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06-21 01:14杨霞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杨霞

摘    要:在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不断发展,优质水稻品种不断涌现,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也逐渐进步。阐述了优质水稻的特点,从种子选育、田间各时期水肥管理、水稻收获等方面论述了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从农业管理、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02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S511       文献标志码:B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虽然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不断发展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

1 优质水稻的特点

1.1 产量高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水稻高产成为科研部门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优质水稻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高产。水稻产量高,意味着可以用最少的耕地面积产出更多的水稻。要保证水稻的高产,就要保证水稻种植精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纯度在99.9%以上。这就对水稻种植前的选种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优质水稻的高产效果,要对水稻品种进行选择[1]。

1.2 抗逆性强

抗逆性强也是优质水稻的要素之一。水稻常见的抗倒伏性、抗盐碱性、抗寒性等都是优质水稻抗逆性的内容。如果抗性不能满足条件,当遇到极端的种植环境时,水稻种植效果也达不到优质水稻的水平。例如水稻需要有良好的抗倒伏性,避免被大风吹倒导致水稻腐烂、感染等情况发生。因此,水稻的抗逆性也是优质水稻的特点之一。

1.3 不易感染病虫害

水稻作为一种粮食作物,要着重避免其感染病虫害。优质水稻需要有良好的抗病虫害性,以降低在种植过程中的药剂施用量,增加水稻种植环保性,降低水稻栽培管理费用。特别是一些常见易发病虫害,如稻瘟病、稻飞虱等,稍有不当就会形成病虫害。因此,不易感染病虫害也是优质水稻的重要特点之一。

2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种与种子处理

在水稻优质栽培中,最重要的是水稻选种。在播种之前,要选择优质的品种。只有选取最适合当地环境的高质量、高产、高抗水稻品种,才能在接下来的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等环节实现高效种植。

在选种环节,要挑选颗粒饱满、圆润、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在晾晒环节,需要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晾晒。晾晒环境中,要保障湿度合适,温度合适,阳光充足,但不能暴晒。晾晒可以增加种子的通透性,提高种子在播种后的发芽率[2]。

晾晒好种子之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的播种前处理,保证种子不受病菌感染。用浓度为1%的生石灰对选育出来晾晒好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其表面附着的各种病菌、有害生物等。

要对水稻进行催芽处理。在催芽时,在地上铺1层稻草,在稻草上铺上1层麻袋并将其浸湿,保持环境湿润。在上面撒上处理好的水稻种子,再用1个浸湿的麻袋盖在上面,用稻草密封。1~2 d后,水稻种子发芽,催芽结束。

2.2 播种育苗

播种和育种环节是水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定水稻成活的關键。因此,要注重水稻的播种育种环节。

在播种育苗时,需要以当地气候环境为根据,选择适宜水稻种植的季节和环境,对水稻进行科学种植,避免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导致无法成活。根据当地环境,保证水稻整个成长期都处在适宜的条件,从而提高产量。在秧苗的播种过程中,要保证条件适宜。播种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25 ℃,土壤温度要达到5 ℃之上。当温度达不到时,可以采取隔寒增温措施。种植以后,在土壤表面铺1层稻草,保护种子不受夜间低温的影响;或者在距离表土40~50 cm之下的土壤铺着稻草,隔绝地下冻土的寒气上侵。

应注意土壤松弛程度。在播种前翻土,保证土壤疏松程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种子生长发育、扎根。要及时去除田间杂草、害虫等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因素,让水稻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2.3 田间管理

2.3.1 控制种植密度

当种植成功后,要对水稻进行田间农业管理。合理控制水稻栽培密度是十分重要的。当水稻密度过大时,株间距过小,导致养分供给不足,植株矮小,空气不流通,影响植株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时会滋生病菌、害虫等。当田间密度过小时,导致田间产量降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合理控制水稻田间密度,保证稻田各项指数达标。要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要求,控制水稻田间密度。

2.3.2 水分

灌溉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灌溉时,要严格要求无公害灌溉,采取节水调优的灌溉方式,严禁使用污染水质进行灌溉。要合理控制灌溉量。

