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022-06-21 01:14尹爱玲孙新华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

尹爱玲 孙新华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对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尤为重要。要加强苗期管理工作,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控,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玉米;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03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期被称为玉米苗期。该时期对玉米生长非常关键,是玉米生根、长叶、分化茎节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该阶段玉米生长发育的特点为根系发育比较快,到拔节期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根系,但地上部分茎叶生长速度比较慢[1]。玉米苗期是营养器官生成和生长的关键时期[2]。要结合玉米苗期对营养物质和外部环境的需求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苗全和苗齐。

1 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特点

1.1 对温度的需求

温度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影响比较大[3]。相关实践表明,如果地表温度在20~24 ℃,幼苗根部生长健壮。如果温度在4~5 ℃,幼苗根部可能停止生长发育。一旦幼苗遭遇到短时低温天气,虽然不会造成幼苗死亡,但其养分吸收能力下降,会出现弱苗和病苗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地表温度促进根系生长。

1.2 对水分的需求

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少[4],约占整个玉米生长时期需水量的22%。这是因为该时期玉米叶片面积比较小,叶片蒸腾作用低。如果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要及时灌溉,保证幼苗生长。

1.3 对养分的需求

在玉米幼苗3叶期之前,通过种子乳胚提供养分。玉米长到4片叶时,幼苗直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该时期根系和叶片比较小,所需要的养分也较少。在正常的气温条件下,玉米在苗期需要的氮约占生育期总量的7%,磷约占3%,钾约占7%。如果在整个苗期阶段幼苗的营养供给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叶片干枯,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5]。该时期要做好肥料的搭配和施用,增加养分供给。

2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苗期主要管理工作是促进根系的生长发展,做好壮苗培育工作,为玉米丰产和稳产奠定基础。

2.1 查苗补苗

种子质量、机械播种深度不一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种子播种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缺苗会影响田间植株的整齐度,导致单位面积内植株数量减少,造成土壤资源浪费,影响玉米产量。应该检查发生缺苗的原因,调查是否因种子质量或虫害而造成缺苗。如果严重缺苗,要及时补苗。如果缺苗比较多,采取重新浸泡种子催芽处理育苗措施进行补苗。如果缺苗比较少,可以采用移栽方法进行补苗。如果80%~90%的玉米成苗,则不需要补苗,在缺苗周边保留双苗即可。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晴天下午或者阴天移栽。为了提高幼苗成活率,移栽时应该选择带土幼苗。移栽之后,要及时灌溉定根水。

2.2 间苗和定苗

间苗和定苗直接影响幼苗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要正确选择好间苗和定苗时间。为了避免幼苗相互拥挤而导致遮光现象,需要在合适时间间苗和定苗,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均匀,促进幼苗强壮。如果间苗太晚,会导致幼苗徒长。应在1~3片叶展开时进行间苗。在晴天下午或者阴天间苗,保留健壮的幼苗,去除弱小幼苗,保证幼苗均匀。

选择适合的定苗时间,幼苗5~6片叶展开时进行定苗,将小苗拔除,保留均匀一致的健壮苗。如果缺苗,采取借苗的方式留苗,保证幼苗的整齐度。要控制好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植株过多会影响光照,同时通风能力差,容易发生倒伏,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在定苗期间,保证植株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提高产量。应该将病弱苗及时拔除。在定苗之前喷施1次杀虫剂,能够有效预防害虫,避免植株死亡。

2.3 蹲苗

蹲苗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促进植株根系发达和生长强壮,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出苗后到拔节前进行蹲苗。在苗期底墒比较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追肥和灌溉,要多锄地,使土壤形成上干下湿和上松下实的环境。

可以选择扒土晒根的方式,结合定苗进行蹲苗。要把控好蹲苗的时间,春玉米蹲苗约为30 d,夏玉米蹲苗约为20 d。要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和品种,灵活掌握蹲苗。如果是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果是早熟品种,要适当缩短时间。坚持壮苗多蹲、弱苗少蹲或不蹲的原则。在拔节前完成蹲苗,避免影响穗的分化。

2.4 对弱苗的管理

在定苗完成之后,雖然多数弱苗已经被拔除,但仍会存在一些弱苗。地势低洼、干旱比较严重、肥力不足的地区很容易产生弱苗,对产量影响比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弱苗生长。应采取单株管理的方式,若弱苗能够追赶上其他植株的高度,可以选择追施速效肥。对于涝洼地,要及时追肥提苗,做好田内排水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对于严重干旱的地块,应该浇小水,并且结合中耕促苗。

