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06-21 01:14许海新
种子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病特点病虫害防治玉米

许海新

摘    要:玉米的种植范围广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加大了防治难度,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下降。文章以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易发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发病特点;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1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435.13       文献标志码:B

1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偶发病虫害发生频率增加

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扩大,一些偶发性的玉米病虫害发病概率不断增加,并且为害越来越严重,其中就包括玉米粗缩病。20世纪90年代,该病呈零星发生特点,进入21世纪后,粗缩病的发病概率不断增加,为害日益严重。

1.2 常发性病虫害越来越严重

一些玉米常发性病虫害的发病程度逐年加深,尤其是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虫,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玉米为害较大。

1.3 新病虫害不断出现

随着种植结构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一些新型的病虫害不断出现,如孢霉叶斑病和玉米褐斑病,增加了为害程度,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导致防治难度加大,不利于玉米产业的发展。

2 玉米苗期病虫害类型和防治措施

2.1 玉米苗枯病

2.1.1 发病特点

地势低洼、土壤贫瘠、盐碱地会增加苗枯病的发病概率,在播种过程中如果太深也会导致幼苗出土较慢,很容易发病。有积水的田块在苗期会出现芽涝,幼苗扎根较浅,很容易烂根。苗枯病的病原是一种弱寄生菌,存在于玉米幼苗期,会导致玉米的根茎部位病变,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玉米苗枯病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着直接关系,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大、土壤板结和透气性能差等,都会增加该病的发生概率,不科学使用肥料也會导致该病的出现[1]。

2.1.2 防治方法

采用农业防治方法加强对苗期的管理,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选择优质和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子,在大雨过后要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与此同时,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在发病初期,选择药剂喷杀防治,使用20%三唑酮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每间隔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两次,防治效果显著。

2.2 玉米粗缩病

2.2.1 发病特点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周期都可能发生,对苗期的为害较大。该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出苗到幼苗3叶期为主要感染时期,一旦出现症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应做好预防工作,加大对灰飞虱成虫的防治力度,降低发病概率。

2.2.2 防治方法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加强对灰飞虱的防治,该类害虫主要出现在田间的杂草上,在播种前要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灰飞虱的数量。播种完成后和出苗前要喷洒药物防治害虫,可以选择10%吡虫啉和50%菌毒清100 mL喷雾防治,间隔5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杀虫效果显著。一旦发现玉米田出现患病植株要及时拔除,避免传染给健康植株。

2.3 根腐病

2.3.1 发病症状

根腐病由腐霉菌引起,发病后根部会变软、腐烂,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影响根部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影响玉米产量。

2.3.2 防治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治根腐病,在播种前选择种衣剂拌种处理。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当喷施叶面肥料。针对湿度较大的田块要及时中耕散湿,促进根系正常生长发育。针对发病严重的地块,选择70%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玉米基部或灌根处理。

2.4 蓟马

2.4.1 发病症状

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爬行或田间灌溉等方式传播。成虫和若虫主要取食玉米心叶的汁液,成虫和若虫的个体较小,但对生长旺盛的叶片为害较大,会在叶片下面取食,造成叶片出现浅灰色的斑点,之后叶片逐渐变僵硬,心叶不能抽出,甚至造成幼苗死亡,对玉米苗体的为害较大。

2.4.2 防治方法

第一,在间苗和定苗的过程中,发现虫苗后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发现叶片硬化部位要及时摘除,以促进新生叶片的生长。第二,及时浇水灌溉,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第三,发现虫害后选择药剂喷洒防治,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喷施心叶及叶片。

2.5 2代黏虫

2.5.1 发病特点

黏虫2代和3代以为害禾本科作物为主,啃食茎叶部位,造成茎叶缺失,严重时可导致农作物减产50%,甚至绝收。做好低龄幼虫的防治工作非常关键,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2]。

2.5.2 防治方法

第一,在幼虫发生期,发现虫害后,应及时进行人工摘除。第二,在糖醋液中加入少量的洗衣粉诱杀成虫,或在成虫产卵时采用诱杀的方法,使用干草扎成草把,插在田间诱杀,效果显著。第三,药剂防治。在黏虫3龄之前,每667 m2使用30 mL金高克高效杀虫剂加入爱多收6 mL并兑水30 kg后喷雾防治,也可以使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 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2.6 地老虎

2.6.1 为害症状

地老虎主要取食近地面的嫩茎部位,造成玉米植株枯死,甚至缺苗断垄,影响玉米的产量。

2.6.2 防治方法

第一,撒施毒土。使用50%辛硫磷乳油拌細沙土,均匀撒在玉米根旁并覆土。第二,制作毒饵诱杀成虫。将新鲜的青草或菜叶切碎,放入50%辛硫磷乳油兑水后喷洒在草料上,均匀搅拌后放在田间,诱杀地老虎的幼虫。第三,药剂灌根处理。使用50%辛硫磷乳油5 kg/hm2兑水后灌根处理。第四,诱杀防治。地老虎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的特点,在成虫高发期,可以使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第五,选择毒饵诱杀成虫,毒饵的原料包括麦麸、豆饼、棉籽饼等,炒香后加入90%敌百虫,均匀搅拌即可,一定要控制好毒饵用量。

