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析论

2022-06-22 00:43刘九如
现代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出版业数字化数字

刘九如

一、数字出版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攻方向

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应用,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AR、VR、MR、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应用,催生出新的出版业态和生态,推动出版业转型发展。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基础,基于互联网平台,面向手机等终端提供服务,在内容生产、内容呈现、产品形态建设等方面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有效加工、组合,最终实现内容数字化,生产运营、传播、阅读数字化的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攻方向。

(一)电子出版及其特征

电子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图书出版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阅读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电子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博客和网络原创文学等。电子出版的特征是数字化,主要表现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内容的编辑加工、复制、营销等环节。由于其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成本低廉、环保低碳等特点,在我国新闻出版业中占有较高分量。《2020—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书收入62亿元、互联网期刊收入24.53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收入7.5亿元、博客类应用收入116.3亿元。

(二)互联网出版及其特征

互联网出版是指通过互联网研发创作或编辑加工的作品,直接通过互联网被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互联网出版的主要特征是网络阅读和网络检索。由于网络空间大,读者不受时空限制,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下载或通过网络订购;同时,通过关键字词的查询,读者可迅速找到所需内容。互联网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地图、网络游戏和网络教育出版物等。《2020—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超过万亿,其中网络动漫收入238.7亿元、数字音乐收入710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游戏等)收入2 448.36亿元、网络游戏收入635.28亿元、在线教育收入2 573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4 966亿元。

(三)融合出版及其特征

融合出版模式是指在出版中应用“融合技术”使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能够以跨平台的方式进行合作,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融合型服务与产品。融合出版是数字出版的高级阶段,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融合出版的主要范式一是“传统出版+”,即采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动融合,促进线上渠道与实体书店之间的互动融合。二是全媒体出版,指适应传播形式的变化,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光、电、数字等载体和技术手段,在出版的内容、渠道、功能层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仅仅是融合出版的初级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网络传播模式。真正的融合出版是对出版策划、技术平台以及网络营销体系的整合与系统管理,实现出版载体和流程数字化、出版内容结构化以及用户使用反馈数字化的全媒体融合发展。

三是“社交+传播”,指“融合出版”创新过程中建构的基于关系技术、新媒体社交平台的新兴出版模式,是数字阅读平台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微信朋友圈和订阅号是典型的“社交+传播”。

“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读者的阅读习惯已发生重大变化,“转场”趋势十分明显;出版业从需求出发,就必须将重心转向融合出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数字化阅读人群已经达到79.4%,这意味着每100个成年人中有近80个人进行数字化阅读,并且阅读载体已经从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转向了以手机为主。不仅阅读人群大大增加,每个人用于数字阅读的时间也不断延长,并挤占了其他阅读时间。2008年,我国成年人每天用于互联网及手机的阅读时长不到30分钟(互联网26.16分钟、手机4.66分钟),2020年,成年人人均每天互联网及手机的阅读时长达到168分钟(互联网67.82分钟、手机100.75分钟),而图书、报纸和期刊每天的阅读时长被挤压到半个小时内。因此,出版业只有加快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顺应读者阅读需求变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

与此同时,从出版业本身看,“十三五”时期,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增长速度不仅远低于“十二五”期间,也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速;而新兴的数字出版产业却保持快速增长,“十三五”年均增速将近20%,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的新动能与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推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数字出版支撑出版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新阶段数字出版发展态势

伴随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主管部门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数字出版产业形成了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5G商用进程加快,数字内容供给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升级,促使数字出版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技术推动、全面融合、场景创新,促使新阶段数字出版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一)数字技术推动出版业全面转型

新阶段数字出版的特征是融合出版,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有机融合,它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R、VR、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持续拓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新模式、新载体、新渠道,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纸与屏”相结合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逐渐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使出版业的价值链不断提升。

其中,5G的快速商用促使信息传输速度极大提升,更加有利于各种高清音视频的传播,进一步加快出版内容向富媒体化的转变。VR、AR等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呈现形式,使出版内容更加多元。VR、AR作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通用性计算平台,能有效增强出版物个性化并进行实时交互,解决传统出版业缺少互联网属性、难以提供增值服务的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普及正在重塑出版流程,优化出版服务模式。更应关注的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发与个性化推荐改变了数字内容的分发机制;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始助力数字版权保护,优化内容发布环境,方便实现数字内容的转售、借出或者赠送等。