在水稻插秧后,水稻根系吸水能力弱,叶片蒸腾作用较强。这时应该使田间保持苗高1/2~2/3的深水,确保水稻水分充足,避免水稻失水,也可在低温情况下防止秧苗受冻。

当水稻返青后,要适当减少水量,使稻田中的水达到浅水。保持水面3~5 cm的高度,增加地温,促进秧苗分蘖,保证分蘖苗优质。

水稻分化抽穗阶段是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水稻对水分最为敏感。在这个阶段要保证水量充足,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徒长,使水稻秸秆强度减弱,不能支撑水稻自身,从而发生倒伏。这时需要的水层厚度为5 cm。

在抽穗期遇到较低温时,要加1倍灌注水层,确保水稻在这个阶段安全度过低温期。

进入灌浆期后,水稻产生大量稻谷,要满足水稻对水分的要求。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既满足了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满足了水稻土壤透气性的要求,增加水稻根系的活性。

2.3.3 施肥

水稻插秧后,要在稻田中对其进行肥力管理。水稻施肥整体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

在水稻移栽田间之前,要在土壤中施基肥。水稻总吸肥量有50%的氮素和70%的磷、钾来自于土壤,因此在水稻移栽前要先施好基肥,保证土壤有充足的肥力,避免水稻生长后期肥力不足。这个时期应以有机肥为主,施加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水稻分蘖期需要适当的肥力,这是增加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应该在插秧后5~10 d进行施肥。这时水稻已经适应田间环境,根系活力强,可以适量施加尿素促进分蘖,尿素施用量6~7.5 kg/667 m2。7 d后,根据田间水稻长势二次施肥。

抽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穗肥施用应该在水稻生殖生长转化之前的阶段,即在倒4叶完全抽出时施用。这时需要以氮、钾肥为主,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为辅,为水稻补充少量磷元素。在施加氮、钾肥时,应以重钾轻氮为施肥原则,避免氮肥过多产生生殖生长延迟的现象。

粒肥施用应参考水稻实际生长情况决定,目的是实现水稻产量增长。不能盲目施用粒肥,以免造成健康水稻植株徒长等情况。粒肥施加的最佳时期是水稻齐穗期。这个时期以氮肥为主,用氮量是全生育期总用氮量的5%左右。在抽穗期前抽穗或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时,才能够施用粒肥。

2.3.4 水稻收获

在水稻选种、播种育苗、插秧、田间水肥管理、水稻开花结实后,是水稻收获环节,这是水稻栽培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时刻关注水稻成熟情况,分批次进行收割,确保水稻整体的成熟程度,提高水稻整体质量。避免在阴雨天进行收割,否则会导致收割的稻谷潮湿、不易晾晒。在收割完毕后,应该及时对稻田进行排水,以便下次种植。要对收割的水稻进行合理晾晒。晾晒不宜过多,以免失去水分。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虫害防治

3.1.1 农业防治技术

水稻虫害的农业防治手段就是在水稻整个生产过程中运用一些田间农业技术,创造出不利于害虫生存、有利于水稻正常生长的田间管理措施。

比如在种植水稻的前期,应该选育一些抗虫害性强的品种进行播种,从开始就避免害虫对水稻田间的损害。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害对水稻造成的影响。合理密植也是可以避免虫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密植可以减少水稻无效分蘖,使水稻生长健硕,提高水稻的抗虫性。要避免过度密植造成水稻养分不足、植株弱小、给害虫制造适宜环境[3]。

3.1.2 药物防治技术

水稻虫害种类较多。化学药剂防治是最广泛应用的防治手段,是目前水稻虫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稻飞虱是水稻的常见虫害之一,以吸食植株汁液为生,导致营养成分不能正常输送,造成水稻不健康生长。稻飞虱会将排泄物排泄在叶的表面,导致霉菌滋生感染,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水稻更加黄矮,营养不良。采用25%的吡蚜酮对田间植株进行喷洒,可以防治稻飞虱,也可防治一些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

3.1.3 生物防治技术

水稻田间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较为环保有效的害虫防治手段,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手段。在稻田中投放或引入害虫的天敌,不对稻田本身造成伤害,而且可达到将害虫消灭的效果。

