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老年失眠临床观察

2022-06-20 11:14高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情志穴位状态

高华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门诊办,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病症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失眠的因素很多,如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药物作用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失眠问题越来越严重[1]。中医理论中将失眠划归入“不寐”范围,老年失眠后可能造成阴阳失衡,阴虚气弱,进而诱发多种疾病。因此,重视老年失眠患者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但常规护理效果不理想,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中医护理干预通过情志干预、针灸、按摩等操作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节阴阳平衡,进而提高睡眠质量[2]。文章针对2020年5月—2021年4月哈尔滨市中医院收治99例老年失眠病患为例,简述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哈尔滨市中医院接诊治疗老年失眠患者99例观察分析,根据单双号方式分作2组。对照组共计患者49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61~95 岁,平均年龄(78.6±1.5)岁;病程范围1~8年,平均病程(4.4±0.6)年。观察组共计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62~95 岁,平均年龄(78.8±1.6)岁;病程范围1~9年,平均病程(4.5±0.5)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均超过60 岁者;②均存在不同程度失眠问题者;③同意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器质病变者;②抵触配合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掌握促进睡眠的方法,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情志护理针对确诊患有失眠症状的患者给予情志护理干预,采用面对面沟通方式了解其具体状态,评估造成失眠的相关原因。同时加强健康宣教护理,说明可能引起失眠的大致原因,帮助其分析自身最有可能的原因,并针对此类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缓解方案。强调负面情志对睡眠的不良影响,潜移默化地转变其日常生活心态,叮嘱患者始终保持平和的状态。针对具有焦虑、抑郁等情志者,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通过播放音乐、电视节目等方式缓解;针对存在紧张、恐惧等情志者,则需加强护理人员、家属与其的沟通力度,并增加户外运动,鼓励患者多晒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

1.3.2 针灸护理根据患者失眠症状的程度选择开展针灸护理干预,选穴包括内关、三阴交、神门穴等,毫针刺入后稍稍捻动,得气后留针,并在针尾末端放置艾条,点燃后给予艾灸护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艾灸前需预先在针灸位点皮肤放置铺巾,放置燃烧后灰烬掉落灼伤。如患者失眠症状较为严重,则可增加耳穴压贴护理,选择王不留行籽放置在神门、心、脑点、交感等穴位,每隔2 h 捻动药籽1 次,达到按摩穴位的方式。另外,还可为患者提供朱砂外敷涌泉的方式干预,利用水火相济的理论,借助心肾经络相交的特点,改善心脉状态,提升失眠护理效果。

1.3.3 按摩护理日常巡房时可根据患者状态为其提供躯体肌肉按摩护理,首先需开展四肢和躯干主要肌肉群的放松按摩,缓解其身体的疲劳感,加快局部皮下血液循环速度,为后续按摩干预提供良好基础。如患者具有肝郁化火证,则需加强对印堂、耳蜗背沟、天庭、太阳等穴位的按摩,要求每穴按揉不得少于40 次,并加强对足底涌泉穴的按摩,要求不得少于100 次。如患者具有痰热内扰证,则需针对中脘、足三里、合谷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至少按揉100 次。其中针对躯体的按摩力度应保持适当程度,以拇指指腹按揉为主,辅以掌根;针对足底穴位按摩时则需适当增加力度,以拇指指腹按揉为主,辅以拇指关节。

1.3.4 膳食护理(1)叮嘱失眠患者在日常生活和住院期间禁止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等物质的饮料,也不得饮用浓茶,并最好戒除香烟,以降低神经兴奋性物质对大脑的刺激。需告知家属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监督患者,确保其可以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2)日常膳食结构中需保证口味清淡,并遵循少油、无辣、少盐、少糖的原则,食材可多选择绿色蔬菜,餐后可适量食用水果。如必要时在每日睡眠前可饮用一杯热牛奶,以此增强睡眠质量。

1.4 观察指标利用SAS 量表、SDS 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均为100分,分数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呈正比例关系。通过PSQI 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进行调查评估,涉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6 方面内容,各方面评分以0~3分评估,0分为睡眠质量良好,3分为睡眠质量不佳。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5.0 进行结果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形式表示,分别通过x2检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估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失眠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对比(,分)

表1 2组老年失眠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对比(,分)

2.2 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失眠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估对比 (,分)

表2 2组老年失眠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估对比 (,分)

3 讨论

老年群体由于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均处于严重衰退阶段,因而发生失眠的概率相对较高,根据其具体情况可表现为入眠困难、睡眠深度维持困难、夜间频繁苏醒等,使得睡眠质量大幅下降,醒后容易出现神经疲劳、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等情况[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老年失眠症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内大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患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群体比例为45.5%,其中超过55%者为老年群体。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下不仅会影响老年群体的神经功能,还会使其脏器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内细胞、组织等的老化速度增加,且可诱发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4]。

西医理论当中的失眠指的是人体睡眠不足,包括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等的不足,其中需连续保持至少3 周睡眠时间不足者才会被断定为失眠。根据其发病原因不同则可分为心理性失眠、生理性失眠、药理性失眠、精神疾病并发性失眠、酒精性失眠等多个类型,西医在应对失眠是大多采用药物干预方式,虽然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服用药物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5,6]。

中医理论则将失眠归类于“不寐”的范畴,并认为与心脉受扰或不畅有着密切关联,其中肝火、痰热均可上扰心脉,而脾、肾、胆亏虚也会影响心脉气血运营,因而治疗时多以降火清热、补益肝肾等为主。同时还可联合中医护理人员,由情志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再通过针灸护理疏通经络,刺激血液循环速度,配合躯体按摩放松肌肉和神经,另外借助膳食护理方式,改变其膳食结构,提升营养的摄入速率[7,8]。

总而言之,老年失眠患者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不良心态,提升睡眠质量及效率,同时促进护患关系和睦、融洽,值得临床运用且推广。

猜你喜欢
情志穴位状态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夏季穴位养心
状态联想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