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时期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

2022-06-23 04:55陈晓敏
民族文汇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两汉书法教育

陈晓敏

摘 要:两汉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书法在汉代已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政府把文字学和书法同利禄直接挂起钩来,这是提倡文字学和书法最有力的办法。两汉曾有几个时期对文字学和书法的教育十分重视,这是两汉书法艺术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两汉  书法    教育

两汉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这当然要归功于汉代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书法教育的重视。政府据《尉律》来课试选拔书法好的学童,任以郡县以至中央主干文书的官吏;吏民上书奏事,如果文字不规范,可以举其事而纠其罪。书法与仕途挂钩,促使了人们对书法的重视。汉代涌现了许多有名的和无名的书法家,其原因和书体的丰富、利禄的诱使特别是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书法教育在汉代很受统治者的重视,且规模较为宏大,出现了“太学”和“鸿都门学”这样的书学机构。在书家方面,有专门的令史和书佐。汉代书法教育如此繁荣,必定有其特定的书法教育方法,这对我们今天书法的教育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书法是一门书写文字的艺术,古代的书法教育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被当做是“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根本性大事来对待的。汉代童蒙的书法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学,教育儿童识字和书写的学习场所成为“书馆”、“学馆”等,且这种机构遍布全国闾里,使用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仓颉篇》和《急就篇》。教书写,自然要包括教会学童如何执笔、使转和达到字迹美观,虽然当时不一定会有艺术意识,但这是书法教育中最基本的问题。第二阶段,就是在识读书写能力学成之后,辞师离开书馆,进入乡聚庠序,从师学习《孝经》、《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书法教育提高到了另一个层次。

汉代童蒙的书法教育十分的系统,他们在选这些教材时,文章体裁多以七言为主,也有少量的三言、四言字句。这些字句均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他们在学习起来便十分好学。因此汉代童蒙书法教育十分繁荣。同时汉代专门书家的设立不仅推动了书法教育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书法的繁荣。我们在汉碑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如《西岳华山碑》是书佐郭察香书,《西峡颂》为从史仇靖书,《石门颂》后署有书佐王戎的名字等,所有的这些表明,汉代出现了极多的书法写字能手,充分显示了汉代书法教育的力量。

在前面,我们说到汉代的童蒙教育,而在他们十七岁成人之后,才能参加考试,能撰写9000字以上,才能录用为各郡县起草和掌管文书的诸史。而考试中的优秀者再由郡推荐到中央,再进行考试,最优者授予中央一级的尚书、御史、史书令史等主书的官职,书写水平直接影响各人的仕途,在应招《汉官仪》中记录,东汉时也有类似的制度。由此可见,汉代对官吏的选拔考核,对书法是有严格要求的。日常公文,书写或有不端正整齐,就会被举其名而论其罪。能够写得一手好字是文人志士最基本的能力,政府把文字学和书法同利禄直接挂起钩来,这是提倡文字学和书法最有力的办法。两汉曾有几个时期对文字学和书法的教育十分重视,这是两汉书法艺术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代对官吏的选拔,“能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汉代书法的教育从童蒙时期就有着遍布全国闾里的书馆,这样的规模对书法教育起到一个基础性的铺垫。且在成人之后,在对官吏的选拔上,又有严格的书写能力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培养出一些写字的能手。在汉代,低级的文吏有可能逐渐升迁为长吏乃至二千石的大官,如赵禹、尹齐、丙吉都是以佐史逐渐升迁为大臣的。“能书”是文吏必修的一项业务,有些武职吏也兼修这一业务。因此,即便是一些戍守边陲的小吏,一有空暇就练习书法。这种上行下效的办法,使 汉代书法教育得到空前发展。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都属于经学,它们都是用当时的流行书体来书写的,对当时书法教育中的书写有直接的影响,成为流行书体。到东汉时,隶书风格完全成熟,且应用文字主要是隶书,而古文经中所用篆体,只能对当时的经学大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能成为主流书体来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学习今文经的过程中,统治者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太学”。这一机构的设立对书法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使得各级官员不仅要拥有优异的识读书写能力,对经学也要有极深的研究。古文经作为私学,只是在民间流传,但到了东汉中期,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逐渐融合,出现了郑玄这样的经学大师,到了东汉晚期的灵帝熹平年间,蔡邕建议以隶书刻《诗》、《尚书》、《周易》等经籍共四十六块石碑立于太学,这是古代典籍经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论争之后的官方定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熹平石经》,对当时书法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东汉不仅仅出现了《熹平石经》这样的代表之作,也出现了鸿都门学这样的专门艺术机构,鸿都门学主要教授、从事辞赋创作文字书写等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由于统治者热衷艺术的因素,对鸿都门学诸生的待遇超过了太学诸生,在此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师宜官、梁鹄、毛弘等书家,鸿都門学的设置,使书法教育从与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书写教育,上升为独立的艺术教育,使书法教育从童蒙识字书写教育、官员公文书学的实用要求和经学所需的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而纯粹的艺术教育。

汉代书法教育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上逐渐繁荣的,尤其是鸿都门学的出现,对培养专门的书法艺术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代的童蒙教育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学习朗朗上口的文章,建立众多的学书机构,这当然需要统治者的支持。但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发展书法教育,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华仁德著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镛主编  中国书法简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许慎著  说文解字[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5]蔡邕著 九势[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信息: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两汉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两汉魏晋南北朝方音研究述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两汉劫持人质的类型及特点
诗书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