比如可在田间饲养鸭子等家禽,利用鸭子的捕食作用将害虫消灭。鸭子能捕食稻飞虱、黏虫、稻叶蝉等多种害虫。要根据水稻田间生长情况和阶段性虫害分批次养鸭。

需要注意的是,当秧苗刚插时,不能直接放鸭子进入田间,因为此时秧苗还不够健壮。分蘖期可以将小鸭子放入田中,圆秆孕穗期可以将大小鸭子一起混放。抽穗灌浆期要收回鸭子,此时鸭子可能误食大量稻谷,对稻田产生破坏。最重要的是在每个阶段都要控制鸭子的数量,鸭子太少害虫多,鸭子太多会损害稻田。如何控制天敌数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3.1.4 物理防治技术

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是运用外力或者相关设备的物理作用将害虫消灭。比如可以运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灯光将其诱杀。可以在田间放置黑光灯,对金龟子、小菜蛾等多种害虫进行诱杀,并将其集中销毁。可以使用性诱杀剂,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雄虫进行诱导并将其诱杀,以此打破害虫繁衍平衡,通过限制繁衍减少害虫数量。利用物理防治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药物防治的不良后果,减少药物对环境的破坏。

3.2 病害防治

3.2.1 药物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的药物防治措施指的是在水稻染病前用药物对水稻进行防治,或者在水稻染病之后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让水稻摆脱病害的侵扰。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主要采用药剂防治手段。

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種病害,预防大于治疗。种植人员在播种前采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拌种,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对种子进行消毒、拌种,在播种前期进行病害预防。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使用,避免对种子、土壤等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在播种后,需要合理进行水肥管理,使水稻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片以及叶鞘上面,刚开始会在叶边缘产生一些半透明的黄色小斑,慢慢沿边缘或者叶脉延伸成为波纹状的黄绿色、灰绿色病斑。主要治疗手段是对发病表面进行治疗,一般采用大面积喷雾喷洒在水稻叶片表面。种植人员应在发病初期每667 m2采用30~40 g叶枯唑加50 kg水喷雾喷洒。在一些极端天气之下叶片受到损伤时,及时进行喷洒防治,以免病害大面积扩散。

3.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来防治水稻病害,用以菌治病的方法对水稻进行治疗,确保水稻高品质,减少并发症。

可利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春雷霉素是一种由放线菌产生的抗菌素,最初在土壤中分离得到,通过抑制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作用,具有低残留、无公害等特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生物农药。在水稻株苗初见病斑时对水稻进行施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水剂500倍液,或者4%可湿粉剂1 000倍液。初次施药之后,间隔7~10 d再施药1次。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时,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用上述配比进行施药。

可利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井冈霉素是我国产量最大的农用微生物源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当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接触到井冈霉素时,菌体细胞能够很快吸收井冈霉素,并且在菌体内传导,干扰和抑制细菌正常发育。井冈霉素没有杀死纹枯病菌的作用,只是减少了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水稻抗性防卫反应表达的特性,抑制了纹枯病菌的生长。

3.2.3 物理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是利用相关设备或者一定的物理手段,对水稻生长的小环境进行调节以免受到病害,或当发生病害时对水稻进行治疗。

水稻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0 ℃。26~30 ℃时,水稻容易滋生病菌。当夏秋季气温高时,应对水稻进行降温处理。比如可以适量对田间进行灌水,改善田间小气候,从而减缓由于高温环境导致病菌增长的情况。要注意早晨灌水,夜间排水,避免在高湿环境下滋生病菌。也可在水稻茎叶表面用喷灌或者雾化器喷洒一些凉水,达到降温的目的。

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将其进行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截断烧毁病株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免其他健康水稻感染。要注意周围环境的病菌残留,并及时进行清理挖除。

4 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发展以及耕地面积减少,追求高产量、高口感、高抗性的高品质水稻成为我国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严格制定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栽培技术,还要避免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进行病虫害防治,充分发挥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源泽,赵兴彦,何文涛,等.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19):39-40.

[2]黄元杰,胡磊.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3):45-46.

[3]陆崇高.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3):39-40.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