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2022-06-22 03:58滕艳
艺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承创新艺术创作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其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并以新兴科技成果为主要手段开展艺术创作。在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将传统元素不断融合、呈现在新媒体艺术教育中,为其创作发展提供动力,反过来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为我国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传承与保护创造了更多机会。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新媒体艺术教育的价值入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的辩证关系,并提出改进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传统文化;新媒体艺术;传承创新;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5-0-03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大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还拓展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媒介与创作理念,使艺术家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将自己多元化的想法呈现出来。同时借助全息投影、VR等技术设备能够将艺术画面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从而不断加深大众对于新媒体艺术的理解。目前,新媒体艺术对于我国艺术文化发展建设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小众艺术需求,还能够提高社会大众的艺术审美水平,促进优秀艺术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劳动人民生活文化、审美趣味以及人文交流的反映,更是当前社会多元艺术文化的发展载体与形成起源。新媒体艺术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传播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新媒体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1 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1.1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加强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力图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展示其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直到今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学原理与审美价值依然对大众的艺术追求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时代的产物,不仅融合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理解与认知,更是先辈们不断更新的意识思维的物质载体。从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来看,文化作品、文学古籍等传统文化载体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不断给中华儿女带来智慧启迪,让人们的认知不断升华,心灵得到洗礼。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象征,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在不断丰富着新媒体艺术的创作题材与内涵[1]。

1.2 传统艺术元素与新媒体艺术

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展了传统文化的外化手段。其中在艺术形象设计与表达方式上的创新与发展,如某些技艺的应用、图案的刻画,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国画、剪纸、雕刻、壁画等艺术作品都可以直接反映出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为新媒体艺术提供更多的艺术表达手法与创作技巧,还能使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相应的元素将自己的思想、精神借助作品直接表达出来,加深大众对作品的理解,最终使大众与作品产生精神共鸣。

1.3 传统音乐形式与新媒体艺术

我国传统音乐是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气候环境也各不相同,由此出现了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多种戏曲音乐类型;又由于传统音乐的作用与受众不同,产生了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与民间音乐四大音乐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在今天迎来了复兴,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含的音程、和弦、节奏等基础乐理知识以及和声、复调、旋律等高级乐理知识,为新媒体艺术融入了新的元素[2]。同時,对众多元素与多种具有民族色彩的乐器进行音乐演绎,有利于完善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作环境与空间,为新媒体艺术的个性化创作奠定基础。新媒体艺术文化作为科技时代与文化艺术的审美融合,承担着弘扬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新媒体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应用,为新媒体艺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教育的辩证关系

2.1 新媒体艺术能够解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的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各样的审美追求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大众的艺术审美追求遭受各种非主流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审美带来的巨大冲击。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渐渐以西式审美教育为主,主张运用西方美学理念指导艺术创作。这不仅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无法在新时代获得有效的弘扬与传播,还导致其蕴含的深刻内涵与人文价值无法在当今社会发挥启蒙与引领作用。由于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意蕴缺失认知,导致在进行优秀文化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过程中缺少重要的精神支撑,而新媒体艺术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以及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沟通的即时性与虚拟性,使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与普及,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新兴设备与大众有效沟通,不仅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拓展了其深度与广度,最终使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了全民性与大众化的价值方向。

2.2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深化新媒体艺术底蕴

新媒体艺术通常以数字化为基本表现形式,创作者往往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创作,通过融入自己对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与传统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载体的不同。传统文化创作通常会以纸张、石块等作为创作载体,这种艺术形式往往表达方式含蓄,同时也由于其单一、片面以及固定的画面,使大众难以理解其思想,只能基于色彩明暗浅层次地理解作品思想。而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和联网设备作为创作载体,采取音乐喷泉、多媒体技术、全息投影等方式将作品物质化与外显,通过直观的影像加深大众对于作品的认识[3]。