2.5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中耕除草能够提高土壤的空气流通性,促进养分分解,保证玉米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中耕措施能够调节土壤水分情况,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可以选择在拔节之前中耕,2~3次即可。控制好中耕深度,3~5 cm为宜。在中耕的同时,应做好除草工作。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幼苗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除草剂,防止杂草影响玉米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将杂草灭杀在萌芽中,促进后期玉米生长。

2.6 浇水和排涝

玉米苗期根系生长速度比较快,该时期需要一定的水分。要结合玉米幼苗生长情况及时灌水。为了避免玉米基部茎节徒长造成后期倒伏,在拔节期不能浇水过多,应该结合追肥浇水。针对土壤养分比较丰富的玉米地块,结合玉米生长需求适当浇水。如果玉米出现干旱的情况,要结合干旱情况适当浇水。玉米苗期耐涝能力比较差,苗龄比较小,水涝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造成幼苗死亡,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如果连续出现水涝天气,不及时排水会造成幼苗死亡。在大量降水之后,田间很容易积水,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造成铁或锰中毒,增加茎腐病和根腐病发生概率,因此要做好田地排涝工作。

2.7 施肥管理

在玉米幼苗阶段,肥料对其生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选择适合的有机肥。有机肥主要由动物排泄物或者动植物残体发酵而成,具有营养元素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是当前玉米苗期使用的主要肥料之一。通常情况下,有机肥施用量不少于60 t/hm2。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氮肥必不可少,应结合土壤实际情况适当施肥。磷肥也是植株生长不可缺少的,要控制好磷肥的施用量。高、中、低产田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05 kg/hm2、90 kg/hm2、75 kg/hm2,可以结合田块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应科学施肥,保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可以选择微肥,在苗期采用根外喷施方式,也可以选择在播种之前拌种。追肥能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和苗壮,在苗期要结合幼苗生长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追肥。如果出现白化或者发黄的症状,要及时增施有机肥和锌肥。

土壤养分充足、幼苗健壮生长时,可以不追肥和浇水。弱小幼苗和补种的苗要适当追肥和浇水。要结合中耕进行施肥,可以采用沟施或者穴施的方法,尿素用量为105 kg/hm2,施肥深度为5 cm。要控制好肥料和幼苗的距离,不能低于10 cm,否则会烧苗。

3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

3.1 玉米苗期主要病害

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以回飞虱为传播载体,主要为害幼苗的叶片[6]。染病后,幼苗叶面细脉之间会出现透明虚线点,之后逐渐增多,背面主脉出现蜡油状凸起,发病植株叶片逐渐变厚,颜色为浓绿色。在染病后期阶段,植株高度生长会受到影响,约为健康植株的1/2,同时患病植株多没有籽实。

苗枯病的病原菌为串珠镰刀菌。病菌在种子萌动时入侵,造成种子根和根茎变为褐色,逐渐损害整个根部,导致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影响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或者在根茎部位形成坏死病斑,导致幼苗枯死。在盐碱地和地势低洼的地区,很容易出现该病。

玉米在苗期很容易出现烂芯,主要是蓟马和瑞典蝇寄生在玉米芯中,导致玉米芯部卷缩进而腐烂。发病之后,心叶边缘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并且带有异味。害虫会啃食心叶部位,导致伤口感染。要做好害虫防治工作,才能有效预防玉米烂芯。

出现花白苗后,叶片下部会出现黄白化现象,在植株拔节之后叶片下部分出现白化,很容易被风吹倒,导致植株生长矮小,果实不大,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紫叶病主要为害玉米植株的叶片部位,导致叶片卷曲,叶片由红色变成紫色,最后植株变成紫色枯死。紫叶病主要是因为土地缺少磷肥造成的,该病与花白苗一样,直接影响玉米植株高度。

3.2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

玉米定苗之后,如果遇到干旱少雨和高温等天气,会增加蚜虫发病概率。蚜虫主要为害心叶,导致叶片变红,影响玉米健康生长,造成玉米植株死亡。通常情况下,玉米蚜虫主要在禾本科植物或者杂草心叶中越冬,直接为害玉米整个生长周期。

