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T联合S-1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对NLR、PLR等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2022-06-22 08:05吕晶晶邹明雷付培彪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食管癌病灶研究组

吕晶晶 邹明雷 付培彪

食管癌发病隐匿,侵袭性强,死亡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临床上多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乏力、癌痛等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诊治,势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而目前针对食管癌患者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也仅有约20%的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而其余患者就诊时因转移而无法手术,因此,放化疗成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其中对于放疗,研究表明单纯的放疗对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欠佳,鉴于其常规放射治疗局部漏照的局限性及剂量调整的多方因素,致使无法深入治疗,失败率较高,而着重于放射治疗(IMRT)可在保护正常器官功能的同时,还能在靶区匹配相应的高剂量治疗,对提高病灶区剂量调控和抑制肿瘤远端转移具有灵活性[2-3]。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IMRT联合S-1对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NLR、PLR等指标及预后改善情况,为进展期食管癌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和临床选择性的治疗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9例,采用IMRT联合S-1治疗,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为(73.5+10.0)岁;肿瘤部位:颈段5例,胸中上段20例,胸中下段14例;病变长度3~8 cm,平均病变长度为(4.5±0.4)cm;TNM分期:Ⅱ期26例、Ⅲ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24例,腺癌15例;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放疗联合S-1治疗,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为(73.2+9.8)岁;肿瘤部位:颈段7例,胸中上段22例,胸中下段11例;病变长度3~7 cm,平均病变长度为(4.2±0.5)cm;TNM分期:Ⅱ期29例、Ⅲ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26例,腺癌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症状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高。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有病例支持,病理结果均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且预计生存期>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排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无放化疗禁忌症且无多种癌症或多个器官出现癌变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已从良好,根据伦理知情同意书签字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定位射野(用常规模拟机)后,照射顺序依次设置为食管癌病灶区上、下外扩3 cm,左、右外扩1 cm。当患者颈段、胸中上段发生锁骨淋巴结转移时,需行双锁骨上预防照射,同时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40 mg/m2,2次/日,放疗第1天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个疗程(2周)后停服1周,再继续用药2个疗程,结束放疗后再持续用药2个疗程。

1.3.2 研究组 肿瘤靶区照射范围(CTV)主要包括:CT下可见食管病灶,其前后左右外扩5~12 mm,上下扩0.5~5 cm,为CTV/CTV1/PTV/PGTV,CTV1前后左右上下外扩5~10 mm,为PTV1;GTVnd为CT下可见肿大转移淋巴结,其外扩5~8 mm为PTVnd;CTV/CTV1/CTV2包括淋巴结引流区,其外扩5~10 mm为PTV/PTV2(做或不做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95%PTV/PTV2:45~57.6Gy/25~33f,95%PTV1/PGTV:53.75~66.25Gy/25~33f,95%PGTVnd:50.4~66.25Gy/27~32f。正常组织限量:心脏V30<40%,V40<30%,脊髓最大剂量小于40~50Gy,双肺V20<20%~25%,V5<55%~68%,5次/周,连续治疗6周,同时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40 mg/m2,2次/日,放疗第1天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个疗程(2周)后停服1周,再继续用药2个疗程,结束放疗后再持续用药2个疗程。

1.4 评估指标

治疗3个月,依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情况.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 (PR) :病灶最大径缩小≥30% ,且维持4周以上;稳定(SD):病灶最大径缩小<30%或增大<20% ;进展 (PD):病灶最大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 (CR+PR+SD) /总人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预后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差异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状况(KPS)评分[5]的差异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比较

治疗3个月,研究组疾病控制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显著低于对照组(3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及KP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相关血清指标及的KP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3 讨论

食管癌是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且因人们长期无规律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及病死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6-7]。当前,临床主要以行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流,但因由于该病早期发病症状不显著,不易被发现,每当确诊时,多数已进展为疾病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临床上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目前多采用放化疗的方式治疗,其中单纯放疗应用较多,但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单一的放射治疗法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很难实现真正的痊愈,而IMRT则为新型放疗技术,其可使瘤灶完全处在照射野内,同时多野照射可提高肿瘤靶区的适形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靶区剂量并使其均匀分布,另外在保证淋巴转移灶接受足量照射剂量的同时,还可减轻放射对周围正常组织所造成的损害[8-9]。而关于化疗方案,大多食管癌患者不易耐受铂类联合紫杉类同时作用于临床治疗,而新型替吉奥胶囊有望成为代替类药物,它作为一种氟尿嘧啶类,较5-氟尿嘧啶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且抗癌活性更强及药物毒性更小,同时口服安全方便,因此备受患者青睐[10]。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IMRT联合S-1对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NLR、PLR等指标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实验数据和优化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提供参考借鉴和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2.8%)显著低于对照组(35.0%)(P>0.05),本次结果显示,IMRT可维持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局部病灶照射时间和恢复速度,从而及时抑制肿瘤由局部向远端转移的发生[11]。

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促进肿瘤的浸润及转移,而炎症则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系统的炎症反应可异常释放炎症介质及促炎细胞因子,从而经促血管生成、损伤DNA等引起肿瘤的增生及转移,其中炎性指标NLR 或PLR升高的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分析可能与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介导的促肿瘤活性比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活动更强有关,而LMR 升高则预示着预后较佳,考虑可能与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活动比单核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作用效果更佳[12]。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IMRTl联合S-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指标NLR、PLR明显降低,LMR指数升高明显(P<0.05),此从炎性指标角度进一步说明IMRT联合S-1对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更优,预后更佳[13]。最后我们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KPS评分的差异情况作了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进一步表明IM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的优势所在[14]。

综上所述,IMRTl联合S-1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食管癌病灶研究组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