数字化技术表现方式使新媒体艺术创作只需借助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作品过于机械化,缺少人文主义元素与思想内涵。其虽然拥有了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却缺少美学价值,难以实现长远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丰富,可以有效解决新媒体艺术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不断提炼、总结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融入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不仅可以使新媒体艺术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新媒体艺术作品,还能够丰富新媒体艺术的思想内涵,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 中国传统文化对新媒体艺术教育改进路径

3.1 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再现传统文化场景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技巧性,还拥有丰富的内涵。其是古老民族记忆的载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仍以独特的精神文化魅力影响着大众对于美的认知与追求。同时,随着新媒体与数字技术的普及,传统文化借助新兴设备与科技产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其不仅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与手法,还在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运用数字化艺术创作手法,可将传统文化作品中的场景以立体图像的形式重现,不仅使作品的精神内涵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还能使大众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通过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场景、布局、元素,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加工处理,最大限度将传统文化元素以多元化的视角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优秀文化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与看法。通过新媒体艺术的加工处理,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更能唤起观众内心深处对于美的渴望与向往。

3.2 通过运用新媒体艺术重构传统文化元素

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领域与人文意义宽泛,不仅是居民生活形态的必备要素,更关系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形式,不仅包括文字、图画等直观可感的美学符号,更包括必须借助物质载体才能被人们感知到的传统技艺文化。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重组与加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使新媒体艺术领域涌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能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融合,使其在新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新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剥离与总结传统文化元素与人文内涵,将其按照对应关系进行合理分类,并融入所构建的具体艺术框架中,通过一系列的有机组合,不仅可以使新媒体艺术呈现强烈的艺术美感,使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具个性,还能够有效激发传统艺术元素的活力,使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生命力[4]。同时,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与混搭,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观众时空错位的感觉,为其带来独特的视觉盛宴与审美感受。

3.3 充分延伸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与人文关怀,在实际生活中还拥有诸多象征意义。比如竹子代表正直谦虚、坚韧不拔等美好品质,梅花代表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菊花代表着富贵安康等,在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下,原本普通的植物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行。在新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传统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并通过象征的手法使作品散发独特的魅力,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记忆。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以便观众理解与认识。同时,新媒体艺术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提炼传统文化中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教化意义的人文内涵,并注重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融合,最终在新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让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思想得到充分的延伸[5]。这不仅十分考验创作者对传统文化元素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的提炼与理解能力,更需要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选择合适的接入点实现传统元素的表达,并最终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4 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思考

一方面,在当今社会的艺术发展形势下,传统文化对于新媒体艺术教育创作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深刻的运用价值。新媒体艺术更应该不断转变创作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该在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前提下实现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背景与表達内涵的深度融合,并在呈现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与时代接轨。另外,政府与文化主管部门,应该针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积极构建完备的监督与管理体系,并给予政策鼓励,展开实时监督,在保证新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资源、元素客观公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传统文化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遭到扭曲、丑化等,使之能够保持本真,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及教育的群体而言,在进行艺术创作前,要不断学习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学原理、审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只有对传统文化、传统技巧做到足够的了解,才能合理选择传统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思想表达过程中。同时创作人要始终秉持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的理念,并不断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低级趣味、恶搞文化时始终拥有清醒的认识,并坚守本心,为人民大众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最终使新媒体艺术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5 结语

目前,我国新媒体艺术教育行业发展水平还较低,新媒体艺术教育者必须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紧密结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其文化精髓引入新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传统元素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新媒体艺术创作水平,也能丰富其内涵。总的来说,传统文化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新媒体文化必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琳.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2):114-116.

[2] 刘杨.浅议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传承创新[J].明日风尚,2021(15):191-193.

[3] 王芳.浅谈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4):243-244.

[4] 于洋.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9(20):241.

[5] 戴丹丹,涂波,夏海斌.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12):16.

作者简介:滕艳(1989—),女,山东日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艺术传承创新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黑龙江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研究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