与此同时,云服务、人机协同技术已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出版,“云端模式”也已成为阅读、教育、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主要模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模式成为刚性需求,在线课程、直播课程推进了“云课堂”等数字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此外,云游戏作为5G应用落地的重要场景,也成为网络游戏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迭代应用,将进一步促进用户与内容生产者、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产品之间更为紧密的连接互动;促使内容供给更加智能化,内容生产与分发更加便捷;算法将与人的感官信息、经验知识、逻辑判断相糅合,正在推动数字出版进入新的境界。

(二)新阶段数字出版侧重于四方面融合

众多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催生新媒体、新业态,实现产品服务升级和产业边界扩张。当前数字出版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或图片,而是为读者提供集音频、视频、线上服务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资源与服务,是一种内容呈现的无限延伸,是多种载体的无限发布,只有通过多种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才能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通过数字技术对出版内容进行拆分与重构,实现优质内容的一次出版、多次开发,推动出版服务由单一的产品服务,上升至基于内容的多元化服务,从有形服务延伸至无形服务。

适应知识付费时代需求,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网络出版、头条、分答、微课、听书等日益丰富的线上内容变现形式,进一步打通线下线上渠道,实现渠道融合,将优质内容与线上渠道全面对接,扩展内容增值服务。

人才融合是数字出版最终决胜的关键,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向融媒型和全媒型深化发展,实现一支队伍,面向多个平台,生产多种产品,促进传统编辑业务能力转型与提升,培育复合型全媒体人才,成为众多出版机构拓展数字出版的重要着力点。

(三)当前数字出版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相关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创新探索,形成了众多优质的数字出版产品,建立了广泛的市场影响力,赢得了良好的价值回报,也创造了推动数字出版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鲜经验。

人民法院出版社研发的“法信”知识服务平台,以向社会各界提供精准、权威的法律知识服务为目标,汇集系统的法律规范、裁判规则、类案检索和法律文献版权资源,通过独有的法律知识导航体系——“法信大纲”和业内领先的类案检索、同案智推、智能问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引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解决方案和案例大数据智推服务。自2016年3月上线以来,“法信”注册用户数超过60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法律知识与案例应用平台。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研发的“数字水”知识服务平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涉水专业内容资源为基础,构建水利水电内容资源数字化传播平台与知识服务平台,形成完整的水利水电专业性数据库和相关专业数字出版产品系列,包括经过数据加工的上万种图书、文献以及海量的图片和音视频等内容资源。平台采用H5等技术开发,系统后台统一管理与运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上自适应的同步展示适配需求,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水利水电数字图书馆、专题数据库、离线阅读产品、知识社交、决策咨询、解决方案等多种形态的个性化内容与知识服务。

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的“人卫临床助手”以人卫学术专著、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病例为内容基础,对多种内容资源进行碎片化、结构化处理,并深入挖掘、系统整合,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医学知识查询、学习平台,从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法律法规、临床路径、临床伦理、医患沟通等多个维度对医生的临床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辅助和支持。依托人卫社强大的专家团队及编辑队伍,建立内容更新机制,从知识丰富化、内容形式多样化、内容覆盖全面化等多个方面不断更新升级;真正成为医务工作者名副其实的“助手”。

这些典型案例之外,还有众多优质数字出版产品创新探索。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2020年已两次组织全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工作,公布两批共计151个精品项目,这些项目涉及融媒体出版物、数字教材、云课堂、数据库产品、AR/VR产品等,如人民音乐出版社“方舱之声——抗‘疫’立体数字出版平台”以“音乐治疗”助力抗“疫”,通过移动端音频技术精选整合丰富优质的音乐资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对2000年来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文化传播等进行空间定位和深入研究。笔者曾参与这些项目的评审研究,从这些新成果中感知到了新阶段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

三、把握数字出版新的发展机遇

瞄准主攻方向,把握技术变革,还必须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阶段数字出版的发展机遇。

(一)调整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和方向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已经正式发布《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壮大数字出版产业。规划要求“实施数字化战略,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出版单位深化认识、系统谋划,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出版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推进出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大力提升行业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系统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出版发展新引擎”,并明确要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等具体举措。出版企业层面,也应该充分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梳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与短板,确定新的目标和方向,做好顶层设计的调整和谋划,明确发展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在资源配置、制度建设、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健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

