提出的污染物减排、碳排放管控要求;产业园区主管部门在园区的日常管理中应严格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跟踪监测、跟踪评价要求,定期对园区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及其与最新环境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适时对规划进行修编;其他部门应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变化情况,提出对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的指导意见,以便于规划及规划环评的修编。

3.2 建立完善的规划环评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行为有序展开的前提和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只有建立健全的规划环评工作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环评工作的功能和价值。目前,关于针对各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已经采用了公示制度,所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信息和标准都会在公共平台上发布出来,整个评价流程更加公正透明。但是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推进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众并不了解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无法便捷地获取到环评工作的开展信息。规划环评工作与建设项目以及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信息又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群众的参与度,降低获取环评信息的门槛,使普通群众可以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来,从更加客观的角度为规划环评工作提出意见。目前我国网络信息的使用已经融入到了大众生活中,有关部门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及时地将信息进行通告和同步,帮助群众更加便捷地获取到环评信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同时工作人员也及时地了解群众反馈,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制度,促进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推进和开展。

3.3 建立专业的评价技术指导体系

技术导则的发布,是指导环评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是环评工作成果质量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发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两个指导规划环评编制的技术导则,这两个文件均为纲领性技术文件,从规划环评总体出发,明确了环评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章节设置及各章节内容分布。但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等各环境要素的技术导则均适用于建设项目,规划环评只能进行参照使用;这大大减少了技术导则对规划环评的指导效力,使得规划环评编制的技术标准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有关部门应在现有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用于规划环评的技术导则,从技术层面确定规划环评编制的要求,提高环评编制质量。此外,在完善各环境要素的技术导则的基础上,从规划环评内容出发,如何科学地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全面的识别环境影响要素、如何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制定环境管理及“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均需要建立科学、严谨、务实的技术方法及论证体系;有关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些方面的探索,为规划环评成果更加具备指导意义提供技术支撑。

3.4 建立评价成果定期回头看机制

规划环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区域发展、合理配置区域资源能源使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规划环评在编制过程中制定了“三线一单”等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要求,提出了进行跟踪监测、跟踪评价的要求;但在规划环评实施过程中跟踪监测、跟踪评价往往不能很好地落实,各地将规划环评的编制与否作为项目审批的前提,一旦完成规划环评审查就将其束之高阁,不能很好落实其编制结论与管控要求。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建立规划环评成果落实情况的定期回头看机制,定期评价规划环评中关于“三线一单”、跟踪监测、跟踪评价等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对未落实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必要时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相挂钩,督促管理部门重视规划环评评价要求;同时管理部门可根据定期评价结论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为规划的继续实施提供依据。规划环评的跟踪评价作为规划环评实施五年后的回顾性评价,其目的为针对规划已实施部门的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影响进行評价,对后续规划实施提出要求;园区主管部门应结合新的上位规划、产业政策及区域发展要求,充分论证规划继续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时提出进行规划修编的建议。

3.5 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从规划环评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可以看出,规划环评工作中涉及的领域和技术是较多的,这也要求规划环评的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了使规划环评工作可以真正体现出自身价值,有关部门必须对工作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养,将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纳入培养方案中,让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工作技术人员也要定期的对建设项目以及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加强自身的工作经验,进一步保证工作技术人员可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规划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5]。

参考文献

[1] 贾瑜玲,廖嘉玲,薛晞,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的衔接——以眉山市某工业园区为例[J].环境保护,2021,49(24):47-51.

[2] 张艳霞.新时期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147-149.

[3] 汪自书,谢丹,李洋阳,等.“十四五”时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优化探讨[J].环境影响评价,2021,43(1):7-12,16.

[4] 黎华锁,文宣华,乐传云,等.浅谈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J].安徽化工,2020,46(1):13-15.

[5] 张书海,阮端斌.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几点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37(11):39-45.6F391035-CC3F-499D-A3D3-BDC9AF0B01DC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新时期问题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