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

2022-06-23 05:20詹晓婷
民族文汇 2022年33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博物馆融合

摘 要:博物馆在当前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而信息技术和博物馆社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其更好的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促使博物馆向社会普及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下,人们能够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轻松的获得各种信息。博物馆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其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文中主要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例,对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博物馆;社会教育;融合

前言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自身的藏品以及其中的各种设施,最为重要的便是文物藏品。博物馆社会教育过程中,博物馆通过对文物藏品进行介绍和宣传等多种方式促使社会大众的文化体验感提升,并且也让公众能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和文物藏品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博物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出一定的区域文化价值。在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的的教育模式在不断的被创新,这也就说明可以提升公众社会教育服务的质量。

信息技术在当代发展迅速,运用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过程中能够提升其质量水平。博物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机构,其中收藏的文物资料是较多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让人们在社会教育中接受各种历史文化知识的熏陶,同时也有助于博物馆对收藏的文物进行展示,对社会公众进行教育。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社会教育价值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重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社会教育中也需要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不断的探索。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特点分析

(一)大众性

博物馆是一种社会公益组织,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并且呈现非营利性和永久性的特征。博物馆中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所有的人都能够自由的参与到其中,并且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不会对进馆者的性别、学历和职务等进行区分。这能够显示出博物馆中提供服务的人性化,可以让社会大众在活动中促进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并获得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二)生动性

近些年来,诸多的博物馆中都配置了相应的媒体设备,而且将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社会教育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文物藏品展示,并且展示的过程有一定的生动性。在对文物藏品展示的时候,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对藏品的相关影像资料进行播放,从而促使公众的参观意识提升,让公众能够通过即时的影响对文物藏品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促进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全面性

博物館社会教育展览中的设计,呈现出一定的全面性特点。在进行社会教育的时候,博物馆需要提供丰富的藏品,还需要保证这些藏品能够展现出时代的特征,从而能够更全面的对某种文化进行展示。同时,博物馆中的社会教育活动开展通常都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者会按照公众的参观需求完善自身的参观体系。在此基础上,展厅的布置上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展品自身的时间、空间以及地域限制,从而能够拓展展品以及展厅空间,这样能够为参观的民众更为全面的展示出藏品的信息,创设良好的历史文化学习氛围,有效提升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面对的新需求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非正式性对于当前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服务质量以及空间陈列带来新的影响。

(一)展品了解动态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大众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当前信息时代下的社会大众在参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中,不愿意再接受那种传统的静态展品展览,更希望能够了解展品的动态形式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从而对展品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当前数字时代中的社会大众,认知方式已经出现颠覆性的改变,更愿意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了解博物馆中的展品,并接受博物馆提供的社会教育内容。

(二)空间设计情境生活化

社会教育有一定的情境并且充满生活化能够增强大众对博物馆中历史文化知识的体会,从而更为高效对知识进行整合。当前博物馆中会更多的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大众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其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并且和大众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实现有效的知识积累。传统博物馆中经常采用各种模型对展品的历史背景进行展现,而且在对模型进行制造和修正的过程中花费过渡,同时在展览以及存放的过程中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目前运用信息技术形成的“全息影像”能够将制造的成本缩减,修复成本也降低,而且在存放以及展览的空间上大大速效,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强情境和大众之间的互动,继而提升参观者的参与体会。

信息技术和博物馆社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社会大众在博物馆教育中的情景感知、知识学习以及个性化体验,信息技术促进博物馆智能化发展,这也让博物馆成为民众非正式学习的场地。目前,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不仅应该将重点放在采用信息技术对藏品进行收藏整理和智能修复文物上,而且应该重视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充分展现出博物馆的教育优势,促进全面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推荐方式个性化