灰飞虱是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之一,也是传播粗缩病的主要载体。灰飞虱吸食玉米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还会传播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成虫主要在玉米田旁边的杂草中越冬,有很强的抗寒性,在-3 ℃环境中也可以存活,是玉米苗期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

玉米螟虫一代主要在玉米苗期啃食嫩叶部位,会影响植株生长能力,造成植株枯萎,之后玉米螟能够转移到其他植物上继续为害。

黏虫能够远距离飞行,发生之后会导致玉米严重减产。黏虫主要啃食玉米的叶肉部位,使玉米只剩下叶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甚至导致植株死亡。黏虫啃食速度比较快,还能够转移到其他田块,危害比较大。

蓟马会引起玉米烂芯,是玉米苗期主要的害虫之一。在发病之后,心叶部位会出现白色条斑,严重时会导致叶心卷缩,进而导致整个植株枯死。大旱天气会增加蓟马发生概率,降水会抑制该类害虫暴发。

二点委夜蛾主要躲在秸秆中越冬,在第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羽化产卵。幼虫潜入地下部位,直接为害玉米根茎部位,啃食植株根须,造成植株失去养分枯死。通常情况下,该类害虫可以隐藏在田块周围的杂草中,危害很大。

3.3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3.3.1 农业防治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7]。第一,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从源头上抑制病害发生。第二,喷洒低毒和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第三,做好田间管理以及田地周围杂草清理工作,减少病原菌数量。第四,坚持科学轮作,采取轮作倒茬制度,控制好土壤养分比例。一些病害是因为土壤中氮、磷、钾比例不均衡造成的,例如紫叶病和花白苗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缺少磷元素和锌元素。采用轮作制度能够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菌入侵概率,减少病害发生。

3.3.2 推广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

种子包衣剂含有杀虫、杀菌成分,富含微量元素,能够对种子进行杀毒,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同时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出苗率,保证玉米产量。

3.3.3 药剂防治

为了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在发病初期阶段可以使用广谱杀菌剂,也可以使用多菌灵或者农用链霉素等杀菌药剂。如果发现玉米地块有心叶扭曲的现象,可以喷施药剂防治。可以施用15 kg/667 m2硫酸锌,和细土混合均匀撒在种子旁,防治玉米白化病。地老虎能够啃食玉米幼苗的茎叶部位,可以选择2.5%的敌杀死4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者使用0.05%的锌硫磷毒土。玉米蚜虫会吸食幼苗汁液,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导致幼苗停止发育,选择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药剂,如高效氯氟氰聚酯或者吡虫啉等,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黏虫主要吸食叶片表面的叶肉部位,选择药剂喷洒防治效果显著,可以使用双甲咪与丁硫克百威混合药剂,也可以选择4%的高氯甲维盐1 500倍液喷雾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幼虫主要啃食玉米幼苗根部,可以选择甲基异硫磷乳剂1 500倍液灌根處理,有效灭杀大龄幼虫。

针对一些地下害虫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选择撒毒土的方式。将毒土和粪肥均匀搅拌之后撒入到土壤中,能够灭杀一些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的幼虫。在一些害虫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采用毒死蜱进行灌根处理。在玉米苗期可以配施生长调节剂。如果幼苗感染病菌,应及时喷施农用链霉素和磷酸二氢钾等,配合施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能够有效缓解病害,同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3.4 绿色防治

第一,选择黑光灯诱杀。黑光灯诱杀是当前比较常见的绿色防治技术之一。许多害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利用该特性防治能够提高灭杀效果。第二,选择荧光板诱杀。荧光板可以设置电击,能够大量灭杀成虫。第三,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害虫的天敌数量较多,如鸟类、蜘蛛、赤眼蜂、瓢虫等。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时要控制好天敌数量,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

3.3.5 改善土壤结构

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应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可以采用土壤益生菌,改变土壤酸碱度,有效抑制土壤中有害病菌数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土壤中撒入草木灰,然后进行深翻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灭杀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起到预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庞分泉.玉米苗期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2019(6):18-19.

[2]蔡海峰.高产玉米苗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17(3):52.

[3]马维祥.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2018(6):12-13.

[4]张传龙.高产玉米苗期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2016(8):23.

[5]张天红.玉米苗期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66.

[6]孔令军,王兆民,马玉萍.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5):41-42.

[7]薛玉梅.玉米的病虫害防治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8(6):77-78.

猜你喜欢
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蔬菜栽培常见灾害及预防措施之研究
林业育苗与苗期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