3 玉米穗期病虫害类型和防治措施

3.1 玉米丝黑穗病

3.1.1 发病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苗期病菌入侵,到穗期症状明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发病后果穗受害,极易造成全株颗粒无收。与健康的果穗相比,染病的果穗较短,穗基部较粗,没有花丝生成,后期会形成黑粉包,苞叶开放后有黑粉散出,会扩大传染范围,雄穗被感染之后不会形成雄蕊。

3.1.2 传播方式

玉米黑穗病的孢子能在土壤、农家粪肥或种子表面越冬,在土壤中存活2~3年,第二年在适合的环境下产生菌丝。在玉米苗期直接从幼芽入侵玉米植株,感染雄花和果穗,产生大量孢子。

3.1.3 防治措施

主要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选择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的杂交品种。在该病发生的高发地区,可以采取2~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在秸秆还田之前,对秸秆进行高温堆沤发酵处理。秋季做好整地工作,加强田间的肥水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在田间发现患病植株后,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彻底清理,避免扩散。选择药剂防治、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玉米丝黑穗病[3]。

3.2 玉米黑粉病

3.2.1 发病症状

发病部位最初为白色,颜色逐渐变深,呈淡红色或褐色,直至出现黑褐色粉末。在患病叶片、叶梢上有瘤,不会产生黑粉,茎和穗处的瘤较大,为害玉米叶、茎、叶鞘、雄穗、雌穗。

3.2.2 传播方式

病菌能在土壤中越冬,春季外界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出现孢子,之后借助风力传播。玉米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湿度大等都容易发病。

3.2.3 防治措施

玉米收获后要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减少菌源。采取轮作倒茬制度,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后及时销毁,减少田间病菌的传播数量,并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3.3 玉米小斑病

3.3.1 发病症状

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为害叶片,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起初呈褐色水渍状斑点,之后逐渐向上蔓延,湿度大的环境下会出现黑色霉状物,随着病斑的扩大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造成叶片枯死。

3.3.2 传播方式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在冬季分生孢子上的成活率较低,在第二年适合的温度下菌丝能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夏季的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该病很容易流行发生。

3.3.3 防治措施

选择轮作倒茬栽培方式,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深翻整地措施,深埋土壤中的病菌残体,减少病菌数量。适当增加有机肥料,控制好氮磷钾比例等,并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选择药剂喷洒防治,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防治,每间隔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3.4 玉米大斑病

3.4.1 发病症状

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苞叶、叶鞘。在发病初期有水渍状斑点,颜色呈黄褐色,从下部向上蔓延。病斑大小不一,空气湿度大时会出现灰黑色霉层。

3.4.2 传播方式

一般情况下,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残留的病株上越冬,在第二年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染病,借助气流传播,在20~28 ℃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如果空气湿度较大会加速病菌繁殖。

3.4.3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可以选择和大豆、马铃薯等作物进行1年以上的轮作。同时做好肥料管理工作,适当增施有机肥并控制好磷、氮肥比例。在发病初期,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间隔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3.5 玉米纹枯病

3.5.1 发病症状

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部位和果穗。在发病初期阶段出现水渍状的病斑,湿度大的环境下病斑会出现褐色颗粒状的菌核,扩散到整个果穗苞叶部位。

3.5.2 传播方式

夏季的降水次数较多,极易出现玉米纹枯病。种植密度大以及不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也会诱发该病。纹枯病的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在第二年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为害玉米茎基和叶鞘,随着病情扩散逐渐向四周蔓延。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病情会加重。

3.5.3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能力强和叶片直立的玉米品种,提高田间的透光度;科学合理密植,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合理排灌,调控田间温湿度;选择药剂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剥除发病部位的病叶鞘,选择烯唑醇和代森锰锌喷雾防治。

4 玉米花粒期病虫害类型和防治措施

4.1 穗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果穗和籽粒,被害部位会出现粉红色或黑灰色的霉层,可以在玉米吐丝期用药防治,选择5%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每667 m2使用25 g并兑水50~60 kg或使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即可。在喷雾的过程中对准果穗以及下部的茎叶部位,每间隔7 d喷洒1次,效果显著。

4.2 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出现在玉米灌浆期,乳熟末期到蜡熟期是该病高发期。暴雨过后突然转晴会导致土壤湿度变大,造成该病大范围流行。在发病初期选择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间隔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4.3 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主要为害茎、果穗,会导致主茎折断,造成营养供应不足、授粉能力下降,影响玉米产量。可以在玉米苗期使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滴入花丝基部;在灌浆中后期使用5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注玉米的雌穗部位。

4.4 蚜虫

在玉米抽穗扬花期,蚜虫主要为害雄穗部位,遇到干旱少雨年份,蚜虫的繁殖速度会加快,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如果发现玉米植株有蚜虫,应及时采取药剂防治,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即可。

4.5 红蜘蛛

红蜘蛛又称火蜘蛛,在玉米花粒期的为害比较明显,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蔓延,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选择2%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20%甲氰菊脂乳油2 000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对准中下部叶片喷雾即可。

5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遇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分析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等生长阶段的病虫害发生类型十分重要,应及时找到病虫害的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减少玉米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于江涛,宋玉保.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8):21.

[2]冯献荣.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13(11):22.

[3]刘静.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J].植物医生,2018,31(3):40.

猜你喜欢
发病特点病虫害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