非正式教育和正式教育之间的差异在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对象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参观目的不同,不能像学校一样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开展教育。每一位参观者会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藏品进行理解,对文物展现出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升知识掌握的目的。通过大数据对参观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解并精准的进行个性化推荐有助于提升个性化的学习感受。按照不同参观者的兴趣爱好、需求情况对展品的信息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展品资源信息的配置,从而能够向所有的参观者提供更为个性的展览信息,这也是促进博物馆教育对象复杂性需求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对事物的关注度以及持续的关注时间上不断的压缩,而快速的获得与事物相关的信息成为人们的喜好,所以,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的运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影响。博物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推广,如网络、广播和手机等等,这些都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有效信息技术形式,并且非常适合非正式教育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博物馆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一)数字博物馆建设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诸多领域内得到运用,并且这也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的运用,同时也是博物馆在未来社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式。建设数字博物馆并不是单纯的将博物馆中的文物以及图片放在网络上让大众进行欣赏,而是采用信息技术将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料进行重新的整理保存,让整个鸦片战争博物馆能够成为有资料有知识的新的空间,也就是虚拟博物馆。将鸦片战争博物馆建设成为数字化的博物馆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一是,鸦片战争数字博物馆中能够对当前博物馆中各种文物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在虚拟的展厅中展示各种文物,并且可以采用3D影响以及全息影像等构建展厅并进行展览,继而能够从多种维度上对藏品进行展示,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的发挥;二是,将鸦片战争博物馆建设成为数字化的博物馆可以有效的解决占比不足以及修复经费过大等问题,借助信息技术对各种文物藏品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增进社会大众以及文物爱好者对文物的沟通交流,继而促进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进展;最后,建设雅品战争数字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展品进行数字化的编辑安排,方便社会大众能够按照自身的审美要求以及知识经验选择文物欣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博物馆社會教育功能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二)增强网络互动交流

博物馆在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促进人们的沟通交流。首先,博物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社会教育模块,通过自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全方位的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在信息时代中,博物馆的主要社会教育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商,应该重视转变自身的思路,重视以微博、抖音、火山小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通过持续的经营建设,提升社会教育效果。鸦片战争博物馆借助微信、QQ、微博等平台携手知乎开展“博物知城”活动,帮助社会大众更好的通过鸦片战争博物馆了解城市。同时博物馆也借助抖音账号不定期的发布有关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相关文物、博物馆相关展览活动的信息,增强和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助力民众掌握更多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看到博物馆社会教育中不一样的一面。其次,博物馆可以在虚拟博物馆中设置学术交流、历史知识展现等交流的模块,积极鼓励网络参观者能够和博物馆之间产生互动,激发参观者的参观热情。同时,这种交流性模块的设置也能够间接的提供对文物的研究方向,这样就能够将大众的学习热情调查起来,从而更好的完成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任务。如鸦片战争博物馆官网的首页探索部分中便设置了学术和历史知识模块,可以让参观者进行知识的沟通。

(三)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要求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应该重视教育方式的创新。博物馆想要促进社会教育受众范围的扩大,就应该摒弃传统,重视社会教育方式的创新。在信息技术运用之前,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主要是和传统媒体之间进行合作,主要集中于线下活动的开展,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的结合能够促进社会教育效果更加出众。如鸦片战争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号,打破传统的到场才能参观的模式,通过设置微信导览、门票预约、参观指南等,为参观者提供不用到场便能够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同时,微信导览中的语音导览、全景看展览、云导赏、云课程以及广播剧等给社会大众以新奇的体验,即便是受到疫情影响不能到实地参观也能够很好的接受知识教育。在参观指南中有最新的展讯、最新的活动以及微网站让参观者能够更好的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到博物馆中各种展览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中,提升了解信息的及时性,也对博物馆的传统社会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提升社会大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

(四)重视移动终端应用开发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无线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的地区和场所,人们可以在无线网的帮助下在手机、电脑和平板等工具上对自己倾向的信息随时进行搜集。为了促进鸦片战争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展现,扩大社会教育的范围,鸦片战争博物馆也可以针对性的对移动终端设备应用加以开发,结合自身博物馆中展出文物的特点以及参观者的实际参观需求等,这样能够减少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将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能够为文物爱好者以及参观者提供更加方便的获得文物相关信息的方式。不管是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还是在各种休闲娱乐果冻中,人们都能够通过对鸦片战争博物馆APP进行访问获得有关文物资料的各种信息,不仅能够减少人们到博物馆实际参观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将博物馆和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拉近。所以,鸦片战争博物馆应该重视对和自己博物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移动终端应用的开发,这不仅能够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时也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结语

博物馆是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进行学习的重要公共性场所,信息技术和博物馆藏品以及设备之间的深度结合,能够和文物藏品的信息进行自然的互动,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增强感官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学习,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和博物馆社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创建数字博物馆、增强网络互动交流以及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等都能够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将博物馆中的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掘,从而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实践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萧龙.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9):53-55.

[2]孙秋霞.浅析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博物馆教育变革[C]//.201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2019:10-19.DOI:10.26914/c.cnkihy.2019.059686.

[3]戴頔.新兴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J].数码世界,2018(07):354.

[4]郑旭东,李志茹.新兴信息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创新应用:现状、趋势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6):5-11.

[5]杨祥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BJNAT博物馆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詹晓婷  出生年月:1993年1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东东莞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助理馆员     研究方向:文博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博物馆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博物馆
破次元
融椅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