(二)强化数字化转型思维,实施产品化战略

抓住数字出版新机遇,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强化数字化思维,从内容策划、产品设计,到读者交流,一切基于互联网、基于数字技术,促使各环节建立数字化优先、“移动优先”意识。与此同时,要强化产品意识,着力推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数字出版精品;基于自身出版定位和特色,尽力打造拳头产品,打造知名数字出版品牌。同时要注意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针对消费升级,顺应数字时代文化生活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新趋势,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打造数字出版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

笔者总结所在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近年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创新做法,基于产品化策略,提出如下经验:

一是认真做好产品开发,基于电子信息和工业技术知识服务,集中开发几个适应市场需求的融合出版产品,不断迭代完善。电子工业出版社开发的“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以及“国之重器”知识服务平台等,经过连续三年迭代完善,已成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用户广泛认可的知识服务平台。

二是责任编辑全面转型,要求编辑参与融合出版产品策划,做到一支队伍服务多个平台,出产多样化产品。社里每年确定重点产品系列以后,每个责任编辑基于精品图书策划,为重点融合产品提供音视频知识产品模块。

三是电子信息等教材全面配备数字资源,建立云服务平台,学生读者可通过二维码随时获取优秀教师讲课材料和音视频。通过融合出版,促使学生与名师有效对接交流。

四是组建华信研究院,开展产业研究,将传统图书出版、知识服务平台与产业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融合起来,形成专业知识信息服务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内容为本,推动音视频等多媒体融合创新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优质内容永远是出版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凝聚行业与领域资源,强化特色优势,坚守“内容为本”,推出更多内容精品,才能为数字出版创新提供源泉。基于特色内容,积极利用音视频、图书、互联网媒介、AR/VR等工具,拓宽信息传播形式与渠道。

当前,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日益成为数字出版品牌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因其可视化、便捷化欣赏等特点,开始形成变现能力,正成为出版机构提供知识服务的新利器。同时,短视频、网络直播也是品牌营销新模式,能有效拉近出版机构与读者用户之间的距离。因此,基于短视频、网络直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值得更多关注。

(四)紧跟数字技术应用,关注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影响

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与智能技术,是推动数字出版创新突破的关键。出版机构应设立较高层级的技术主管,培育技术研发队伍,选择确立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积极应用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与读者、用户的广泛互联网连接,确保同时有效在线;利用AI、AR、VR及区块链技术,降低数字化产品和内容创作门槛,提升读者互动参与度;利用物联网、网络直播等技术,实现营销增值服务。

当前热捧的元宇宙技术,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拓展现实、机器人、脑机接口、5G等技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AR、VR、脑机接口等交互技术,提升虚拟世界的沉浸感,将对内容生产、用户体验带来重大变革。因此,采用元宇宙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把AI智能互动场景与手稿、图画、声音等相结合,将出版物和知识的创作过程真实地还原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提供多元体验,让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和知识的力量,由此值得深入跟踪和关注。

(五)落实“一把手”工程,推动体制机制调整

推动数字出版创新,把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来抓,就必须落实“一把手”工程,这已是共识。然而,调查各出版机构的情况,真正站到主导位置,集中主要精力,把数字出版作为主要工作来抓的“一把手”还比较少见。真正落实“一把手”工程,一是要“真心想”,要意识到数字出版是出版机构创新调整的必由之路,在观念上真正重视数字出版工作;二是要“一盘棋”,明确规划、顶层设计、实施步骤,将预算规划、人员匹配、产品研发营销等“一盘棋”做好统筹;三是要“亲自抓”,“一把手”要承担主要责任,直面改变,真抓实干,立足“小而专”,抓出数字精品,最终形成可持续迭代、具有市场竞争力、能真正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质数字内容产品。

①⑤ 李蕊.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态势[J].全球化,2020(3).

② 马跃.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9-05-08.

③④ 魏玉山.加快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N].国际出版商报,2020-08-24.

⑥ 宋吉述.新兴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8-18.

⑦ 杜贤.创新探索出版融合之路[C]//科技编辑融合出版研讨会论文集,2021-11.

⑧ 左志红.科技出版单位深度融合“深”在何处?[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1-29.

⑨ 张立.步入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数字出版[J].出版参考,2020(11).

⑩ 赵国栋,易欢欢,徐远重.元宇宙[M].北京:中译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出版业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数字看G20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